APP下载

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发展定位及对策思考

2017-04-10王伟苗童传贵朱洪波

决策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智库贵州建设

王伟苗 童传贵 朱洪波

高校智库作为智库的重要类型,由于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资源丰富和对外交流广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了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实现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发展迅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发展和区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扶贫攻坚、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贵州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根本任务。但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离不开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离不开谙熟本省省情的智库特别是高校智库的助力和支撑。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智库建设,如何推进高校智库创新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智库建设,高校智库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智囊和“外脑”。高校智库发展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智库2/3建在大学。如贝尔弗科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胡佛研究所、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跨大西洋关系研究中心等,都是世界顶级智库。相对而言,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智库强国相比,能力和影响力都存在明显差距。贵州的发展则更加滞后,高校智库虽已有相当数量,但普遍水平不高,实效不明显。为此,2015年10月,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高校现有的智库及学科优势,结合“2011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贵州发展重大问题,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贵州风格的新型高校智库,构建多层次贵州高校智库体系。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地方、部门与高校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合作机制。《意见》的出台,为贵州高校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智库的进一步发展。

贵州有19所本科院校,其中,省属本科院校10所,市(州)院校9所。(各校智库建设情况如下面表格所示。)根据调研和资料分析,贵州高校智库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薄弱,质量总体不高。贵州高校智库虽然数量已达70余家,且类型多样,包括研究院(中心、所)、协同创新中心等,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教育、卫生、产业等方面,但总体上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具有实效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智库报告》显示,中西部高校智库进入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5位的智库数量为零。大部分高水平高校智库集中在京沪两地和部分东部发达城市。在中西部地区,贵州高校智库建设又是其中的落后省份。虽然近年来以贵州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智庫逐步成长壮大,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整体研究水平和综合影响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从全省情况来看,省属本科院校比市(州)院校更为重视智库建设,综合院校比专科院校建设力度大。贵州高校智库主要集中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省属本科综合性院校,这些学校在智库建设上起步较早,合作范围较广,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也比较大,近年来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相对而言,由于受科研资源、研究力量、经费投入等制约,大部分专科性院校和市(州)院校智库建设起步晚,力量弱,加之学校发展任务重,导致其重视不够,数量较少,水平不高。有的学校即便成立了一些智库机构,但多是虚体形式,挂靠在二级学院或部门(中心),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缺乏稳定的人员和经费保障。

第三,突出特色,紧扣发展战略。绝大多数贵州高校智库都强调走特色发展之路,重视围绕全省发展战略加强建设。为此,涌现了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目标任务明确的智库。比如,围绕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发展战略,贵州大学成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成立了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研究中心,贵州财经大学成立了贵安新区研究院,贵州医科大学成立了贵州省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了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等等。同时,几乎所有高校都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传统民族文化、地方人文资源等建设了相应智库。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等研究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战略发展与产业发展等成为高校智库研究的重点。

第四,瞄准前沿,注重协同合作。部分高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针对前沿问题或重大项目,重视借助外部资源,努力加强协同合作,建设了一批协同共建高校智库。比如,贵州大学抓住贵州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成立了东盟研究院,以“立足贵州,面向东南亚,服务外交大战略”为指导思想,开展东盟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研究。贵州师范大学抓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贵州平塘的机遇,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共同建设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积极推进国家天文事业发展和天文人才培养。贵州提出要建设成“东方瑞士”的目标后,贵州师范大学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建设了瑞士研究中心,着力开展瑞士一贵州比较研究,为“东方瑞士”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依托优势,打造高端智库。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极其重视依托学科优势,力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智库。比如,贵州大学依托农业经济管理、森林培育等重点学科,成立了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等;贵州师范大学依托人文地理学等重点学科,成立了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贵州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其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重点学科优势,成立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金融研究院等。以上智库由于具有学科优势,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相对而言,发展较快,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高校智库的发展定位

高校智库除了具有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研究独立性较强、对外交流比较广泛等方面的优势外,更主要的是,它们有一大批了解贵州历史、谙熟贵州省情、潜心研究贵州发展的专家学者,这就决定了它的基本发展定位。即贵州高校智库,不仅要努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要强化本土服务,以研究贵州问题为重点,以服务贵州发展为目标,在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中着力凸显“贵州特色”“贵州品牌”和“贵州声音”。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贵州高校智库提出的时代要求。

所谓“贵州特色”,就是要在科学发展、同步小康目标指引下,立足于贵州本土,紧扣贵州实际,努力服务贵州发展,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和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着力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秉承和恪守科学、客观和独立原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善于创新探究,能够独立研判,敢于尽言担责,为贵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方案,推动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改革发展新路。

所谓“贵州品牌”,就是要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己任,强化战略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贵州区域发展,大力引进、聚合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贵州高校智库研究能力和水平,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新视角,以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工作、一流的成果扩大贵州智库的影响力,努力形成贵州高校智库品牌。特别要重点关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建设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的建设和发展,强化对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后发赶超经验做法的研判和提炼,把“贵州方案”升华为可供全国及兄弟省(区)借鉴的方案,为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方略作出贡献。

所谓“贵州声音”,就是要有全球视野和宽广胸怀,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不断树立贵州高校智库良好形象,讲好贵州创新发展故事,发出贵州建言献策声音。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研究,促进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特别要借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及其他国际和全国性活动等各类平台,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传播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全媒体传播手段,增强贵州高校智库在国际、国内舞台上的话语权。

三、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智库建设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既要不断巩固和发挥现有优势,又要采取切实措施破解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智库质量、实效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平台建设,打造高校智库品牌

提高实效和影响力是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关键,因而必须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智库品牌。首先,应建立“贵州高校智库论坛”平台。贵州高校智库资源比较分散,个体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全省高校智库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可以每年一次围绕国际国内和区域发展重大问题,举办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贵州高校智库论坛”,在此基础上筹建“贵州高校智库联盟”,并形成常态机制,最终实现集中力量,协同发展。其次,应建立贵州高校智库发展报告制度。每年对贵州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现状、问题、成效、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和总结,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并与智库论坛进行对接,反映贵州高校智库的积累与进展,反思探索进一步提升的路径和措施。同时,借此将高校智库研究成果推介给政府、社会和公众,不断扩大智库影响力。最后,应策划落实有效的宣传推介措施。在继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讲座、出版物等传统方式进行推介的基础上,善于和重视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加强宣传、传播和推广。重点要通过智库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网上网下融合传播,不断扩大贵州高校智库的传播力和渗透力。

(二)探索“旋转门”机制,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旋转门”是欧美高校智库通行的一种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高校智库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得益于“旋转门”机制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在美国,大多数高校智库均与政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人才流动机制,两者实现畅通无阻的转换。目前,贵州高校智库面临的是大困境是缺乏一批素质全面,既具有坚实学术功底又具有决策部门工作经验、熟悉省情社情民情的复合型、创新型、预判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贵州特色的“旋转门”机制,实现高校智库人员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之间的有序流动。贵州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可保留3%的编制额度专门用于支持教师流动,教师全职到政府或研究机构等工作且人事聘用关系不变的,可保留其事业编制。这一做法正是推进“旋转门”机制的有力举措,应该落实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突破身份编制等传统因素的制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为贵州高校智库所用,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培养和打造专业化、职业化高校智库研究团队。例如,可以探索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的年薪制,聘任具有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任职经验的人员到智库工作,共同参与研究选题、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共同研讨研究成果,有效解决“研”与“用”脱节问题。

(三)深化交流合作,提高智库国际化水平

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智库相比,贵州高校智库差距很大。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贵州高校智库要想有所作为,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具备全球视野,不断加強与国际国内知名智库的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形式和途径很多,除了论坛会议、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互联网+”思维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行推进落实。交流合作尤其要重视双方共赢和成果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交流合作持续发展,也才能赢得认同和呼应,获取应有的话语权,最终实现树立贵州形象、讲好贵州故事、发出贵州声音的目标。复旦大学是国内高校智库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起步较早的高校之一,其合作对象横跨15个国家,包括26家高水平智库,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全球网络。这一全球网络是其实效和影响力发挥的最重要根基。从目前情况来看,除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依托亚太大学联盟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载体,积极与亚太地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开展合作外,很少再看到省内其他高校智库的身影。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发展前列,成为开展交流合作的国际性高端平台。贵州高校智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智库的合作,有效提高智库国际化水平,共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水平高校智库。

(四)完善考核评价,推进智库快速发展

贵州高校智库大都由传统的科研机构转型而成,对以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为主的成果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缺乏对智库人员思想成果和社会贡献的应有认可和准确评价,这也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因此,改革完善贵州高校智库的考核评价,建立一套对智库人员具有激励和凝聚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首先,应及时启动贵州高校智库认定工作。制定贵州高校智库认定标准、认定依据及认定程序,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估,对具备基本条件、咨政服务有成效的纳入智库培育和支持计划。同时,还要制定贵州高校智库成果奖励办法,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咨询和研究成果进行重点支持和奖励。其次,改革现有的不合时宜的评价体系。摒弃重理论、轻应用,重成果、轻转化的传统观念,针对智库的自身特点,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方法,注重建言利用、媒体解读分析、参与重大决策过程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建议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高校智库考核评价中,并对其进行创新和整合。针对高校智库的实际,将其指标内容和框架体系调整为成本投入、业绩产出、智库内部流程、智库学习与发展四项内容,其中,成本投入主要是指高校智库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包括办公耗材、雇员报酬等支出;业绩产出主要包括研究报告质量、咨政决策采用率与社会影响、媒体传播成果的频率等具体指标;智库内部流程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引进率和流失率、完成项目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智库学习与发展则包括智库研究团队内部之间的交流次数、参与行业内交流次数和级别以及智库领导者的领导力等。然后针对以上指标进行具体细分和设置不同权重,按照平衡计分卡的操作流程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智库研究大多数属于基础研究,其个人价值更多体现在智力劳动上,应允许更多经费用在“人头”上。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从原来最高5%提高到20%,同时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其取向,无疑将极大提高智库的发展潜能和智库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智库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率。有关部门应指导修改完善高校智库经费管理办法,出台符合智库特性的经费支持配套政策,从而为高校智库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咨政视域下的貴州省科技智库建设研究”(黔科合R字[2015]2010-1号)、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硕士点课题“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2015SSD03)、2015年省科协委托课题“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背景下的科技智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伟苗单位为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作者童传贵单位为贵阳市白云区科技局,通讯作者朱洪波单位为贵阳中医学院)

猜你喜欢

智库贵州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