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真情表达之技巧指导初探

2017-04-10王才兰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善心写景真情

王才兰

内容摘要:优秀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情感的真挚、细腻,而要做到情感真挚、细腻,必然要学会抒情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技巧的指导来达到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借助景、借助细节来传情,就是很好的记叙文抒真情之技巧。但要做到这两点,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用一颗善心去感悟,惟其如此,才能成就记叙文的以情感人。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真情 写景 细节 善心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即做人”。两位大师的话都强调了作文“真”之重要性。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做到“笔端皆是情,情中有真心”。

一.“真情”之于文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应试而模式化的作文训练,学生缺乏独特的审美视角,也没有动人的心灵碰撞。目标功利驱使下,学生喜欢寻章摘句,剪辑拼接,从而导致“笔下是有情,你我情相近”的怪像,学生作文大都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或是脱离生活、空洞无味,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近一次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笔者借用了2015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记得那一次出发》这个题目。审题教学大致用了一节课,第二节课采用当堂作文的形式,学生没法回家查阅大量资料,只能细读导学案上的两篇优秀习作。其中一篇优秀习作内容讲的是小作者由于要参加市作文比赛,内心十分忐忑,家门口小巷中一个独立抚养残疾儿子的摆摊母亲给了她莫大的勇气,最终小作者勇敢地出发参赛。这篇相对于另一篇想象类的拓展《记承天寺夜游》简单、通俗,因此大部分学生直接模仿这篇写作。有自己考试失利被坚强人物激励的、有自己遇到挫折被动人画面鼓舞的……这样的作文读来毫无“真情”可言,甚至有种“滥情”之感,千篇一律,寡淡无味。

作文是学生个体思想碰撞的火花,是学生独立灵魂活动的结晶。我们倡导“笔下有我心,我心见我情”,就是要引导学生真诚地拥抱生活、真实地描绘生活、真心地感悟生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样才能把学生个性的审美价值观、情感价值观真实的体现出来,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也才能使学生笔下的每一个文字现出不同的鲜活灵动,学生跳动的每一颗心灵奏出不同的节奏韵律。

二.“景”之于情的重要性

然而,当我们不停地呼吁学生记叙文写作要表达真情时,我们是否真正让学生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情?又该如何表达真情?是否只要把心中所想喊出来即可?是否能抛弃使之成文的语言讲究?诚然,“空口说白话,即真也寡淡”,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绝脱离不了“文采”二字,语言的驾驭在记叙文写作中永远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指导学生笔端流真情的同时,如何才能流得牵动人心才是关键。

“若要动人心,还得会用景。借景衬我情,情真文亦精”,这四句话是笔者在长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总结反思的成果。情感的表达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虚空的,必须有所依托。学生在写记叙文时,空喊口号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还会造成“寡情”或“矫情”的感觉。笔者曾用《拿到那张试卷后》为题进行记叙文习作训练,某学生原作片段如下:

想想这一个星期的懈怠,如今看着这两个令人心酸的数字,我难受极了,真懊悔自己的贪玩和任性,想到媽妈,我的心更痛了,妈妈该多失望啊……

该生用空洞的话喊出自己的懊悔,担心母亲的失望,情感不失为真实的。在之后的作文评讲课上笔者让学生来评点该文,学生一致认为这样的文字读来寡淡无味,有情却不深,不能动人心。笔者将升格后的文段投影给学生看:

这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今天感觉特别漫长,路边泥墙根里瑟缩着几根野草,随风无奈的摇晃着细瘦的腰肢,仿佛随时都会被风连根拔起。一片枯黄干瘪的落叶飘到我的脚前,我机械地抬脚踩了下去,发出“咔嚓”一声脆响,这声音似乎能穿透我的耳膜,直达心底,我的心仿佛也随着这声脆响裂了一条缝,风哗的一下穿过这条缝,整个人觉得空落落的。想想这一个星期的懈怠,如今这两个令人心酸的数字无疑是对我最有力的嘲讽……

笔者让学生对照两段文字,找出它们抒情的区别以及情感表达的不同效果。很快学生便能看出升格后的文字很好地借助了景来衬情,把景和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升格段中先用“一条小路”为抒情设境,然后借用各种修辞、带感情色彩的词和拟声词等来写景,还配以“冷风”、“枯叶”、“细草”等哀景托悲情,恰到好处又文采流露。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阅读,笔者无非是要学生了解“景”之于情的重要性。在比较阅读中,很多学生也能渐渐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在之后的升格作文中很多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本堂作文教学课的有效成果。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记叙文中要有情感,第一必须寄托在“景”上。“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捉摸的抽象之物,而“景”既可用来渲染气氛,也可使人物活动有情境感,使抽象的情变得有所依托。因此,学生作文要做到真情流露又兼具文采,学会借景抒情不失为一记妙招。

当然,这里讲的学会借景抒情是让学生去学优秀的借景抒情的技巧,而非内容。至于写作的内容还是要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用心感悟来抒写,以此凸显自我的独特风采。

三.“细节”之于情的重要性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说: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不仅能丰满人物形象,还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使读者和作者能进入一个心灵对话的境界。“动人心弦”四个字的效果在记叙文写作中最不能脱离的就是细节。

说到细节,涉及到的是记叙文的概念问题。什么是记叙文?简而言之即写人记事。那如何写好人记好事,细节最关键。而我们文章所追求的真情,与细节描写也是相辅相成的。真情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真,细节才会有亮点,才能引起读者共鸣。相反,也只有出彩的细节描写才能更好地抒发真情。除了景之外,细节是情最可靠的依托。

批阅学生作文,发现太多不懂把握细节的问题: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写;要么没细节,纯叙述。很多学生不懂抓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如要写母亲的辛苦,有些学生会从母亲的穿着到行为习惯面面俱到,这样非但凸显不出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个性,还会冲淡本身要表达的对辛劳的母亲的不舍、感激等情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极具表现力的细节,使之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那极具表现力的细节从何而来?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还是以“辛劳的母亲”为写作对象,在第一堂作文讲评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去好好观察、体会生活中的母亲,然后再对原文修改升格,某位同学升格后这样写道:

……油烟和热气缭绕在她的周围,汗水沿着她的两鬓淌下,只是那鬓边的黑发何时染上了点点白霜,在阳光的映照下有些刺眼。妈妈的眼光紧紧盯着锅里的菜,不停翻炒着,我却紧紧盯着她的眼角,那原来黑亮有神的杏目,如今却因为几条细纹失去了原来的轮廓。……妈妈用她的青春将这称作“家”的空间渲染得气氛浓烈……

不难发现,升格后的这个片段抓住了劳动中的母亲多处细节:从外貌到神态,很好地再现了生活中大多数“辛劳的母亲”的原型。小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细心的体悟,使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流于笔端。此段文字不仅细节描写出彩,而且真情的流露亦在字里行间,处处扣人心弦,能引起读者共鸣。

笔者在教学中还联系了很多细节描写的经典片段:德克士买汉堡的父子要突出他们的贫穷、狼狈就抓住他们的衣服、头发、表情;坐在床头为“我”纳鞋底的母亲就主抓她手上的动作、专注的眼神来表现母亲勤劳、爱子等优良品性;烈日下扫街的环卫工人主抓他们汗湿的后背、黝黑的皮肤达到表现他们的辛勤、奉献等优秀品格的效果……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惟其如此,读者才能透过文字体会到作者真实的情感倾向,作者才能利用文字勾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文章也才能真正做到情感真摯、内容丰富、形象饱满。

四.“善心”之于情的重要性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上面提到的借景抒情也好,还是细节传情也罢,都脱离不了生活这本广博深厚的大教科书。所谓“人间处处有真情”,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要注重引导他们用一双明澈的眼加一颗玲珑的心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必须贯穿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确立。如果没有善良的心灵,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的。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作文即做人”的名言道理一致,只有我们的学生心存真、善、美,才能写出真、善、美的优秀习作,才能激起更多真、善、美的心灵共鸣。

真情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擦亮学生蒙尘的慧眼,拨动学生迟钝的心灵,让学生看到生活的五光十色,悟到真情的感人肺腑,使其摆脱写作的困境而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参考资料

①邱际仲.《浅谈写景抒情类作文的写作指导》.《阅读与鉴赏》,2011(2):49-50

②宋渭兴.《学生作文的真情表达》.《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1):28-29

③李功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新课程学习》,2013(12):154

④吴迪.《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细节描写指导初探》.《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4):40-4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

猜你喜欢

善心写景真情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风雨真情
真情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写景成语连线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