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017-04-10杨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再就业老龄化影响因素

杨晓

[提要] 西安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老年人的再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情况相关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人力资源开发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并分别从政府、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再就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3日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经历多年增长后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0.6%。2012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已经逐步收缩。西安市200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达到10.23%,高出全国0.03个百分点,成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西安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4.9%,人数则达到125.68万人。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必将给社会各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要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直接负担的老年人口数。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及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相关文献综述及假设。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董之鹰(1998)指出我国老年人再就业动机为经济需要、发挥特长、精神寄托和工作需要等四个方面。王红漫(2001)及贾国年(2005)都指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而钱鑫(2006)及程馨(2008)则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受教育程度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江维(2013)认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和经济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显著。弓秀云、王嘉维(2014)认为,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首先选取因变量Y表示是否就业,选取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教育程度以及技能特长作为自变量。并且,我们做出以下六个假设,即:(1)年龄与再就业呈负相关;(2)男性的再就业意向高于女性;(3)健康状况与再就业程度呈正相关;(4)经济状况与再就业程度呈负相关;(5)教育程度与再就业程度正相关;(6)有技能特长的老年人再就业程度比无技能老年人高。

(二)数据和研究方法。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选取西安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市建大社区、兴庆公园等地方的老年人进行再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了解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基本情况及影响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8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具体方法上,首先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初步分析影响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作出相关假设,然后再主要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这些因素的顯著性。

三、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表示是否就业”,所以因变量的取值只有两个可能,是一个二分类的定类变量,完全符合Logistic模型的条件。在具体操作之前,首先对所涉及的变量进行了定义,如表1所示。(表1)

通过运用SPSS19.0软件对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SPSS的输出结果表2来看,“性别”、“健康状况”的sig值分别为0.031、0.027,这两个变量的sig值均小于0.05,表示通过了α=0.05上的显著性检验。而其他变量“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技能特长”的sig值分别为0.293、0.566、0.828、0.125,均大于0.05,表示都未能通过α=0.05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因素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虽然,“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技能特长”这四个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α=0.05上的显著性检验,但是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依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年龄对于再就业状况是有一定影响的,这次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与我们的样本数量较小有关,在扩大样本数量的条件下,该变量的显著性就可能会体现出来。而对于经济状况这一变量,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状况的好坏并不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也说明了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与否与其经济状况的联系不大。至于“教育程度”和“技能特长”这两个变量,虽然其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老年人再就业后从事工作的类型有明显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拥有技能特长的老年人在再就业方面更具优势,只要身体允许,有再就业意愿,是比较容易找到工资高、轻松的工作的。

从Logistic模型结果来看,性别变量的B值为-1.758,代表性别与再就业情况负相关,而之前对变量定义赋值时,男性为1,女性为2,这就意味着赋值较小的男性的再就业程度比女性高,假设2得到验证,即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再就业。此外,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程度越差赋值越高,表2显示健康状况变量的B值为-1.008,这意味着健康程度赋值与再就业情况成反比,即身体状况越差,再就业程度越低,假设3得到验证。

四、结论及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前面假定的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六个因素中,只有性别和健康程度的显著性得到了验证,其他四种因素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不仅限于老年人自身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一些社会因素造成的。因为数理模型所限,有好多社会性的因素没有能纳入到模型中,但是这部分因素,我们是不能忽略的。比如说,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听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认为是由于企业不愿意雇佣老年人,所以他们才没有再就业的。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西安市老年人再就业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其他主体也需积极参与其中。

(一)政府层面。第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老年人再就业市场,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时的合法权益;第二,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体制建设,增强其就业能力;第三,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依据个人意愿,采取弹性退休制度,适度延长法定退休年龄。

(二)社会层面。第一,进行老年人再就业的舆论宣传,消除社会上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偏见;第二,构建老年人再就业中介平台,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专门服务老年人;第三,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业的老年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培训老年人的就业技能,使其更具竞争力;第四,需要建立老年人心理适应培训等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培训,使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

(三)企业层面。企业单位需要转变观念,消除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歧视,公平公正的对待与接纳老年人再就业,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再就业环境。同时,在岗位的提供上,要能够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更具灵活性和人性化。

(四)个人层面。老年人再就业的最重要方面在于老年人自身。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的参与再就业,而不仅仅满足于赋闲在家;其次,要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坚持锻炼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顺利进行再就业的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强,祁岩.日本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9.

[2]赵建慧,刘晓旭.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

[3]董之鹰.退休老年人口的再就业动机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8.2.

[4]王红漫.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

[5]贾国年.对城市老年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3.

[6]钱鑫,姜向群.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6.5.

[7]程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8]江维.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

[9]弓秀云,王嘉维.北京市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8.

[10]林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山东的数据[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11]刘情,班晓娜.城市社区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J].理论观察,2014.9.

[12]刘越,蔡成喜,高臣.产业转型趋势下制造型企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1.

猜你喜欢

再就业老龄化影响因素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