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多功能评价研究

2017-04-10李博闻周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耕地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

李博闻 周兴

摘要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根据耕地多功能评价原则,从耕地的经济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3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西14个市2005—2014年的耕地多功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并分析广西10年间耕地多功能水平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差异,为广西耕地多功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功能;评价分析;耕地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80-05

Abstract Tak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the study area,according to the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evaluation principles,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3 functions of cultivated land,including economic production,soci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 Index weigh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HP,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mutifunctional levels of 14 cities in Guangxi from 2005 to 2014 were condu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change differences of cultivated land mutifunctional level of Guangxi in 10 years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utifunctional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Guangxi.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function;evaluation and analysis;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我國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过度开发利用耕地、耕地污染等情况不断出现,耕地资源向非农业用地转变的现象日益增多,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和破坏。以往仅仅注重耕地单一的生产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这一认识并不能使现有耕地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投入。分析和评价耕地的多功能性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耕地,促进耕地保护及农业发展。耕地多功能作为农地多功能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1],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最先提出的农业多功能性演化而来,并逐渐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的[2]。耕地多功能是指耕地在具有最基本的经济生产功能以外,还具有社会保障、生态服务等其他功能,体现了耕地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领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耕地功能进行了重点分析。其中,国外学者在耕地功能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如法国Sylvie Ferrari学者认为,耕地的产出有商品价值、非商品价值及游览观光的外部经济也是一种商品;非商品则是体现在废水、肥料等产出上,农耕地的利用应该综合这些正负方面的产出。在耕地的经济、非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上,得到较多认可的是德国的农业经济学家、农学家A.D.Thaer最先提出的土壤生产潜力法以及Bowker提出的有条件价值评估法(CVM)[3]。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耕地的保护及其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其中宋小青等对耕地多功能内涵、本质特征和管理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4],姜广辉等提出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5]。大部分国内学者更多注重耕地功能实践应用研究,如耕地功能演变、评价、管理。如伍国勇等对喀斯特地区耕地多功能价值测度进行了分析[6],刘沛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功能进行了评价[7]等。但大多只是对于某一时点的价值核算,时间序列上耕地功能变化的研究不多,针对广西耕地多功能时空变化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从时间序列着手,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掌握广西耕地多功能动态变化情况,对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广西耕地功能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广西土地总面积23.67万km2,地处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广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广阔、平原狭小、岩溶广布、山多地少是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广西耕地资源紧缺,分布区域差异较大,相对集中连片、质量较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的平原、台地及丘陵区,而桂西和桂西北山区,尤其是喀斯特山区,耕地大多零星分布在山谷中,地块较为破碎,且多以旱地为主。因此,评价广西耕地多功能水平及时空变化情况对于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广西耕地多功能优势,以及实现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对耕地功能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就要按耕地的多种功能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参考耕地多功能价值[8]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生态系统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9]等相近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代表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广西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是指耕地给农民、农业带来的收益,主要指耕地是食品和农产品的供给来源,也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原材料,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本文选取农业产值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及粮食单产4个指标来评价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农业产值比重是指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农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耕地面积是衡量耕地经济生产功能的重要因素,人均耕地面积表示的是每个人平均享有的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民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粮食单位产出量,即在粮食作物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上,单位面积耕地全年所生产的粮食数量,体现了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的生产能力。

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是指耕地给社会带来的稳定性,如粮食的供给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食物需求,耕地的产出需要结合人们的劳动,间接地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及收入。本文选取的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指标为人均粮食保证率、恩格尔系数、乡城居民收入水平比。人均粮食保证率是指平均每人的粮食产量与每人粮食需求量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粮食供给是否充沛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乡城居民收入水平比是指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越小,结合耕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耕地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情况。

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指耕地对气候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本文选取的指标为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农业用水量比例、单位面积粮食用地化肥施用量。人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总人口的比值。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是参照谢高地等人的定义,根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将耕地划归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按照耕地面积及农田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计算出耕地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护及生物多样性5项功能的经济价值总和作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人均生态服务价值的高低反映了耕地生态功能的强弱。农业用水比例是指发展农业所用的水量在总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单位面积粮食用地化肥施用量是指粮食用地施用化肥总量与粮食播种面积的比值。

2.2 耕地多功能评价方法

2.2.1 权重计算方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指标权重。首先构造判断矩阵,本文将数据资料及专家意见加以平衡后确定判断矩阵的数值。按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调整判断矩阵至其通过检验。最终依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表。

2.2.2 指标标准化方法。本文采用极值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经过极差变换后,无量纲化指标值满足[0,1],最优值为1,最劣值为0。具体公式为:

Aij=(Xij-Xmin)/(Xmax-Xmin)(Xij为正向指标)(1)

Aij=(Xmax-Xij)/(Xmax-Xmin)(Xij为负向指标)(2)

公式(1)、(2)中:Aij是i功能j指标无量纲化值;Xij是i功能j指标原始值;Xmax是i功能j指标原始最大值;Xmin是i功能j指标原始最小值。

2.2.3 耕地多功能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广西14个市耕地多功能综合得分,不仅计算不同年度耕地多功能综合得分,而且计算各个子功能得分,从而发现影响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因素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如下:

Cn(i)=■(Vij×Aij)(3)

公式(3)中,Cn(i)为耕地各功能得分,Vij为子功能的相对权重;Aij为第j个指标在ti年度标准化后的值。

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2006—2015年《广西统计年鉴》《广西年鉴》及广西各市的历年年鉴及统计年鉴。通过查阅直接获取或间接计算将其作为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3 广西耕地多功能评价分析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将收集到的各指标原始数据按公式(1)、(2)进行标准化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得到各层次指标权重值,如表2所示。并利用公式(3)算出广西各市及广西总体耕地各功能得分及多功能综合得分。

3.2 2005—2014年广西耕地各功能评价结果

3.2.1 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经过研究,广西14个市2005—2014年的耕地经济生产功能表现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2005—2014年广西各市的耕地经济生产功能最强的为崇左市,其次为来宾市。广西各市的耕地经济生产功能2005年最低的城市为柳州,其次为河池;2014年最低的城市为防城港市,其次为北海市。此外,崇左市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10年间发展趋势最平稳,呈逐年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来宾、贵港、玉林、北海、桂林、梧州、南宁及柳州的耕地经济生产功能在2005—2008年间呈上升趋势,2008—2010年间迅速下降,在2010年达到最低值后逐年回升。百色、河池、賀州的耕地经济功能2005—2014年间则呈现为“W”状的发展趋势,呈现两段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分别为2005—2008年及2008—2014年。防城港及钦州市的耕地经济功能在2005—2008年间缓慢下降,2008—2009年迅速下降,2009年后趋于平稳略有回升或下降状态。

由图2可知,总体上来看,2005—2014年间广西各市耕地经济生产功能大体呈平稳—降低—回升的趋势,其中,2008—2009年之间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2008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包括年初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2008年6月、11月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导致洪涝灾;2008年共有4个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影响异常偏早,影响偏重。冰冻、台风、洪涝灾害相继发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了广西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

此外,城镇化的普及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我国从农业社会发展而来,耕地及农业深深扎根于农民的观念之中不会快速发生改变。因此,城镇化之初,仍有大部分农民把从事农业劳动作为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耕地经济功能相对较强。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部分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降低了对耕地的重视,留守老人和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对耕地的资金、劳动投入相较减少,耕地撂荒现在不断出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下降。

3.2.2 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经过研究,广西14个市2005—2014年的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表现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2005—2010年,广西14个市的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基本上呈波动趋势,2010—2014年,广西14市的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基本上呈平稳趋势。2014年,桂林市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最高,其次为贵港市、钦州市,最低为柳州市,其次为河池市、百色市、贺州市。总体上来看,广西14个城市2014年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得分基本大于2005年及2009年。

由图4可以看出,研究期内,虽然广西耕地的社会经济功能略有下降,总体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却呈平缓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各级政府近年来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尤其是关心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解决低收入农民的生活困难,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仍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生活,使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不断完善。

3.2.3 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经过研究,广西14个市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服务功能表现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2005年、2014年广西14个市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为来宾市,其次为崇左市,2005年广西14个市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最低的为钦州市,2014年广西14个市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最低的为桂林市。2005—2014年,14个市的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波动较多、较频繁。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与相应年份耕地利用的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耕地的经济生产往往无法与耕地的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比较不稳定。

由图6可以看出,广西耕地生态服务功能2007—2009年间起伏较大,2009年后呈波动式增长。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追求环境的改善,耕地的生态功能也渐渐受到重视,但毕竟只是初期阶段,为了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及社会保障功能而牺牲生态服务功能的现象仍有存在,所以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波动较多,仍需要更多关注。

3.3 2005—2014年广西耕地多功能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经过研究,广西14个市2005—2014年的耕地综合服务功能表现如图7所示。

由图7、8可以看出,2005—2014年,广西各市耕地综合功能较高的为崇左市、来宾市、贵港市、桂林市、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较低的为柳州市、河池市、百色市、南宁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总体上来看,虽然各市10年间的耕地综合功能有起伏,但总体趋势较为平缓。尤其是2009年以后,趋势大体呈缓慢上升状态。说明各市的耕地各功能受到了一定重视,耕地多功能利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由图9可以看出,2005—2009年广西耕地综合功能波动较大,除气候异常等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外,也说明耕地的多功能利用存在问题,耕地多功能性没有得到合理发挥,耕地综合效益较低。2009年开始,广西耕地综合功能趋于平稳上升趋势,表明耕地多功能综合利用逐渐受到重视并产生一定效果,但上升趋势缓慢,总体得分不高,仍有待提高。

4 广西耕地多功能保护对策

通过广西耕地多功能评价,以期看出广西近年来耕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为耕地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并且为了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全面深化耕地多功能保护的认识。耕地的经济生产功能是不可代替的,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服务功能也能创造一定的财富,如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休闲行业发展,提高就业率,缩小城乡差距等。目前,广西的耕地多功能水平,尤其是耕地的社会保障及生态服务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予以更多的重视。耕地保护管理应当向耕地多功能管理转型[10],科学地认识耕地的多功能性,将耕地除经济生产以外的其他功能纳入耕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引导耕地多功能综合利用,增强民众耕地多功能保护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的土地经营流转制度,注重农业科技及创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提高耕地经济生产功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引导耕地合理流转,避免由于撂荒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耕地资源浪费,促进农业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即使在耕地资源数量波动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仍逐年稳定增加。

构建耕地多功能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力度,激发农民对耕地多功能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农民作为耕地保护的主要执行者,在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保护耕地的多种功能带来的很多利益无法直接体现到农民生活中,造成农民对耕地多功能的保护意识不足。通过对耕地多功能的科学评价,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把耕地非经济功能的保护纳入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的有效实施,对保护耕地非经济功能进行经济补偿,确立农民经济发展权益的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实现保护与占用双重的平衡[11-12]。

运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3S”技术,随时了解耕地分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耕地功能,优化耕地的多功能布局及利用方式。例如将城市、城镇周边生态功能水平较高的耕地进行美化田间景观设计,加大耕地景观建设投入力度,将其作为市、镇的绿色廊道及景观实体边界,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城郊附近的耕地也可以开发作为生态景观园,发展特色农业,解决一些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农业基础较好的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应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功能,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同时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和节约型施肥施药等资源节约型的耕地利用模式;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农业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因地制宜,消除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功能;位于城市及城镇内部现状建成区区域内,周边交通网十分发达的耕地资源,发展其经济生产功能对社会发展而言效益较低,可以视其情况进行非农化,发展符合集约节约利用原則、产值较高的商业等,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引导耕地各功能的合理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对于促进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 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859-868.

[2] 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4(8):49-51.

[3] 开封市耕地多功能的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4] 宋小青,欧阳竹.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4):540-551.

[5] 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等.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8):42-47.

[6] 伍国勇,陆安霞,杨洋.喀斯特地区耕地多功能价值测度的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222-224.

[7] 刘沛.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功能分析与评价: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8] 王瑞雪.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9] 宁爱凤,刘友兆.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多功能变化的理性思考[J].农村经济,2012(10):87-90.

[10] 张安录,杨钢桥.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城市流转于农地保护[J].中国农村经济,1998(11):74-80.

[11] 曲福田,陈江龙,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231-241.

[12] 姜广辉,孔祥斌,张凤荣,等.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24-27.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耕地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8广西艺术作品展美术展览(三)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8广西艺术作品展美术展览(二)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8广西艺术作品展美术展览(一)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评价分析
贺兰县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分析
中专数学教学中优质课堂的实现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