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善电梯维保现状的思考

2017-04-09于兆强

山东冶金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梯联网单位

于兆强

(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 烟台265500)

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善电梯维保现状的思考

于兆强

(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 烟台265500)

目前电梯维保单位不一、维护质量参差不齐,而通过建立电梯物联网,有助于对电梯进行远程实时故障监控和分析,实现安全预警,以指导电梯维护保养,节约社会资源。电梯通过3种方式使用物联网技术:单台电梯的数据存储、采集、保存,小区内联网的监控及数据采集,建立物联网的整体数据。

电梯维保;电梯事故;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实时分析

1 前言

随着住宅及办公环境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梯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国家对电梯安全及电梯运行状况的维保更加重视,而如何提高维保效率和效果、延长电梯使用寿命、增加使用安全性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此,本研究总结电梯维保的现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对电梯物联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电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

随着电梯数量增多,电梯事故屡屡发生,仅2016年全国就发生48起电梯事故,死亡人数达41人。据统计,在诸多电梯事故的隐患中,从电梯制造质量、安装隐患以及维护保养各环节占比分别为16%、24%和60%。电梯行业内有“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的说法,可见电梯维保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工作质量,维保工作做得好,电梯运行就稳定,电梯的运行安全系数就会增高,电梯的使用寿命也会延长;反之,会使不安全系数增高,使用寿命缩短,电梯故障增多,给乘坐者带来很多麻烦,用户满意率低,使用成本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事故,影响到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

2 电梯维保现状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电梯493.69万台,并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增长,我国的电梯保有量、电梯的生产厂家、电梯年产量、电梯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目前烟台市在册电梯近30 000台,维保单位近80个,其中有生产厂家的分公司,也有安装维保经营单位。不同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各有不同,所达到的维保效果差异很大。

同样的电梯不同的维保人员进行维保,电梯的安全状况大不一样。有的维保人员按照原制造单位的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查、维护、调整,有的则不能,甚至有的维保人员只要电梯不坏从来不对电梯进行维保,只是虚填维保记录单,然后让使用单位的电梯管理人员在维保单上签字,还有的维保公司把工程转包给他人,承包单位为了减少费用在维保人员离职情况下不增加人员,人手不足情况常见。因此,维保单位提供的书面维保记录单在有些时候并不能反映电梯维保人员对电梯的真实维保情况。

3 电梯物联网的必要性

电梯物联网是为了解决目前电梯安全问题而提出的概念,由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中心处理部分以及应用软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采集仪采集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传到互联网监控中心,结合平台应用软件,实现了各相关单位对电梯实时有效的监管维护。2017年7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GB/T 24476—2017)国家标准,科学规范了电梯物联网的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实施,必定会促进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这对推进电梯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电梯的安全性和乘客的使用满意度,以及政府的监管效率将有重大意义。该标准统一了电梯实时运行状态的信息与格式,以及报警、故障和时间的信息与格式。国家标准委也将制定相关的标准以规范电梯设备端公共输出端口信息输出协议,这能够使电梯更好地融入到楼宇智能化管理。

电梯物联网的建立,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和便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对电梯进行远程实时故障监控和分析,及早发现隐患,实现安全预警,从而提前做预防性维护,提高维保效率,防止带病运行;有利于电梯企业对故障统计分析后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并为电梯产品追溯系统奠定基础。

2)统一电梯物联网的标准,节约了社会资源,规范了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行业的使用,便于建立企业使用平台,也便于电梯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以及应急救援平台。

3)有利于电梯使用者、监督管理部门、设备制造厂家和经营维保单位之间的统一协调。

其实,早在2009年10月15日国家就发布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数据监视和记录规范》GB/T 24476—2009,于2010年3月1日实施。从那时起有的生产厂家就在系统里增加了数据记录和传输功能。笔者在现场检验时曾遇到过生产厂家通知维保人员某台电梯运行异常要求前去检查的情况,因为生产单位的监控系统里发出了该台电梯运行异常的信号。现在有的电梯厂家在电梯上使用了物联网系统,电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将采集的数据转到互联网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维保单位、电梯使用单位、监督管理及监督检验部门都可以经授权后可及时了解到电梯运行和维保的状况。

4 电梯物联网应用模式探讨

电梯使用物联网的方式方法有3种。

第一,单台电梯的数据存储、采集、保存。有的电梯系统里自带了数据记录功能,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以将数据记录在系统中,必要时便于采集。可实现以下功能:1)对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进行监视;2)按照时间和日期永久或在一段时间内记录设备运行的有效数据(如故障、报警和事件,包括维保、维修);3)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4)必要时使用特定装置与电梯的接口连接,进行数据查询或数据读取及传输(传递)。

第二,小区内联网的监控及数据采集。对一些较大的小区或者直通网络不方便的小区,可在同一个范围内连接平台,将一定数量的电梯数据连接起来,通过监视装置观察电梯的运行情况和上述数据,也可以将所要观察的各个方面分层实施,一定范围的人员允许看到某一层面的内容。并能在需要时将存储的数据进行采集。

第三,基于物联网的整体数据。通过互联网将一定数量和一定范围内的电梯连接成一个物联网状态。物联网平台能准确提供数据,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综合对比、检测、分析统计,提前对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或事故发出预警,达到提前维修及时保养的目的,将故障或事故消除在未发生时。开展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更好地协调指挥电梯事故应急处置;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信息。如,有许多地方已经将“大数据”应用于电梯监管,成立了24 h响应的应急救援机构,以96333热线为应急救援电话,通过数据库及GIS地理信息系统,锁定故障电梯信息,发挥统一指挥调度功能。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也能提高电梯监管的针对性,让监管更有力、更有效、更透明。

5 电梯物联网效能预估

电梯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对于发现和处置故障,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发生故障的电梯属于哪个维保单位,签约维保的电梯每月发生故障的数量、频次、救援时效等情况在大数据库里一目了然,维保的时效性、维保的质量也都能通过分析掌握。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对电梯维保人员的监督考核有了第一手的基本信息,实现“用数据说话”,从机制上解决了原来信息不对称、情况掌握不全面等无序状况,实现了对维保实施情况监督的有效性、考核的科学性,从而使维保单位及人员的主体责任得到了真正落实。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这些一手的数据定期公布各类电梯的运营状态和安全信息,公布各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和应急救援情况,增强居民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知情权、监督权、选择权。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用户选择好的维保单位。激励维保单位化压力为动力,有效规避了低价恶性竞争,督促维保人员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提高维保质量,促进维保市场良性循环。

实现电梯维保使用信息统一,形成覆盖化、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电梯维保、使用、检验、监督网络,形成电梯维保人员人人自律,个个按规范要求认真操作的状况。

今后如能依据GB/T 24476—2017标准要求同时发挥各地的原有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将电梯连接到互联网,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则可有效增强电梯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水平,提高维保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可以实现用户网上报检、网上约请或联系检验、网上出具检验报告,方便使用单位,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电梯的维护保养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会使电梯运行的更平稳、使用者乘坐更安全。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vator Maintenance by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YU Zhaoqiang
(Yanta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Yantai 265500,China)

TU857

B

1004-4620(2017)05-0062-02

2017-9-4

于兆强,男,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设备专业。现为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从事特种设备检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电梯联网单位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抢占物联网
被困电梯以后
协办单位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