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苦参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2017-04-08褚洪一金文聪

山东化工 2017年15期
关键词:苦参碱苦参药理作用

王 悦,姜 雪,丁 菲,褚洪一,金文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中药苦参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 悦,姜 雪,丁 菲,褚洪一,金文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苦参为中国较常用中药材,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文章对其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解热等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苦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植物,又名野槐、山槐、地参、水槐、苦骨。生于山地、平原、沙质地或红壤地等处;除海南、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1]。其干燥根作为传统中药苦参入药,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苦,性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皮肤瘙痒及阴疮湿痒等症[2]。

国内外学者对苦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根部,现已从苦参中分离获得了生物碱类化合物41个,黄酮类化合物108个,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8个,木质素类化合物4个,苯甲酸衍生物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2个,但是对茎、叶、花、果等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较少[3]。对苦参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及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对苦参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应用有了较多进展,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药理作用及在多方面实际应用上进行了概括阐述,为后续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支撑。

1 药理作用

1.1 抗炎作用

王玖等[4]对患有TNBS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多种药物对大鼠结肠黏膜形态的影响,得出苦参能够抑制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张小超等[5]通过构建多个大鼠、小鼠的病理模型进行体内外实验,多项结果表明苦参药物具备镇痛、抗菌、缓解炎症反应及减弱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功能。陈燕、张丽华[6]利用苦参水提液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豚鼠皮肤炎症进行了实验,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发现,苦参水提液具有减缓豚鼠皮肤肿胀的作用,且作用效果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豚鼠的皮肤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有明显缓解,表明苦参能够明显减轻湿疹豚鼠皮肤的炎症反应。

1.2 抗肿瘤作用

肿瘤为当代多发病之一,抗肿瘤研究随之成为当下研究热点,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苦参提取物对多类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左国庆等[7]通过观察苦参素对人的肝癌细胞株HepC2、QGY的影响实验,使用MTT法检测苦参抑制HepC2与QGY体外增殖的程度,结果表明苦参素具有抑制肝癌细胞HepC2和QGY增殖的作用,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苦参素能阻滞HepC2和QGY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且不同细胞作用效果具有时间差异性。通过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参素对肝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发挥抑制作用,推测该抑制作用为苦参发挥抗肿瘤功效的机理之一。赵军方等[8]通过体外实验,观测苦参中苦参碱对癌细胞的影响,发现苦参碱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且与给药剂量及药物作用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苦参碱能够有效阻滞癌细胞细胞周期;并可以显著减少hTERT基因的表达。实验推测苦参碱能够减少hTERT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苦参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理。王晓燕等[9]在进行苦参碱(MT)所致的结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中,得出苦参碱在体外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能够促使细胞凋亡,其诱导作用与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该课题组后续通过构建裸鼠癌细胞肿瘤模型,观测MT对裸鼠体内的SW480-EGFP实体瘤生长的作用,得出MT能够对裸鼠体内该实体瘤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低剂量MT在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方面能力较弱,而高剂量则对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0]。

1.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量的研究证实,苦参具有显著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宋鸿等[11]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得出,苦参水煎液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研究发现,苦参水煎液可增强左氧氟沙星对生物膜内细菌的杀菌作用,但其增效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张代玉等[12]利用常见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实验发现,苦参生物碱具有较优的抑菌和杀菌功效。黄琦等[13]通过实验证实苦参总黄酮类对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优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苦参生物碱类,且槐属二氢黄酮G抑菌作用最强。陈羽等[14]对苦参水提液进行体外杀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苦参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细菌、真菌均具有显著的灭菌效果。段智璇等[15]通过观察口服苦参水煎液对大鼠体内大肠杆菌菌群的影响发现,苦参可造成大鼠回肠、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大肠杆菌菌群数量减少,且苦参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作用部位对其杀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1.4 抗病毒作用

体内外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病毒作用。金乾兴等[16]在筛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有效成分时发现,苦参生物碱类成分对供试肝癌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和病毒基因复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刘欣等[17]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苦参有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能通过将细胞增殖阻滞于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起到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辛晓玲[18]等对120例患有CIN1且已被HPV感染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苦参对试验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推测作用方式是苦参调节Th细胞免疫平衡从而达到抵抗HPV病毒的目的,且在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对Th1细胞因子IFN-γ作用的调节较IL-2可能更为重要。

1.5 抗心律失常作用

苦参素对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黄海平等[19]利用不同方法构建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和大鼠室颤模型进行实验,实验组静注氧化苦参碱,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大鼠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也可预防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的发生。樊美玲等[20]利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进行实验,对苦参总碱保护心肌的作用进行评估,经过多种方式检测结果显示苦参总碱对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实验推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减缓心肌细胞凋亡进程有关。魏世杰等[21]通过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构建大鼠左室肥厚模型,研究得出苦参碱能够显著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左室肥厚症状,同时能够调控引起心脏肥厚的细胞因子。

1.6 解热作用

苦参具有解热作用。伍世恒[22]在动物实验发现苦参对干酵母导致的大鼠发热模型能够发挥明显的解热作用,实验认为该解热作用主要是由于苦参抑制了大鼠生成内生致热源。呼和木仁等[23]通过不同热证期家兔模型实验,表明苦参具有抑制发热家兔体温升高的作用。

1.7 其他作用

范红艳等[24]利用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实验,连续用药21d后,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苦参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范红艳等[25]通过研究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CH3COO)2Pb引起的雄性小鼠生精功能障碍的作用,结果发现苦参对雄性小鼠的生精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保护功效。

2 现代应用

2.1 临床引用

马玲娣等[26]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同时给予苦参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统计得出苦参可使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显著降低,有助于改善常规化疗疗效。汤建雷等[27]对经ATD治疗后Gvares病(GD)患者出现WBC减少的情况,用苦参进行治疗发现,苦参能够显著提高试验患者的WBC和NE数量,对甲亢合并WBC减少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外阴瘙痒是高发于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选用以苦参为主的洗液,在医治外阴瘙痒方面有较好的效果[28]。刘晓梅、周强[29]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常规化疗方案结合苦参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同时苦参也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2 治疗动物疾病

基于苦参药理作用的研究,现苦参在治疗牛、猪、犬、鸡、鱼疾病上也有了新的用途,可为养殖业主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苦参现可用于治疗耕牛劳伤肺喘、奶牛乳房乳头疣、仔猪白痢、犬真菌性外耳道炎、鸡球虫病、鱼竖鳞等病症[30]。

2.3 防治病虫害

韩月明等[31]以四种田间常见害虫为供试昆虫,用苦参水提液对四种昆虫进行了灭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苦参水提液具有较明显杀虫效果,且杀虫效果与害虫种类、药物作用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关系。袁静等[32]以桃蚜、淡色库蚊、蚕豆蚜、褐飞虱及家蝇等9种害虫为供试昆虫,探索了苦参提取液及其部分生物碱单体的灭虫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提取液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具备一定的灭虫作用。

3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用途。苦参的药理活性较多,其发挥着不同的药效作用并且临床用药较为丰富。目前研究认为,苦参生物碱类及黄酮类化合物为其发挥各种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较为深入,但其作用机制多尚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此,苦参具有诸多明确药用价值及临床疗效,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实验探究和临床验证。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张 翅,马 悦,高慧敏,等.苦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志,2014(4):205-214.

[4] 王 玖,沈 洪,朱 磊,等. 苦参、茜草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13.

[5] 张小超,申 莹,陈 鹏,等.苦参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2):4-10.

[6] 陈 燕,张丽华.苦参水提物治疗湿疹豚鼠皮肤炎症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院,2015(5):22-24.

[7] 左国庆,何 松,张 燕,等. 苦参素改变端粒酶活性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QGY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J]. 肿瘤学杂志,2005(2):126-128.

[8] 赵军方,谢伟红,李新明,等. 苦参碱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周期阻滞和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影响 [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3):234-236.

[9] 王晓燕,梁 磊,邓虹珠,等.苦参碱体外诱导人结肠腺癌 SW62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3) : 432.

[10] 王晓燕,梁 磊,谢林英,等.苦参碱的体内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4):831-832.

[11] 宋 鸿,金 瑛,王明胜.苦参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5(3):235-238.

[12] 张代玉,徐 馨,周庆民,等. 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22-123.

[13] 黄 琦,屈玟珊,高世军,等. 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5):577-581.

[14] 陈 羽,徐 威. 苦参水提液的杀菌效果[J]. 微生物学杂志,2015(4):110-112.

[15] 段智璇,张柏岳,瞿慧琴,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苦参对大鼠胃肠道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6):1-8,10.

[16] 金乾兴,周 峰.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96-99.

[17] 刘 欣,索智敏.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67-69.

[18] 辛晓玲,刘志杰,蒋汉霞.苦参对高危型HPV感染的CIN1患者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5(S2):150.

[19] 黄海平,刘翠华.氧化苦参碱抗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189-191.

[20] 樊美玲,刘 博,王 鑫,等. 苦参总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8):1840-1842.

[21] 魏世杰,周家伟,甘梦月,等. 苦参碱对心脏肥厚大鼠的心功能和左室重塑的改善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4):338-342.

[22] 伍世恒. 苦参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解热作用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J]. 北方药学,2016(8):112-113.

[23] 呼和木仁,额尔敦朝鲁. 苦参解热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J]. 北方药学,2015(4):127.

[24] 范红艳,王艳春,任 旷,等. 苦参总黄酮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研究[J]. 中草药,2015(20):3055-3059.

[25] 范红艳,任 旷,沈 楠,等. 苦参总黄酮对醋酸铅所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2016(1):18-22.

[26] 马玲娣,唐跃华,董艳芬,等. 苦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150-152.

[27] 汤建雷,周 彦,高云明. 苦参对抗甲状腺药物致Graves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6(14):2277-2279.

[28] 曹秀春,周宝森.中药外治滴虫性阴道炎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1995,4(2):41-42.

[29] 刘晓梅,周 强. 白介素-2、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5):215-216.

[30] 刘大蓉. 苦参在治疗动物疾病上的新用途[J]. 养殖与饲料,2017(4):82-83.

[31] 韩月明,韩国君.苦参杀虫效果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6(19):67-68.

[32] 袁 静,吕良忠,丛 斌,等.苦参生物碱杀虫生物活性测定[J]. 农药,2004(6):284-287.

(本文文献格式:王 悦,姜 雪,丁 菲,等.中药苦参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15):66-67,69.)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phora Flavescens

WangYue,JiangXue,DingFei,ChuHongyi,JinWencong

(College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Sophora flavescens is a commonly used Chinese medicinal herb with good medicinal value,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the antitumor,antiviral,anti-inflammatory,anti-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antiarrhythmic,antipyretic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odern ap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ophora flavescens.

Sophora flavescen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summary

2017-05-23

王 悦(1996—),女,山东烟台人,大学在校生,目前主要从事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工作。

R285

A

1008-021X(2017)15-0066-02

猜你喜欢

苦参碱苦参药理作用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百部液治虫咬皮炎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剂苦参治不寐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