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川县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调查与思考

2017-04-08杨民生

陕西水利 2017年4期
关键词:洛川县沟壑区洛川

杨民生

(陕西省洛川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洛川727400)

洛川县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调查与思考

杨民生

(陕西省洛川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洛川727400)

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造成沟进塬退,农田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现状,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抓水保,固沟保塬。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调查;思路;对策

1 概况

1.1 社会经济

洛川县地处渭北高原,位于延安市南部,属黄土高塬沟壑区。东与黄龙、宜川县相邻,南与白水县接壤,西与黄陵、宜君县接界,北与富县毗邻。全县辖7镇1乡和1个街道办,371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2.34万人,总土地面积1804.84 km2,水土流失面积1583 km2[1],占土地总面积的87.7%,年均降水量621 mm,降雨相对集中,土壤侵蚀模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201 t/km2·a,年均流失总量397.2万t。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县。

1.2 地形地貌

洛川县境内地貌主要有黄土梁状丘陵和黄土原两种类型。黄土梁状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与宜川、黄龙两县分界的黄龙山边沿地带,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1%,海拔高度1013 m~1528 m,沟原相对高差100 m~200 m,沟壑密度在1.47 km/km2左右。黄土原以沟为界,可划分永乡、槐柏、土基、石头四条较大的原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9%。原面海拔高度900 m~1300 m,沟原相对高差100 m~150 m,沟壑密度1.3 km/km2。是陕北地形结构完整,耕地面积宽阔的地带之一。

1.3 水土流失现状

全县总土地面积1804.84 km2,水土流失面积1583 km2,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县境内有大小沟道9000余条,1 km以上的河流沟道为767条,总长1106 km(其中1 km~2 km长的沟道553条,2 km~3 km长的沟道147条,3 km~5 km长的沟道5条,5 km~10 km长的沟道30条,10 km长度以上的沟道32条),平均沟壑密度1.22 km/km2,暴雨洪水使裸露的地表发生面蚀和沟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裸露沟头平均每年延伸1.5 m,每年因沟头延伸损失塬面约300余亩。重力侵蚀多见于土体滑塌,在塬边、沟边、沟岸及陡峻的沟谷坡地发生较为频繁。据资料查证,朱牛乡自1978~1983年5年时间,塬边共发生大小不同的38次滑塌,损失塬面土地112.5亩[2]。

2 洛川塬水土流失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2.1 调查方法

为全面掌握洛川塬区水土流失和塬区现状,2016年8月开始对洛川县境内塬区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为分片实地调查和国土、统计等相关单位调查的方式进行。

2.2 调查单元的划分

调查单元的划分主要考虑乡镇行政区划及侵蚀沟道基本情况,重点调查大于1.0 km2的塬面,为了使调查单元便于后期规划治理,调查单元面积控制在1.0 km2~50.0 km2,坡度控制在0°~35°,沟道长度控制在3 km以内。

2.3 调查结果

通过为期60天的调查,将洛川县大于1.0 km2的塬面共划分为29个调查单元,总面积924 km2,塬面面积451.49 km2(土地坡度≦8°,占县域面积的25%),侵蚀沟面积472.51 km2,侵蚀沟6782条(其中长度0.05 km~0.5 km侵蚀沟6031条,长度0.5 km~1 km侵蚀沟678条,长度1~3 km73条)。小于1.0 km2的塬面共14个。

塬区水土流失面积816.07 km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264.96 km2,占32.47%;中度水土流失面积263.25 km2,占32.26%;强烈水土流失面积12.06 km2,占1.48%;极强烈水土流失面积41.28 km2,占5.06%;剧烈水土流失面积111.37 km2,占13.65%。侵蚀模数2200 t/km2·a,沟壑密度1.21 km/km2[3]。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水土流失,使平坦的黄土原出现了支离破碎的沟壑地形,受水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被侵蚀得支离破碎,沟头溯原侵蚀,延伸发育,导致塬面面积不断缩小,1986年洛川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陕西省洛川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中洛川塬面(土地坡度≦8°)面积约68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时隔30年,洛川塬面(土地坡度≦8°)面积约451.49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全县共371个行政村(575个自然村),除川道46个行政村村(57个自然村)外,需修建涝池518座,现状有涝池145座,能发挥防洪排涝功能的13座,需修复整治132座,需新建涝池373座。

2.4 塬面萎缩的成因及影响

塬面萎缩的原因:一是受自然因素影响,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导致切割冲沟,沟头延伸,沟壁扩张,塬面逐年缩小。二是非生产用地快速增加,地表径流总量加大,加剧了塬边冲刷。三是村庄涝池毁坏严重,没有起到有效的防洪排涝作用,加剧了集水沟头延伸。四是蓄排型水保工程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2.5 塬面治理的成果

自2014年开始,洛川县利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沟头防护项目、省级补偿费使用项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在洛川县旧县镇等北部塬区建设中小型拦蓄工程沟头防护21.2 km,建设土谷坊8座,新建修复农村涝池29座,新建排水渠13 km,并配套了3座休闲文化广场,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该村原来的脏、乱、差现象,而且又为群众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对全县涝池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经过2年的运行,在汛期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群众对修复涝池保护村庄呼吁很高,多次找水利部门要求恢复村庄涝池建设,解决沟头延伸带来的安全隐患。

3 固沟保塬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3.1 固沟保塬工作的思路

针对洛川县水土保持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作为当前洛川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总思路,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3.2 固沟保塬工作的治理措施

具体措施上坚持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不同区域各有侧重的原则对位配置,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在塬面沟边修筑沟边埂和集雨水区修建小型蓄水设施(村村建涝池)做到水不下塬,就地拦蓄;坡面荒草地修建鱼鳞坑,栽植水保防护林,拦蓄来自于坡面的径流,减少坡面冲刷;对沟头垮塌的豁口进行回填,坡脚用编织袋挡墙及柳桩进行拦挡,抬高侵蚀基点,沟滩营造防冲林,稳定沟坡,防止崩塌、滑塌、泻溜和沟床下切,制止沟岸扩张,遏制沟头延伸,控制水土流失。

3.3 固沟保塬工作保障措施

一是宣传鼓动。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使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不仅是发展需要,而且是生存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水保治理和管护工作。二是政策驱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法制的、行政的、政策的、经济的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管齐下,推动实施。三是科技推动。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步伐,提高质量效益。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程、生物措施。四是典型带动。抓好抓样板工程建设,树立典型示范作用,推广老庙板胡沟头防护等试点工程治理模式。五是部门联动。塬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左右到边的决策机构,需建立一个实施有效、协调有力、运转可靠、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首先成立固沟保塬水保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突出组织、协调、督导功能;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联合行动,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城建、公路和电力等相关部门全程介入,对道路、村庄、道路和巷道等院落形成地表水采取工程措施拦蓄排放;同时,严格奖罚兑现。县委、县政府制定检查、考核、奖罚实施细则,每年由县委、政府两办督察室,督促、检查、验收、考核,记录备案,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兑现奖罚。六是监督巩固。加大水保监督执法管理,依法保护水保设施,预防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巩固治理效果。

4 结语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洛川塬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沟进塬退,农田坍塌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因此,在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洛川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实施以涝池等小型水保设施为重点的固沟保塬工作,以期通过治理和监管,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使洛川塬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美丽和谐宜居的新洛川。

[1]延安地区水利水土保持局.延安地区实用市水文手册[M].1987,8,270.

[2]洛川县农业区划委员会.陕西省洛川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R].1986,3,149.

[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M].2008,上册,62.

S157.2

B

1673-9000(2017)04-0018-02

2017-06-10

杨民生(1974-),男,陕西洛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猜你喜欢

洛川县沟壑区洛川
唱洛川苹果基地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及概况
高速铁路车站选址研究
始花前气温波动对苹果花期的影响
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
组织力洛阳村记
基于SWO下的陕西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研究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