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思考

2017-04-08聂云

速读·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调整现实思考

聂云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工作难度、工作时间和工作标准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并以实际工作经验举例,提出需要适时调整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若干细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从而保障这项惠民政策能良性推行,凸显社会公平公正。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现实;调整;思考

在广大人民群众看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关系到家庭未来的最迫切的需求。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从2007年5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开始,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逐渐完善。通过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使万千学子圆梦,使万千家庭受惠,这正是凸显社会公平公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形式,辅以大学生入伍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师范生免费教育、“绿色通道”报到、社会助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积极确保优秀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努力向学,勤奋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整个体系的良好运作就忽略了村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有益动态调整策略才能保证学生资助体系有序、规范、科学的可循环运行,发挥其最大化作用,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终生受益。

1.整体运作形势有变,客观仍然存在问题

1.1学生心理复杂,增大工作难度

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或限于自然条件,或限于思想落后,还有很多地域人口仍然贫困,脱贫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学生都有改变家庭条件,改变自己未来的迫切需求。在处处需要金钱的社会现实压迫下,这种需求就常常演变成毫无理由的偏执,导致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情况最糟糕,只有自己最应该获得资助,只有自己应该得到所有资助。同时,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贫困是他们的“免死金牌”,孤僻消極不合群,旷课挂科不守纪,都能用“贫困”来搪塞。在面对大量经济资助时,他们更是无视政策中“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品质优良”的明文规定,一意孤行,强词夺理,扰乱了正常的评选秩序,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对辅导员来说,由于当前受资助对象点多面广,开展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不得不草草了事,结果是形式大于内容,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非但无法实现,反而会促使一些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去实现受资助的目的,滋长了不良风气。

1.2资助材料繁多,浪费大量时间

对于辅导员来说,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大都集中在秋季学期,但是时间不统一,而且每项资助的名额越来越多(以2016年秋季学期为例,我所带的7个班级各种资助名额就到54名),每项资助的上交材料也不尽相同,整理审核材料的工程量很大。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麻难,一方面,困难学生都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电脑,如果要填写电子表格必须借用其他同学电脑。如果去社会网吧操作,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困难学生接触电脑机会少,操作水平低,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修改格式上。以某个社会助资为例,要求上交的材料就包括贫困认定、申请表、评审名单、个人简介、生活照、事迹表、征文材料7种。特别是征文材料,有要求受助学生本人参加的,也有要求文笔较好学生撰写素材的,还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但是,贫困学生大都心理敏感脆弱,自尊心强,不愿意外界了解其窘境,所以这样的征文活动参与性都不高。

1.3存在感性倾向,标准会失偏颇

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无论是基于职责还是基于人性,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培育有能力、有担当、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看到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的困扰而影响学业时,即使总体上会坚持原则也往往从细节上降低若干标准,使学生获得资助。比如文件中规定受助学生必须“品学兼优”,但是没有要求是成绩第一名还是综合测评第一名,那么在还有剩余名额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违纪情况辅导员也可能把名额给学生。辅导员可以将其作为管理班级的一种手段,鼓励督促贫困学生迎难而上,努力奋斗,积极学习。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不浪费名额而降低标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2.稳妥调整相关细节。积极应对复杂情况

2.1学习心理知识,坚持运作良性化

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应互动与交融。从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来看,思想道德素质是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更易于接受道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纪违法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因此,高校辅导员掌握心理教育理论,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可以有效处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经济救助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良性运行。这些心理知识中最为重要的是沟通谈话技巧,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具体的心理战术和沟通技巧我们可以因人而异。当学生的心扉敞开时,我们就很容易找到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给资助工作扫清障碍。

2.2统一诸项材料,坚持信息数字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大潮席卷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优质、高效、便捷。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更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从沉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回归本职,守护好我们的思想教育阵地。学生工作做好做透,校园和谐稳定才有保障。目前,政府出资项目基本都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但是随着社会助学的兴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出资项目也多了起来,材料更是名目繁多。各个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可以进行整合,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统一内容。只要学生在入学伊始进去备案,就留有详细的数据和证明,无论是哪种资助项目开始,我们都可以借助这个资源库,一一对应的按资助项目的要求一次性完成各项数据整理,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这个统一的数据库可以使辅导员实时监控所辖班级情况,也可以使学生方便修改数据而不用事事报告。

2.3做好定量评定,坚持标准不放松

毕竟是一项涉及千万学子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辅导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来进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定量评定。我们公平公正的把感性信息转换成理性数值,进行排名后在班集体内公布,就缩小了人为操作空间,避免了人为感性干扰,出现异议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多年的经验让我也摸索出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表”,此表分为“基本情况”“父母情况”“家庭健康情况”“特殊情况”四个大类,每个大类里进行细分,对应相应的数值,最后统计出该生的总分,分值越高表示其家庭经济情况越差。当所有学生填过此表后就可以根据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可以一目了然的对应不同数额的资助进行评选。

温总理曾经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儿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但是是不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比重也下降了呢?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2008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立足于国家的未来,从经济、物质、精神上帮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经济与社会等不公平因素的影响。贫困是现实但不是借口,政府之所以积极推行学生资助工作,还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寒门学子完成学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稳定,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我们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调整现实思考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18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