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7-04-08李会

速读·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李会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其核心目标即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担负母语教学的最基础学科——语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的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落实创新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前提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情景气氛中,任何政党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云认真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语文课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思想、感悟、意志、品质。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大家再想想”、“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否定,可让答错的学生先坐下,请别的同学来回答或者大家集体讨论,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错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回答不出,怎么学的”这类损伤学生的话,更不能体罚学生或不让学生听课。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要谦虚、别骄傲,不歧视后进生的同学,而要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多给后进生更多机会,使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多,多给后进生更多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必定能够形成宽松、民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解放、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否则,独断专行的家长制作风,只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不同的看法

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起点。在学习中质疑,表明质疑者处于积极的思考中,有了积极的思考,才会有深入的发展。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选语文教材的文章,虽然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但有时也难免有疏漏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小到字词的音、行、义,大到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应怎样提出问题呢?通常情况下,一方面可由教师提出疑问,由此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引导、讨论获得新的见解,如《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的叙事、描写上有什么异同?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中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本组共同的疑点提交全班,全班同学根据小组的疑问展开讨论,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在语文学习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联系和想象;是语文教学创新不可缺少的一环,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语文阅读中应巧妙地利用课文语境给学生以想象力的训练。如《过万重山漫想》中第一个穿越三峡者的动作、神态、乃至所思所想,也可以成为训练素材;《孤独的收割人》中可以想象姑娘经历如何?歌声为什么这么凄凉?为什么这么悲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艺术的空白。但是,在想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想象要有一定根据,必须是在现有条件上推测、必须做到既神游万里,又合情合理。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联想,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面。因为人们在学习语文时,总会自然而然地把特定的语文信息与原有大脑的信息产生有机的组合、扩展和再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难以数计的新信息,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语文创造魅力。因而,在学习中,读一个词,要联想到它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构词方式等,读一篇文章,要设想它所产生的艺术的、审美的、历史的、与实的价值。总之,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语文教学还应该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反向思维

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不同問题,不可能用同一种思路来解决,教师就引导学生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用新的思路来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同时,语文教学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种种解答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从中找出最佳解答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从中找出最佳答案或解决方法。如在学习《死水》时,让学生对“死水”的象征意义进行思考,提出不同见解,最后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最后选出的答案虽与教参的并不完全相同,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表现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这就比单一的向学生灌输教参中的“标准答案”好的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五、语文教学中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人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应该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还应该改变过去“满堂灌”,以教参作为唯一标准的家长制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仅仅做一个引导者,惟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所决定的,又是本次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