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7-04-08朱武军

速读·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崇高美的高中语文

朱武军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多种能力,目前的高中教学已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尽管如此,高中的教育教学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智育,轻美育的不良现象。

一、高中語文教材本身是审美教育的“富矿”

语文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选人其中的文章,均经过精心的选编,大多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情趣盎然、文采飞扬,而且洋溢着流光异彩的自然美以及或温暖或崇高的社会美等,可以说一部高中语文教材,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历史,无处不是充溢着美,无处不存在着审美教育的丰富资源。高中的审美教育,提高了高中生审美能力,使得高中学生为祖国的美好河山之美所折服,为多彩的异国风情所吸引,为伟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感召,为坚贞的爱情、忠贞的友谊、温暖的亲情所感动。高中语文教材给了学生积极的审美感受和巨大的精神激励。诸如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王勃《滕王阁序》声情并茂、笔端含情、文辞富丽、曲调宛转;杜牧的一篇不朽之作《阿房宫赋》凝练精妙、辞采华美,语言富有音韵的节调、韵律,声情谐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柔和、舒缓的语言美,素淡朦胧、宁静和谐的意境美,丰富含蓄的感情美,高中语文教材无处不彰显着美,可以说高中语文教材本身是审美教育的“富矿”。

二、从文学的角度提升感性审美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人就是在充分地参与审美活动。语文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地提供这种机会。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因此在课堂上除了例行的讲解知识点以外,千万不能让这么难得的审美训练机会溜走。文学课文在教学中一定采取细读法,从文本的阅读中去增强感性的审美意识。体验优美诗歌、散文营造的意境,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美感,例如纤弱柔美的林黛玉,阳刚霸气的项羽等等。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注意重点的提示和参考资料、课外补充材料的结合,使学生的感性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除了文字的阅读之外,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着重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体验。阅读后的读后感写作也是提升学生审美的重要方法,从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体会,还能看出学生的体悟的结果,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反复练习,最终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从主题的角度增强学生在思想上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在世界上哪一种文明中,美的最高定义一定是崇高与正义。崇高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形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材中无论中外、古今无不充满了这样具有崇高感的事件和形象的描写。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荆轲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都体现出崇高的悲剧美,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崇高美与悲壮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能够加深学生的德育,一方面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先辈们对美的执著追求的精神;又可激发学生对崇高和正义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审美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美体验的个性化

在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对于学生的鉴赏评析意见,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淡化自己在审美鉴赏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一位教师在讲到《落花生》的点睛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时,有一个学生忽然提问:“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此时,教师既没有用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训斥学生,也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学生,而是发动全班同学对这一假设进行思考,最终既肯定了这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又让大家明白了许地山在作品中所赋予这句话的特殊涵义。这样一种处理方法为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窗口,使学生的审美活动真正达到了独立、自由的境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充分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二)注重寓教于乐

罗马时代的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主张把文学艺术的娱乐作用与教育作用统一起来,他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这个提法完全符合人对美的接受的心理形式。随着人们审美活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审美活动“潜移默化”的特点的认识更加自觉了。正如杜甫在诗中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审美活动往往使读者在静观中、在笑声中、在泪水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分析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语言简洁、音调和谐的艺术特色,又要将其中蕴涵的真挚情感向学生进行介绍。使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作者对于国家、民族的挚爱,对于时局的忧虑,以及不灭的斗争热情,从而使他们被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感所感染,树立为国家富强而读书的决心。

猜你喜欢

崇高美的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好美的雾
无名的崇高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