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2017-04-08杨霏云

速读·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计算现状对策

杨霏云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运算来计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

关键词:计算;现状;原因;对策

一、计算教学的现状

计算是人必不可缺的基本技能,它贯穿于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还是方程,几何形体,应用题,统计都离不开计算。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和熟练度,强调了算理教学。在《课程标准》提到“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的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的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但由此也带来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突出问题:

(1)计算速度慢。原来6道四则计算题20分钟可以完成,现在却要40分钟,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完不成。一期课时有限,速度慢势必影响学生学习其他知识。

(2)准确率不高。有些同学多数步骤正确,最后结果出问题。就像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眼前的河滩。准确率不高,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上不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书写习惯差。6、0不分,3、5不辨,4、9相似——加减法对位不准,小数乘除法小数点乱点,约分后的数字密密麻麻,看不清楚。

(4)口算能力弱。为了提高正确率,部分学生变口算为笔算;部分学生口算成“糊算”,乱七八糟,敷衍了事。

(5)算理不清晰。由于计算的熟练程度不高,一些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的题目,学生视如猛虎。如做1800÷25学生小题大做算成1000÷25+800÷25,做800÷25x4时错误的运用法则算成800÷(25×4)。

二、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法,轻视训练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讨论,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也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算理算法上,轻视了学生的训练。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由于训练量不足,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如7.5+2.5=1,33-8=24等。

2.重视笔算,轻视口算

在四则计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大量的实验材料表明,基本口算熟练的,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基本口算不熟练的,笔算速度就慢,正确率也低。我们的老师也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教材中出现的口算就那么一些,我们有的老师牵涉到口算就做一做,没有牵涉到口算就不做,甚至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率,明确要求学生口算变笔算。没有口算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3.重视练习,轻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也知道计算的重要性,也加强了计算的训练,但就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训练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动力,兴趣下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更加敷衍了事,马虎加潦草加错误百出加恶性循环,计算能力不但没能提高,反而逐年下降。

4.重视算理多样化,轻视算理最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部分老师上课时,总认为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多种算法,并且认为越多越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算理多样化上,结果一节课下来,重点没突出来,难点没突破。数学教材中一题多解的题目很多,可不管是什么内容,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都有一个最优化。计算教学重视算法的多样化,轻视算法的最优化,学生各说各理,一些学生,特别是差生学起来糊里糊涂,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增加了许多矛盾和干扰。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1.要加强算正确的重要性教育

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防止和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首先要从思想教育人手,要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自己个人的发展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的正确性不仅跟学生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且会影响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浓度配比超过,就会“烧坏”庄稼;神舟飞船哪怕是万分之一的误差,就不能对接,造成“舟毁人亡”的事故。

2.要在学生易错点处精心备课

“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发生错误之前。新教材删减计算教学课时后,要达到计算准确快速的要求,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备课,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缺陷,学习的困难点。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不易错的可以少做,对学生的易错点、难点要加强练,反复练,对比练。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好方法。

(1)培养“三仔细”的习惯。第一个仔细是:仔细看。也就是在计算时,要看清楚每一道题目,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运算符号。如果题目都抄错了,后面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力气。第二个仔细是:仔细算。就是要认真地计算,尽可能减少计算时出错。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算式写对了,可是计算却出现了错误,半途而废,实在可惜。第三个仔细是:仔细写。那就是在计算正确的前提下,不要书写错了。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明明算对了,可是书写结果时却写错了,这是最可悲的。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甚至在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认认真真地演算,要像作业一样干净整洁有条理,对打草稿规范整洁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3)重视错例反思的习惯。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学生计算时出错总是难免的。此时老师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反思,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正如著名教授馮恩洪先生所说:“运用对比式教育远远超过指责式教育所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所以改错不仅会让学生认识错误的原因,改正错误,而且能够达到预防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