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蒜栽培技术

2017-04-08李轶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病部蒜薹蒜头

李轶

一、选择优良品种

生产蒜头应选择大头少瓣、抽薹力弱、皮色洁白光亮、休眠期长、辣味浓香的品种,如苏联红皮蒜、鲁农大蒜;生产蒜薹可选择出薹早、薹长而粗、易抽出的品种,如二水早等。

二、选地、整地与施肥

大蒜种植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为7~8、排水良好的地块。大蒜忌连作,也不宜与洋葱、韭菜等重茬连作。要求深耕细耙,整平畦面,排水良好。在播种前应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底肥,每667m2施优质圈肥6000kg,饼肥80kg。尿素50kg,钙镁磷肥80kg,硫酸钾复合肥25kg,硫酸锌1、5kg,畦式采用小高哇:畦高8-12cm,底宽100cm,面宽70cm,沟宽20-30cm。撤施均匀,然后立即耕地翻土20~30cm深,细耙2~3遍,使肥与耕层土充分混匀。做畦:一般做成畦宽100(间套作)~300cm,畦内裁5~15行蒜,行距20cm。同时挖好田内横沟、纵沟和围沟,做到排灌自如。种植前施一次底肥,然后进行耕翻,深度25 ~ 30 cm,并做到精耕细靶,使土壤上松下实,无明暗坷垃,然后做平畦,宽1、8 ~ 2 m,畦长40 ~ 50 m。畦面要平整,以利浇水。

三、适期播种

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育优良品种和发育良好的蒜头,播种前掰开蒜头选无伤无病的好蒜瓣作种。按作种蒜瓣平均重4g计,每亩播种3万棵,需用种瓣120kg,需用蒜头150kg左右。不能及时播种的蒜瓣,要摊放在阴凉处。①一般采用开沟播种,沟深5~6cm,种瓣按株距要求直立插入沟底松土中,播后搂平垄沟,使种瓣顶端埋入土下3~4cm。②播种密度,以培育大型蒜头为主要目标时,宜每亩播种3万~3、5万棵,一般采用行距20cm、株距10cm为宜。播种后要压实覆土,上实下松,然后浇水。

四、覆盖地膜

播种、浇水、喷除草剂后立即覆盖地膜。膜面要绷紧,膜四周压入土中。由于地膜在畦面上绷得紧,蒜的芽尖就能顶破薄膜伸出膜面,个别顶不破的可用人工破膜引苗出膜。大蒜播种后,立即浇一遍水,浇透浇匀,确保大蒜足墒出苗,整齐一致。在出苗前喷洒50%乙草胺或33%除草通,每667 m2 100 ~ 150 ml,兑水50 ~ 60 kg,均匀喷洒畦面,喷后进行覆膜。将地膜顺畦铺开,将地膜拉紧,使地膜紧贴地面,膜两边压入湿土中,压紧压实。

五、生长期管理

萌芽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疏松透气。幼苗期,晚秋要根据土质和墒情灌水1~2次,如果底肥偏少,还可顺水冲入或结合行间中耕每亩施入复合肥10kg。12月份上冻前灌一次冻水,然后可在畦面盖一层草粪或麦秸或玉米秸保墒、增温。当大蒜生长到6~8片叶时花芽、鳞芽开始分化,此时气温已开始转暖,大蒜进入返青期,应及时清除覆盖物,并用二齿钩进行中耕松土,蹲苗。早浇返青水并随水每亩施入尿素10~15kg,随后浅中耕保墒提高地温。蒜薹伸长期及蒜头膨大期,要保证畦面不干,视苗情适量追施一次速效肥,每亩施碳酸氢铵10~15kg或尿素5~10kg、钾肥5kg左右。

六、田间管理

播种后应随即浇1次透水,出齐苗后浇第2次水,土壤封冻前浇l次防冻水。数天后覆盖麦穗,防寒防旱,保证蒜苗安全越冬。"春分"前后应及时清除盖草并选晴朗温暖天气浇水,促进蒜苗及早返青生长。此外,要注意妥善保护好地膜,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七、主要病害

1.大蒜叶枯病

症状 :大蒜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大蒜叶枯病发生于叶和花梗上。叶片发病多由叶尖开始扩展蔓延,病斑初期为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状或椭圆形。表现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并且病部由此而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如花梗受害,容易从病部折断,最后在病部散生出许多黑色小点粒。

药剂防治:大蒜感染叶枯病后,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病害扩大和蔓延,每亩可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5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對蒜苗均匀喷雾2-3次,每隔7天左右喷1次。也可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均匀喷雾2-3次,每隔7天左右喷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3-4次。

2.大蒜灰霉病

症状 : 主要危害大蒜的叶片。发病时叶片病斑为长椭圆形,初呈淡褐色,后变灰白色。病斑两面都有可能生出浅黑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借液,视田间病情于11月底或3月下旬开始防治,春季防治2~3次。

3.大蒜干腐病

症状 : 大蒜干腐病在大蒜的整个生育期及贮藏运输期均会发生,尤以贮运期危害最为严重。病株地上部分从叶尖开始迅速发生枯黄,根部腐烂,鳞茎基部有病斑,切开茎部可见病部向内向上蔓延,呈半水浸状腐烂,发展较慢。贮运期间危害加重,多自蒜根部位发病,蔓延至鳞茎基部,致使蒜瓣黄褐,逐渐干缩。病部可产生橙红色霉层。病菌以菌丝体、厚坦孢子 等在土壤中越冬。田间操作,施用未腐熟的肥料以及种蝇危害等造成茎基部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4~35℃,以25~28℃为最适宜,发病适温为28~32℃。

药剂防治:发病初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至10天1次,连喷3至4次。

八、及时收获

1.蒜薹

收蒜薹总苞下部变白。薹头顶部开始弯曲收薹适宜。蒜薹伸出叶鞘并顶端稍打小弯呈半圆形下垂时即可收获。如果仍不能拔出,可以从假茎中部即倒数3~4叶处用针划破把薹取出,采薹时要尽量保护好功能叶,尤其是最上部的1~2片叶片。

2.蒜头

采薹后20天左右,大蒜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蒜头收获时期。收获期早熟品种在5月上中旬,中晚熟品种在6月上旬,以底叶枯黄、中部叶片开始落黄为成熟标志。收获时先用铁锨在蒜苗一边轻轻一掘,然后即可用手拔出。起蒜后连根带叶排开,蒜叶盖着蒜头,在阳光下晒干,尔后编辫挂贮藏或垛藏,遇雨要加盖雨膜,以防雨淋。

猜你喜欢

病部蒜薹蒜头
蒜头果的逆袭
拔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