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机遇下的新探索
——关于四川美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7-04-08孙丹丽四川美术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会展策划课程体系

孙丹丽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新机遇下的新探索
——关于四川美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孙丹丽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我校努力推动高校与高校、企业、行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凝聚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协同育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科教学的模式,提高策划、管理、运营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对当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调整阶段性的知识本体和教育内涵,联合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展开全新探索与研究拓展,建立完善四川美术学院会展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会展教育与国内会展行业需求接轨。

平台;创新;特色;监控

从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第一批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我国会展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会展院校达三百多所,形成了高职高专、本科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全系列,支撑了会展业崛起的奇迹。然而,目前会展教育发展面临单质化、浅表化、趋同化困扰,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无法满足会展活动普遍化高端化国际化的需要。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在理论类艺术设计学(专业代码130501),首次招收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归属于黄桷坪老校区的公共艺术学院,该专业的开设属我国专业性艺术类本科院校首例。公共艺术学院服从于学校“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的“两翼”目标定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客观分析办学资源,理性研究国内相关院系的发展现状,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内建设成为专业评估合格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单位。将黄桷坪校区建设成为在城市公共艺术研究和设计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区域性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学院。相对于其他101所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903)的本科院校从属与旅游管理,其他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640301)的168所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注重会展岗位的职业培训,对于我校的教学规划、师资力量和教育背景来说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这个新专业没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可参照,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在摸索中前行,积极的面对难题和解决难题,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教学体系。

一、多方建设促发展

1.课程建设

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虽初步确立,但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反馈进行合理调整教学进程计划表和教学大纲,需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已逐渐有一些美术院校特色,特别是依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改革思路的定位,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但每个阶段的教学推进和成果、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还有待改善,我们还需要做深入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做进一步系统优化。到2017年目前为止已完成体系建设,使得大纲更加科学合理。其中,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联合学校教师和校外相关专家以及企业共同推进,并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薪酬、上升空间)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师资建设

我校会展方向只有7个专业在编教师,即会展教研室5个设计类教师,和其他院系2名理论类、策划类教师,要担任会展艺术与技术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师资力量是非常有限,特别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的加入,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此,我校长期特聘校外专家、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团队。同时,引入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行业名师参与教学,为求理论联系实际,倡导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中动员学生深度参与,开阔他们的胸怀,培养他们的兴趣,坚定其专业志向,提高其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安排在编教师分批外出进修和学习,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会展教育课程的成果,结合四川美术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地域特点,走出适应后世博时代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3.平台建设

我校注重资源整合,借用并发掘一系列的社会平台来支撑教学与社会的实践互动互赢,取得能够展开教学实践的空间。我校常年与会展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寻求协调配合,提高实习成效,切实构建校地融合的培养平台建设。我们从经常化稳定化的交往沟通中,寻求教学进程与企业用人档期安排的有机协调和对位,合力协调并落实实习安排、实训指导。学校积极组织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二、三年级的学生时常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会展项目中去体会和感受,为了增强动手意识,积累感性经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策划创意、设计搭建、多媒体展演和现场管理等实践操作能力。在形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式教学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会展企业来校开设会展行业专场招聘会,努力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好的就业平台。

二、创新教学促特色

1.创新的教育视角

遵循教育规律,依托于四川美术学院强大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做好自身办学定位和找准学科发展特色,不与其他综合型院校比经济、比管理。根据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认真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学校特色,将专业特色落脚到创意策划上,充分调动和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创意型会展策划人才。

我们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会展教育课程的成果,结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与会展行业发展的契机: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让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间建立必要的关联性,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实践具有实效性、专业具有特色性。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市场实际,并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和配比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训练。借助会展实际项目,发挥学生组织、策划、执行、服务等综合能力。

2.系统的学科知识

在新修订的大纲中,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强调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宽专业面,获得较好的艺术修养和策划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个人能力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视野拓展作为智慧炼铸的前提,为学生提供实践可能和思考。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主要由全校通选课7%、专业课64%和公共课29%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专业课又分为:一年级通识基础课、二年级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专业主干课,以及集中实践和专业拓展两个部分。

一年级/通识基础课 素描、色彩、会展概论、速写、空间基础、艺术种类分析与鉴赏、色彩写生、版式设计二年级/专业基础课 汉语言文学基础、传播学概论、测绘与制图、会展设计表现、现代设计史、管理学原理、会展市场营销、会展视觉系统设计三年级/专业必修课 会展文案、公共关系与传播媒介研究、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礼仪与文化、专业考察、主题展场设计、会议策划与会务管理四年级/专业必修课 专业实习、互动概念设计与策划、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文博展览策划、毕业设计(论文)集中实践 色彩写生、专业实习、专业考察、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拓展 全校选修、课外讲座、第二课堂(会展英语)

我们通过分析会展专业和相关的嫁接专业的知识系统,科学进行嫁接学科之间的课程配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比、基础学科课程的配置,凝练培养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我们将艺术类课程、理论类课和策划类课程做了有机整合,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迎合当代会展市场发展趋势,开设了互动概念设计与策划、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文博展览策划等特色专业课程,并适时的开设本专业和跨学科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多维度开发学生创意策划思维。

3.独有的艺术资源

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坐拥罗中立美术馆和重庆当代美术馆两大优势资源,常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同学们除了可以在这里感受独有的艺术氛围外,还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这类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了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营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增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设计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的可能性。

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川美术学院以服务思维为主导,深化教学职能促进质量提升。学校开展分级督导保质量的管理方法,学校有校级督导组对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巡视,公共艺术学院会时常安排专家教授、院系领导或教研室主任去听课并对任课老师提出指导建议,在每门专业课结束后,我们还有教研室老师集体参加了结课活动,老师们会对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效果做积极的研讨。我们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管理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根据我校和本专业的性质与需要,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过程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分析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构建我校本科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知识融贯、结构合理、易于实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刘文锴.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09.

猜你喜欢

会展策划课程体系
穿行城市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