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视线边缘的浙东渔歌
——浙江象山地区渔民号子音乐形态分析

2017-04-08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象山号子渔民

程 超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0000)

行走在视线边缘的浙东渔歌
——浙江象山地区渔民号子音乐形态分析

程 超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0000)

“象山渔民号子”是浙江象山地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海洋民间文化,是渔民作业时的“情绪宣泄”和“心情表达”。无固定的表演形式和号子内容,但是有相对稳定的节奏。重号节奏简单,形式单一;轻号情绪明快、轻松,节奏形式复杂、多样。是传统海洋渔业作业的产物,在传统渔业、海运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发展、兴盛起来的,具有独特的海洋历史价值,浓厚的地域文化价值,丰富的地方音乐艺术价值,独特的劳动娱乐价值。通过对象山渔民号子音乐形态的分析,反映出象山地区民间音乐中的文化变迁,进而探究象山渔民号子的保护和传承。

象山;渔民号子;音乐形态

本论文系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行走在视线边缘的浙东渔歌—浙江象山渔民号子的保护和传承》阶段性研究成果。

浙东渔歌作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特有的海洋文化载体,保存了大量丰富的海洋民俗信息,例如海洋生产作业、海洋生活习惯、海洋节日庆典、海洋民间艺术以及海洋民间信仰等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浓厚的地域艺术色彩。浙江省“象山渔民号子”,是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的船工号子等组成,作为浙东渔歌中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品种相对较全,曲调粗犷优美,有着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象山渔民号子的分类

象山渔民号子的起源已无史料记载,但渔民号子多数与生产劳作并存,因此,象山渔民号子应与传统海上渔业捕捞、海上运输业规模化时代基本同步。象山渔民号子无固定的表演形式和号子内容,但是有相对稳定的节奏。

若按照强度的大小,可以将渔民号子分为大号、小号、一六号和对号四种;若按照作业环境分,可以将渔民号子分为岸上号子和海上号子,若按照工序分,又可将渔民号子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打绳索号子”“牵锯号子”“起舱号子”等二十多种。由于地域的不同,作业类型的不同,劳作方式的不同,每种号子存在着差异性。

二、象山渔民号子音乐特征

(一)唱词特点

象山渔民号子多数由渔民在生产劳动中口头传唱,历史上无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灵活性。通常实词精炼,衬词多为语气词。渔民号子的实词通常有“加把油,用力拉”等,衬词通常以劳动中“啊家来”“依啦荷”“也罗嗬”“啊家罗”“杀啦啦啦”等为主,甚至在一些渔民号子中全篇以语气词为主。

有些号子的唱词,往往是渔民在劳作生产时即兴随口编吐。唱词的内容一般限于和劳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事情或者触景生情的遐想。甚至渔民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神话和渔谚的元素。

如《起蓬号子》中的“一拉金(嘞格),嗨哟!二拉银(嘞格),嗨哟!三拉珠宝亮晶晶,嗨哟!……”这些是渔民对出海生产充满希望,是触景生情的联想和向往。因此,大多象山渔民号子唱词结构单一,实词精炼、扼要。

(二)曲式结构

与常见的劳动号子相似,象山渔民号子曲式结构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是由海上劳动的要求所决定的。常见的一般有一段体结构和二段体结构。一段体结构是象山渔民号子的主要曲式结构,如大号中的《拔篷号子》:

该乐曲结构简单,精炼。四个小节成一个乐句。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段。在渔民日常生产劳作中,一段体式的结构不断重复。

另一种常见的曲式结构为二段体结构,通常这种结构形式出现在小号转大号的乐曲中,例如《起锚号子》:

该号子结构由两段体构成,第一段为小号齐唱,第二段小号转大号,演唱方式为一领众合。

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条件的制约,随着劳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象山渔民号子的乐段常常不是独立的,号子的起始和结束常常伴随着劳动的开始和结束。

(三)曲调特征

象山渔民号子大多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为主,大多在五声调式的框架下自由进行。例如,在大号中的《起锚号子》:

该号子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由短句构成,速度稍快,情绪相对高昂热烈,仅由D和G构成,纯四度音程、八分音符的节奏与劳作时的呼吸有关,同时选择交替重复则与劳动劳动作业准备工程的时间长短直接相关。乐曲第二段转用大号,由“6、1、2、3、5”为骨干音,以“1”为结束音,属于C宫调式,采用“4/4”拍子,情绪相对舒缓。

大多数象山渔民号子曲调以五声宫调式为主,也有羽调、徵调偶有商调。渔民号子受生产环境和生产劳动制约,宫调式具有明显的大调特征,色彩相对明亮,符合劳动生产集聚信心和力量的需求。同时,渔民日常在海上生活,受地方戏曲、民歌、渔歌影响,因此,象山渔民号子具有浓厚的地方音乐调式色彩。

因此,渔民号子的曲调无定式,甚至有时候表现为不满足五声音阶的四声调式。例如小号中的《打鱼号子》,全曲仅由“5、6、1、3”四个音构成,为不完全五声音阶的四声调式。

(四)节拍与节奏特点

象山渔民号子按照劳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重号(大号,一六号)和轻号(小号)两种。两种渔民号子有着不同的节拍与节奏特点。

例如,在小号中的《打水号子》:

该号子采用“2/4”拍的节拍形式。多出现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也出现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不难看出,小号的情绪特点相对轻松明快,动感鲜明。

重号的劳动强度较小号大,因此,吆喝的号子粗犷、豪迈、浑厚有力。例如,大号中的《吊舢舨6号子》:

该号子采用“4/4”的节拍形式,节奏形式以二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为主,并且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相对徐缓凝重。

对比重号与轻号,轻号的节拍形式通常以二拍子为主,重音一般落在第一个音,轻号较重号节奏轻松明快,节奏感强。而重号的节拍形式通常为四拍子,节奏形式单一简单,节奏感较弱。

两种渔民号子受劳动强度制约,重号通常出现在劳动强度大的场面,例如大型渔船、运输船等行业,需要集体合作劳动。为了加强行动的一致,吆喝“号子”成了必备条件。因此重号相对来说节奏简单,形式单一。轻号则出现在劳动强度小的场面,例如小型渔船和渔民日常休闲中,情绪相对明快、轻松,节奏形式复杂、多样。

(五)演唱形式

象山渔民号子的演唱形式大致可分为:独唱、齐唱、二声部对唱、一领众和等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这一演唱形式通常是由生产劳动所决定。

一领众合的领唱者常常是劳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唱与和腔的交替进行,促进了集体劳动者之间的情绪交流,加强了行动的一致。同时,由此而出现的间歇,也便于调节劳动动作和呼吸。这类号子的首要条件是集体劳动,同时还是必须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受劳动限制,大多数渔民号子合唱为平行八度进行,并无和声进行。

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二声部对唱。如《摇橹号子》:

该号子采用二声部对唱的演唱形式,根据劳动作业,先由甲喊唱,反复后变为乙喊唱。若为单人摇橹,扳紧时由甲喊唱,推出时由乙喊唱。若同摇一支橹,在正常行驶时,由一人喊甲声,其余的喊乙声。若遇到逆水时,则速度加快,即转为吆喝型号子:“嗨嗦、嗨嗦、嗨嗦、嗨嗦……”

这类号子通常出现在需要两个人互相协作的生产劳动中,需要两人统一速度。因此,对唱的形式有利于调节劳动的节奏和呼吸,加强了行动的一致性。

三、象山渔民号子的重要价值

挖掘和保护象山渔民号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加强地区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独特的海洋历史价值

象山渔民号子是传统海洋渔业作业的产物,在传统渔业、海运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发展、兴盛起来的,是原始手工化生产的文化载体。随着海洋渔业劳动方式的逐渐现代化和高科技化,趋于濒危姿态,所以它成了区分传统与现代渔业、海运业的分界线。因此,象山渔民号子承载了象山渔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海洋历史价值。

(2)浓厚的地域文化价值

象山渔民号子,是象山民间千百年来由特定地域和特定作业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象山渔民号子与我国内陆地区劳动号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与其他渔民号子也有不同之处。象山渔民号子曲调优美,刚柔并济,富有艺术感染力,具有象山地区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

(3)丰富的地方音乐艺术价值

象山渔民号子通过各种不同作业的号子歌唱来振作精神,统一节奏,大大减轻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同时,又代表着象山地区渔民日常作业时的娱乐消遣,融入了象山地区的民歌、渔歌、戏曲等地区音乐元素。每一个号子都是一副生动的渔民劳动实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渔民那种豪迈、粗犷、开朗的性格。

(4)独特的劳动娱乐价值

渔民号子有非常突出的“吼叫宣泄”特征,这种“吼叫宣泄”在调整渔民情绪方面有多种功能,它大多产生于渔民的“情绪紧张时刻”,但有时候也起到一种海上劳动“苦中作乐”的功效,可调剂劳动者的心情,减轻劳动的困苦。9因此渔民号子在海上作业中可以大大减轻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焕发劳动者劳动热情。

四、结语

浙江象山地区渔民号子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在不同的作业领域,不同的地域类型,渔民号子又存在着差异性。象山渔民号子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象山地区千百年来捕捞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分析、研究、发掘和保护象山地区渔民号子,对于保护地区民间文化,加强地区音乐文化发展,传承民族精神纽带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1.拔蓬号子: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记谱。

2.起锚号子(一):象山石浦文化馆解亚萍记谱。

3.起锚号子(二):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记谱。

4.打鱼号子: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记谱。

5.打水号子: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记谱。

6.舢舨:一种木结构小船,也叫“三板”,原意是用三块板制成的小船。

7.吊舢板号子:象山石浦文化馆解亚萍记谱。

8.打鱼号子: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记谱。

9.倪浓水,陈小观.《舟山渔民号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文化艺术研究,2014,7(1).

程超(1996-),男,浙江宁波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在校本科生。

猜你喜欢

象山号子渔民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开山号子喊山歌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象山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