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野仙居,一人一花一生

2017-04-08依江宁

莫愁 2017年7期
关键词:仙居手作黑土

○ 依江宁

绿野仙居,一人一花一生

○ 依江宁

陈茹萍

当全中国的人,都为买一个几十平方米的灰色小方格,关注房价涨跌时,陈茹萍和丈夫黑土,花了在大城市只能买到一个平方米房的钱,在福建诏安山里,造了一座300平方米的铁皮屋。这是他们的仙居小别墅,是洋溢着爱意的家,也是他们的工作室。

在爱的“秘密花园”里,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酝酿出的作品,还在很多城市展出。

不着急的她遇见慢吞吞的他

陈茹萍出生于1991年,福建泉州人,大学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但她的兴趣不局限于艺术。从大一开始,她每年都会学习专业外的一项技能,法语、沙画、摄影、版画、瑜伽、手作……甚至拿到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从小幻想做“花仙子”的陈茹萍是自然的死忠粉,植物给了她简单的美好。而她渐渐发现,一个人拥有好的状态,远比一份高的收入,来得赏心悦目。

大学快毕业,身边的朋友都忙于实习、应聘、签合同,她却一点儿不着急,思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思考喜欢和热爱到底有什么差别。“喜欢是尝试,热爱是坚持。”念叨着这句话时,植物的画面蹦进了她的脑海。

是了,她只喜欢和植物、手工呆在一起。2014年毕业之后,她干脆一个转身,把自己的卧室和隔壁废弃的置物间打通,在家里倒腾出30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门口挂上一个小牌子:一朵工作室。

不甘心看着败叶残花,陈茹萍致力于探索对植物的保存。她将不同的植物干燥处理,保鲜期延长至三年,再与手作、绘画、摄影相结合,展现植物美的更多可能。开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她的手作受到许多人欢迎,于是她不定期开设手工课程,教大家凝固住一朵花的美好,没想到也能养活自己。

遇见黑土很偶然,就像遇见路上的一株植物,然后彼此倾心。当时,黑土在亚马逊做软件工程师,想自己创业,在线上开设手工课,找到陈茹萍合作一个项目。

黑土做事踏实,是那种慢吞吞、暖洋洋、善良到没谱的男孩。他像一棵大树,带点羞涩,但足够宽厚,可供倚赖。

那之后的陈茹萍,眼睛就像舞台上的投射灯,直愣愣打在黑土身上。她翻看黑土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点进黑土收藏的歌单,每首歌都反复听上几遍,以为这样就能听懂他。

黑土很快注意到了她,这个长着娃娃脸、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的女孩。于是黑土主动搭讪,他没想到,这个乐观的女生,骨子里并没有安全感。

陈茹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小学开始就过上校内留宿生活,从小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为了艺术梦,从福建独自到北京,她闷头苦学八个月,最终考取心仪学校。毕业后,她终日与植物相伴……了解到这些经历,一股想保护她的念头,从黑土心中油然而生。

对于人生的另一半,陈茹萍常对自己说:别着急,要等。她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那天,黑土开着车,驶在厦门集美大桥上。阳光很好,两侧的海波光粼粼,海风从车缝里灌进来。

“嫁给我好不好?”

“啊?”

“我帮你做个App,然后你嫁给我好不好?”

……

App还没完成,他们就领了证,从相识到相许,只有三个月。

去山间造爱的“秘密花园”

陈茹萍有过出国的机会,黑土也在众人欣羡的外企工作,但婚后,他们决定放下这一切,一起回闽南诏安的故乡居住。

都市里房价太贵,那就到山里造一个。这样可以与花草为伴,与植物一起生长,只要连上网线,工作也不受影响。没有拥堵的交通,还能躲避无效社交,生活出奇地有效率。

陈茹萍和黑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一次,他们要去用双手构建幸福。在亲戚帮助下,取得相关许可后,他们找到一处地方。清理完杂草,划分出房子的布局,打好地基,用铁皮搭出房屋雏形,再到各式植物家具软装。

建造铁皮屋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灯,是捡来的枯树枝,与不加修饰的灯泡组合。院子外的篱笆,用竹子扎成。工作台的桌腿,用的是隔壁村民砍下来的荔枝树,选取了树干部分。除却重活儿,需要雇佣当地人帮忙,整个过程都由夫妻俩亲手完成。

这栋山中别墅的外墙,由建造简易活动板房的铁皮构筑。陈茹萍在外面刷上一层白漆,装上几扇通透的落地玻璃窗。远远望来,一派北欧风情。她还布置了一个工作室,满眼绿色。一边可以给黑土安安静静坐着编程,一边可以让自己定心画些小画。她用植物填满院落,窗前、阶边、空地,哪儿都有植物的影子。白天看起来清新淡雅,十分别致,到了夜里灯火点点,就像是森林里的精灵小屋。

从废弃荒地到惊艳仙居,两人一共花了6万元。6万元,只够都市时髦女孩买20支口红,在一线城市,连卫生间都买不到。但对陈茹萍他们来说,6万元,是买不来的幸福感。

入居“秘密花园”后,陈茹萍的生活充实而规律。每天清晨,鸟儿是贴心的闹钟。洗漱后,陈茹萍就跑到林间大口呼吸绿色空气,顺便到菜场准备好当天食材。回来后,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植物陪伴,她感觉不到无聊,反会感叹生命太短,需要做的事太多。

有时,她也会背着由多余废纸篓改造的背篓,外出采集植物。捡来的植物清洗后,在太阳下暴晒,这样能延长保质期。采集来的叶子、果实风干,可制成花环和发饰。一块小木料,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戒指。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表情,每片叶子也有自己的情绪,陈茹萍仔细记下它们的样子,春夏秋冬,植物的姿态、艺术感都不相同。经过精心修剪,它们也会被制成不同模样。

陈茹萍说:“我也许不是毕业生里最有出息的,但要努力做幸福感最高的。”黑土在家远程办公,开发程序,她做专注的手工匠人,把美传递给别人。幸福就像散落家里的植物,随处可见。

一花一世界一人伴一生

荔枝木建成的工作桌

陈茹萍作品

所有的鲜花,所有的绿叶,在陈茹萍眼里都是娇俏可爱的存在。摄影也好,画画也好,手作也好……她想把植物的感情,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给别人看。

创意方面,黑土是她坚强的后盾。例如最近创作的《植愈系感官》系列,分为《植·视觉》《植·听觉》《植·嗅觉》《植·触觉》《植·与你》五个部分,通过植物与身体的沟通,让人感知所处世界。

陈茹萍认为植物会发声,而且声音悦耳。比如,拍打植物的不同叶子,就能获得不一样的回应,真是神奇的体验。为了使植物发声,她常去找铁艺师取经。一个学艺术的女生手拿焊枪,对着电路板,真有抓瞎的感觉,幸亏黑土帮助,才不至于让她无处下手。

创作《植·嗅觉》时,陈茹萍设想:用柔软的棉花做出一朵朵纯白的云,里面悄悄装些“机关”,只要人一靠近,它就会亮起来,缓缓喷出带香味的气体。观者可以尽情享受嗅觉体验,用心感受闻到的是玫瑰香还是天竺葵香。这个方案,是植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陈茹萍构思好,黑土就发挥本领,编写程序,进行测试。黑土的弟弟黄土,则把整个假期都用在装置的硬件设计上。来回测试,三个人折腾了三个多月。作品完成时,陈茹萍百感交集,与家人相互信任的感觉真好。

现在,陈茹萍的网店常有卖断货的爆款。2016年11月,她收到邀请,去杭州举办《植愈系感官》系列的展览。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她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览。

好的爱情,是门当户对,是势均力敌。这个门当户对,不是门第;这个势均力敌,不是财力。而是你懂我,我刚好也懂你。一起学习、生活,一起面对人生的苦与难。陈茹萍开展览,做挂画,线上授课;黑土开发程序。一点点实现理想,两人期待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

一花一世界,一人伴一生。幸福,不外如是吧。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仙居手作黑土
我国将对黑土耕地“建档保护”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及结构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如何打击盗土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开播
手作上集 当代感物
杨余龙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仙居活动作品选登
醉美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