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中国传统农民的“标本”

2017-04-07苏玉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标本人物形象

苏玉

摘 要:小说《台阶》中父亲的形象充满了矛盾,他既自尊自强,同时又特别谦卑,另外在他身上还有勤劳节俭等美德。他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人物形象;勤劳节俭;自尊自强;谦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145

第一次看完《台阶》一文后,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图画来。那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件震撼人心的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刀刻斧砍般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泪流满面。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这就是我们的农民父亲呀!生我们,养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碌却清贫一生的农民父亲呀!这与《台阶》中的父亲何其相似啊!当然《台阶》中的父亲还有着更多更丰富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更深刻地体现了在经济极端落后的农村中的农民形象。

首先是勤劳节俭。其实是应该加个定语的,就是极其勤劳,极其节俭。父亲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冬天父亲去山里砍柴,“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一个冬天下来,磨破的草鞋堆得过了台阶。”这样的日子父亲过了大半辈子,他没有叫过苦,或许叫过,但只能在心里,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父亲是何其隐忍。造屋的日子里,父亲白天与工匠一起干活,晚上还要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为了砌出连老鼠也钻不开的台阶,父亲非常认真地去“踏黄泥”,一脚一脚,额头上滚满了露珠汗水。父亲为何这样辛苦艰难?归根结底在于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那个时代,经济发展单一,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副业收入。父亲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除此之外唯一的现金收入就是去砍柴。砍一担柴才能得一块钱,这是父亲跑了那么远的山路,一斧一斧地砍,一步一步地才运回家里的。一担柴少说也有上百斤,可父亲为了多些收入,还要比别人多砍半担。除了砍柴,父亲还要去捡卵石,捡砖瓦,他就像愚公一样,一块块地捡,直到“门口空地上的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而这一切工作都是在种地之余完成的。真不知父亲到底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可以完成这么多艰苦的工作。这让我们在赞叹之余更生出辛酸来,为我们勤劳一生却得不到片刻休息和欢娱的农民父亲而感到辛酸。父亲又极为节俭,文中没有从正面去勾画父亲的节俭,但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可以体会得到:为了省下石料钱,父亲把三百斤的石板一背就是三趟,还觉得没什么,只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终年只穿着草鞋,无论冬夏,而草鞋还是自己编的;一年到头,只有在过年时才肯用热水洗一次脚,洗下终年的辛劳污垢;造物的材料,能捡的就捡,能拾的就拾,还有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一分一毛地积攒盖房的钱;腰闪了,只用土法治;唯一的快乐享受就是抽一筒烟,而抽烟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去干活。这样的日子多么艰辛,可父亲却坚持了一辈子。

父亲又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造屋的原因是旧屋的台阶低。台阶高不仅为防进水,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台阶高,还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所以父亲日夜盼望,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在这个终年劳作、低眉顺眼的汉子身上有着一股子要强的劲儿。他不甘人后,他希望可以通过诚实的劳动造起高台阶,赢得他人的尊重。“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对于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多么羡慕与向往啊!人活在社会中有种种样样的追求:出名、获利不一而足,而父亲仅仅想造屋。众所周知,幾千年的封建式生产关系将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因为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没有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条件,“农民”就是经济地位低下、社会地位低下的代名词。从台阶的数量可以看出来,在农村里,父亲的地位是比较低的。所以他日夜盼望,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是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因为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父亲也不例外。在父亲心中,他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有盖房的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仅从这一点来说,父亲是伟大的,他成功了!

在自尊自强的同时,父亲身上又深刻烙印了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这与自强的性格并存,在父亲身上形成了矛盾的统一。我们常用淳朴、老实厚道之类的词来形容中国农民。你可知道在这些字眼的背后是贫穷落后的生产力,是隐忍,是谦卑,是逆来顺受。当父亲造新屋的梦想实现后,他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着胯骨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的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的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有人见父亲坐在台阶上,就和他打招呼,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而且“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按常理说父亲的新屋造成了,他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但他却表现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甚至还莫名其妙地答非所问,之前的正常自在的行为突然变得不合时宜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父亲骨子里那种特有的谦卑感在作祟。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父亲是伟大的,父亲是勤劳的,父亲又是可怜的。他拥有中国农民的众多美德,他实现了梦想,取得了成功,但他没有获得幸福和欢乐。该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这样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父亲的范本。《台阶》中的父亲将和罗中立油画中的父亲一样使我们无法释怀,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个农民父亲的后代,我们要明白身上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蒋云斌. “坐”着的父亲——浅谈《台阶》的“父亲”形象[J].语文教学通讯,2015(2):58-59.

[2] 王兴虎.浅析《台阶》一文中父亲的形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8).

猜你喜欢

标本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手把手教你做“高颜值”干花标本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绿绒蒿(4)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