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4-07付永臻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

付永臻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養目标中增加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且,学生是国家公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侧重于公民层面价值观的教育,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10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兼顾、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目标。三个层面的培养目标都渗透了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必须遵循和内化的价值观。学生是国家公民的一部分,应侧重公民层面的价值观教育,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为只有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得到提升,未来的社会才可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的国家才可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想可以以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中设置的各种栏目——任务与评价、交流与合作、探究与思考、实践与拓展等为着眼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一、体现探究与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品质

爱国品质是公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态度,也是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人的爱国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类教学情境、设计多样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去体会和内化。

(一)在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探究爱国主义元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应用技术,而且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品质。这就需要我们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和爱国元素,用教材中的实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时,教师要求制作“革命先驱——孙中山”多媒体作品,可以详细讲述伟人孙中山的生平、奋斗历程以及言传身教对后人的影响等,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曾经饱受的苦难,感悟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进而使他们懂得珍惜今日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又如,讲到计算机网络时,教师可以讲讲“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创始人——马云,一位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做综合活动“我的家乡”时,可以全面介绍家乡的山川河流、湿地湖泊、草原沙漠、名胜古迹等。用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使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一个知识传授和爱国教育相得益彰的教育阵地。

(二)在课堂教学任务中思考爱国主义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常用任务驱动法来传授、检测、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在设计任务时将爱国主义主题内容穿插其中。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脑海中联想祖国的人文历史、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主题,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建立资料库、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见证老祖先创造的无数辉煌,惊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思考近代中国的沧桑屈辱……这样就能使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课堂上得到极大地升华。

二、巧设任务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对于学生而言,敬业就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专注学习的敬业精神,教师可以在任务设计和作业评价两个层面下工夫。

(一)设计任务时区分学生层次

基础弱一点的学生,尽量注重夯基础;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采取促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保证做到有竞争。例如,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第四节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案例,教师可以对学生划分小组并分工:基础弱的学生承担信息的搜集工作,程度中等的学生承担信息的加工处理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承担整合信息与撰写文案的工作。

(二)评价作业时区分学生层次

分层评价即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客观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良好发展。我校学生生源地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参差不齐,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千差万别。鉴于此,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切忌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符合个体特征的评价。对基础弱一点的学生多一些表扬,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关注其点滴进步,帮助其树立自信、消除自卑、看到希望,从内心深处体会成功的喜悦;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则应该多一点激励,指出其不足、指明其方向,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要多一点竞争评价,引导其高标准、严要求定位自己,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让他们心中充满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分层教学,全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感觉轻松、又有所收获,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更懂得如何去学习,进而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

三、注重实践与开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诚信是诚实守信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是公民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切忌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要善于挖掘教科书中诚信方面的潜在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在点滴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统一的操作练习发至每台学生电脑,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教师就要教导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遇到疑问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但不能“照葫芦画瓢”或直接拷贝他人作业应付,否则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又如,学生在完成综合活动时,需要在网上搜集相关素材。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在活动报告的最后要把源自网络的素材内容、出处及其作者备注清楚,要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否则,在网络上奉行“拿来主义”就是抄袭和剽窃,是极其不道德的表现。

四、倡导交流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友善品质

友善,即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和善亲近。我们中国人常说“以和为贵”,其实就是提倡公民在社会交往中诚信待人、和善待人、宽厚待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既要合作、又要竞争,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培养学生友善品质。

如在完成任务时,教师经常要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每人会被分配若干子任务。在分配子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任务可能有难有易、或多或少,同學们要包容大气、勇于担当、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否则,同学之间斤斤计较、拈轻怕重,只能是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更不要谈完成任务。各小组又是一个小团队,团队之间就会面临相互竞争、群雄逐鹿。教师要告诉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道理,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激烈比拼、争创佳绩。

又如,信息技术课每周仅安排一次,所有学生都很企盼这门课。我校机房装配学生电脑56台,有些班级学生达60人,导致个别学生就没有电脑。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处理,要么提倡让学生在好友之间自行处理,要么安排一个轮流表,全班人人轮换。总之,要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否则,因为小小的个人得失就脸红耳赤、伤害同学感情是得不偿失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腾飞、物质丰富、科技高度发展、文明不断提升的社会。高中生是青年一代的新生力量,其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的优劣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正身博学、勇于担当,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颖.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前沿,2016(2):134-135.

[2] 安春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J].理论观察,2015(7):31-33.

[3] 岳爱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学周刊,2016(5):18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