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中国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4-07丁念亮田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问题对策

丁念亮 田霞

摘 要:形成性评价的促学作用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同,但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形成性评价在中国教育情境中表现为分布不均、应用不广、效果不佳三个方面,原因在于概念理解偏差、培训机制缺失、教师工作繁重、考试文化影响和班级规模过大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教育情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03

形成性評价于21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学界逐渐显现其影响力,在各层次和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得到大力提倡。教育部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中国的推广,既是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在全球影响力的结果,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自身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但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思想,其核心理念却是公认的。大多数定义都涵盖了包括形成性评价手段和功能的核心内容,即反馈和促学。

形成性评价与我国广泛使用的终结性评价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布卢姆等人将这两种评价方式分别比作恒温器和寒暑表,来形象地说明二者的不同。布卢姆认为,“寒暑表只能提供信息,而恒温器却能提供反馈与各种改正办法,直到室温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为止”[2]。可见,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的学习证据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终结性评价则只是起到记录和甄别的作用,并不专门用来促进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形成性评价具有明显促学作用。那么,这种能有效促进教学的评价模式,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又如何呢?首先,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虽已引入我国多年,但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分布极不均匀。贾军红发现,高校的大学英语学科是形成性评价实施和研究的重镇,而其他学科和教育机构则明显缺乏热情[3]。

其次,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情况也并不乐观,真正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比例并不大。金艳对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45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了解和赞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普遍认为有一定的实施难度[4]。张建琴在对全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2所高中的英语教研员和资深英语教师调查后发现,“从理念到实践层面,高中英语教师都没能正确把握形成性评价的真正内涵,教师仍然倾向于以分数来评定学生”[5]。

再者,已经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实践中,真正符合形成性评价特征并起到积极促学作用的案例并不多见。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有人对包括形成性评价在内的新型评价进行研究后发现,新型评价并未使学生的英语总体或某单项的水平显著提高[6]。舶来的评价模式并不是传说中的灵丹妙药,可以对中国的教育包治百病。

三、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的形成性评价并未得到有效开展。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理解偏差

在已经实施的形成性评价中,多数采用“平时评价”或“分项量化评价”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大致如下:将教学内容分割为可以量化的部分或阶段,分别进行打分,学期末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汇总,得到一个“平时成绩”,即是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并没有涉及有效反馈或反馈的有效利用,实质上还是一种小型的多次的终结性评价。因此,这种平时评价仅仅是对教学的一种监控手段,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的促学效果。

(二)培训机制缺失

受传统的评价文化影响,教师习惯于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和排序。新的评价模式让教师无所适从,单凭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难免有所偏差。如有的教师把形成性评价等同于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有的认为多开展小组活动就是形成性评价等等。另外,形成性评价知识的欠缺,使有志于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难以驾驭相关的评价手段。比如,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以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环节的把握,都使某些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三)教师工作繁重

一线教师常常因为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无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手段,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才能取得效果。但是,教师巨大的工作量使这样的科研探索难以开展。况且,教学实验也意味着风险。郎雪的研究认为,形成性评价内容过于繁琐,频率过高,加重了教师负担,是导致这一评价模式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7]。

(四)考试文化影响

中国考试文化可以追溯到隋唐的科举制度,绵延千年仍在中国教育语境中发挥强大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大型政策性考试持批评态度,并倡导从测试文化向评价文化的转变[6]。但在中国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到教师、家长、学生都不愿冒险尝试这种转变。尽管形成性评价的促学作用毋庸置疑,但他们更愿意采用一种更为成熟稳妥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五)班级规模过大

中国的学校普遍采用较大的班级规模,更易于实施终结性评价,却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难度。形成性评价常常使用的自评、互评、档案袋、日记、访谈等手段,因此难以大规模、即时开展。张建琴的调查发现,整理档案袋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每天这样做是不现实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5]。

四、结语

为有效推进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对形成性评价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互为补充,并发挥各自优势。在考试文化仍然盛行的中国,将两种评价方式混合使用,无疑是现实的选择。同时,要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传授给一线教师,解除他们对新型评价模式的疑虑和困惑,使他们成为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另外,减小班额、降低教师工作强度也能为教师赢得时间,创造宽松的教学研究环境,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

[2] 布卢姆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59.

[3] 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6.

[4] 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1):68.

[5] 张建琴.中国高中英语教育形成性评价实施情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9):60.

[6] 唐雄英,章少泉.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4.

[7] 郎雪.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实施情况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6:25.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