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多样性与栖息环境调查

2017-04-07谢文君靳铁治周海欣刘泽昊

水产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底质渭河样方

谢文君,靳铁治,周海欣,刘泽昊

(1.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100062;

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多样性与栖息环境调查

谢文君1,靳铁治2,周海欣1,刘泽昊1

(1.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100062;

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2016年6月19日~30日对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资源与其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与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常见种为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鱼类资源多度状况与水质差异显著相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鱼类资源呈下降的趋势,丰富性程度不高。

渭河流域;周至县;鱼类多样性;水质;鱼类栖息环境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南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和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1,2]。秦岭生态保护区地处秦岭中部,涉及陕西南部各地(市)区的13个县和21个县的部分地区,面积5.35×106km2[3]。区内发源众多河流,包括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绝大部分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渭河为秦岭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研究它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秦岭的水文和环境等自然条件。渭河位于秦岭北麓,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渭河水质的研究很多。根据早期的调查研究,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递减,泾河入渭后,矿化度又升高至500~700mg/L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天然水质良好[4]。然而,天然水质除了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还受渔业、采沙、采伐、工业生产污染等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渭河流域内水污染治理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未经处理或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渭河水质严重污染[5]。秦岭地区渭河流域各地区水质差异很大。而水质严重影响鱼类资源的多样性,深入调查该地区的鱼类资源可以充分地反映该地区水质情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尤其对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6]。为了更好地了解渭河水质,全面准确地反映鱼类资源多样性与水质的关系,于2016年6月调查研究周至县及其附近区域内渭河流经地区和渭河第一大支流—黑河的鱼类资源及其水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北侧,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流域面积134 766km2,在陕西境内长502.2km,流域面积6.71×104km2,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河流域地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入黄口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3 000m以上。在其逐渐变缓的过程中,又汇入了众多支流,北岸所汇入的支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含沙量较大;南部支流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流速较大,但含沙量小,导致主干输沙量大,含沙量高,水沙异源,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汛期沙量占年沙量的75%~94%。

所考察的流域属于渭河中下游周至段,河道全长45.8km,附近有重要的支流—黑河。黑河全长124km,有103条支流,于终南镇老堡子村流入渭河,流域面积2 258km2,水源充沛,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年均径流量6.7亿t。黑河是周至境内沿山河流中,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水质最优的河流。其周围区域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300~400m的山脉和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450~650mm。

1.2 方法

2016年6月19日~6月30日在渭河流域周至段采用样方法进行实地采样调查。海拔每升高100m选择一个样区,每个样区选择1~3个样方。每个样方长100m,样方之间相隔50~100m;沿河段的一侧边缘(约为河流宽度的一半)设置样方。依据水域水系和选择样地,在周至县内选择了8个样区(表1)。每种网具对于所捕捞的鱼类都具有选择性[7],多种网具结合,采样效果更好。在水深1m以下的浅水区,用电子赶鱼器赶鱼;在水深1m以上的深水区下地笼和刺网。并走访渔民,调查其渔获物。刺网、电子赶鱼器、地笼操作简单、安全、采样成本低、可控性好等,但在渔获物中出现小型鱼类的几率相对较高,采用走访渔民并调查大型渔获物的补充方法来弥补。采用HORIBA U-52型水质分析仪按河段测定水质,取3次采样的平均值。在现场迅速鉴定、称量所捕获的鱼类并放回,疑难种类保留影像数据资料,带回实验室,依据《秦岭鱼类志》[8]和《中国鲤科鱼类志》[9]鉴定种类。

图1 调查样区分布Fig.1Distribution of sample areas

表1 样区位置及海拔Tab.1The position and altitude of the sample areas

用Excel统计鱼的种类、平均数、平均重量;使用Biotools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标[10]:

(2)均匀度指数(J):J=H'/Hmax,式中Hmax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log2S,S为物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组成及优势种

周至县内渭河流域与黑河流域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共计771尾。其中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居多,约占45%,其次是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约占20%;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和鲶Silurus asotus Linnaeus种类最少,仅有1尾(表2、表3)。其中秦岭细鳞鲑为中国所特有,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物种。

麦穗鱼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鱼类(表2)。但是,在调查中麦穗鱼在多数调查样方中并无分布,大部分分布于黑河水库,为水库的优势种,但其并不是周至地区渭河、黑河的常见种。拉氏鱥Phoxinuslagowskii140尾,占总体的18.1%,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99尾,占总体的12.8%,这两种鱼都占到所捕获鱼类的10%以上,且分布较为广阔,为该地区鱼类的优势种[11]。

表2 周至县渭河及黑河流域鱼类数据Tab.2Data of fish categories in Zhou County area of Weihe River and Heihe River Basin

表3 鱼类数据尾数及其百分比Tab.3Mantissa of fish dat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2.2 区域分布与环境特点

所调查的样区河床底质主要为鹅卵石和淤泥,其中渭河大桥2、陈河镇、虎豹河、老庄子村2、工地瀑布下游、耳坪村、沙坝及清水河沟口样方河床底质主要由鹅卵石构成;渭河大桥1、黑河入渭口2段面、富兴村河床底质主要由淤泥构成(表4)。

拉氏鱥在陈河镇、富仁乡富兴村、老庄子村、黄草坡、黑河森林公园均有分布,分布区域最广(表5);红尾荷马条鳅分布区域也较为广阔,在陈河镇、富仁乡富兴村、黄草坡、老庄子村和黑河森林公园都有分布,为本次调查的常见种。而数量最多的麦穗鱼,仅见于富仁乡富兴村样区中黑河入渭口样方3和黑河水库,其中黑河水库中所捕捞到的麦穗鱼占麦穗鱼总量的95%以上。在所捕获数量最少的种类中,多鳞铲颌鱼仅在老庄子村有分布,宽鳍鱲和黄颡鱼仅在梁家村有分布,鲶仅在富兴村有分布,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只在黑河森林公园内一条与游人隔绝的分叉河道中发现。与过去的调查相比,秦岭细鳞鲑分布数量减少、低龄化严重,这可能与近些年来黑河森林公园游客增多,开发面积加大有关。

2.3 垂直梯度分布

样区内18种鱼类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海拔300~500m范围内,分布种类最为丰富,稀有种栉虾虎、宽鳍鱲仅分布在此海拔内,本次调查的18种鱼类中,在此海拔梯度分布了14种。红尾荷马条鳅在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而优势种拉氏鱥在600~1200m海拔梯度上均有分布,主要因为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山涧溪流里,而所选定的样区600m以下多为流域较宽的河流,这可能对结果产生一些影响。除去这两种鱼,仅多鳞铲颌鱼和秦岭细鳞鲑在海拔900m以上,其余均在海拔900m以下(表6)。

表4 各样区河床底质情况Tab.4Situation of riverbed sediment in various areas

表5 周至县渭河流域及黑河流域鱼类种类分布Tab.5Distribution of fish species in Zhou County area of Weihe River and Heihe River Basin

表6 垂直梯度分布Tab.6Vertical gradient distribution

表7 不同地区多样性、均匀度指数Tab.7Indexes of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 different areas

表8 各样区水质情况Tab.8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different areas

2.4 多样性

不同鱼类种群的多样性指标分析表明,黑河入渭口样区黑河入渭口②段面样方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老庄子村样区老庄子3样方,说明这两个地区鱼类种类物种较为丰富;渭河大桥1、108国道1 416km处天气和水流原因,没有捕捞到鱼;老庄子村1、2,工地瀑布下游、清水河沟口、陈家嘴所采集的鱼类样本单一,多样性为0(表7),这7个样方多样性指数最低。除去这7个样方,渭河大桥2最为均匀,黑河水库3样方均匀度指数最低,表明该地区鱼类种群数量差异最大。

2.5 水质情况

黑河入渭口二段面河水温度最高,为30.29℃;陈河镇样区水温最低,为18.68℃。黑河水库样区碱性最强,pH平均为9.78,这可能是因为在调查期间雨水较多的缘故,冲刷了水库内及其周围的山地,导致了黑河水库的碱性较强。富仁乡富兴村样区酸性最强,pH5.51,这个样区的浊度最高,这是由于采沙活动导致的河道变宽,河水浑黄。该样区河流底质多为淤泥,再加上采沙过后所留下的巨大坑洞囤积河水,导致该地区水质进一步恶化。108国道1 416km处样方溶解氧含量最高,黑河入渭口二、三段面样方溶解氧含量较低,而黑河入渭口样区鱼类多样性指数却最高,这可能是因为黑河、渭河交汇,两条河内的鱼类也汇聚到一起,进而提高了鱼类多样性指数。黑河森林公园内花耳坪村、沙坝、清水河沟口浊度为0最低(表8),这也说明了在保护区内,河水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3 讨论

3.1 物种组成及区域分布

本次调查,在渭河流域上游周至段共发现18种鱼,分属于2纲4目,说明该地区鱼类分布情况较为简单,高原鳅属、鮈属、北方花鳅等种类则在秦岭以南难觅踪影,这说明,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把秦岭作为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是适宜的。所调查地区位于秦岭北坡,根据已有的研究,在这一地区共采集和记录了70种鱼类,分别隶属12科51属[12]。本次调查研究仅发现了18种,占以往调查的25.7%,表明该地区鱼类资源严重下降,与该地区的环境恶化有关。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水电站、交通道路、旅游资源开发、矿产开采等)速度明显上升,旅游人数越来越多,这势必使该地区的环境恶化,导致鱼类的生境脆弱,鱼类资源量下降。根据访问资料,几年来周至县内鱼类资源不仅种类减少,个体大小和重量也有所下降。之前可以见到500g以上的秦岭细鳞鲑,现已很难见到,低龄化和小型化严重。本次仅在黑河森林公园内与游人隔绝的分叉河道中发现一条重7.1g的秦岭细鳞鲑。由此可见,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影响了该地区的鱼类资源量。本次调查中的优势种拉氏鱥仅占18.1%,中间种所占百分比较低,不利于群落的稳定,导致该地区鱼类的群落结构更加脆弱。

3.2 鱼类分布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表5和表8,黑河入渭口2样方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最高,而工地瀑布下游和清水河沟口样方鱼类资源丰富度指数最低,所采集到的鱼类样本较为单一。比较两组样方的环境特点可以发现:黑河入渭口河床底质主要由淤泥构成,含量高达70%,而工地瀑布下游和清水河沟口样方河床底质主要是鹅卵石,含量分别是70%和85%。同样是主要以鹅卵石为河床底质的黄草坡样区,其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高。认为淤泥中夹杂着较多的微生物,以淤泥为主要的河床底质内鱼类食物丰富,能够满足生存需要;而以鹅卵石为底质的河流,水体较清澈,增添鱼类被捕食或捕捞的机会;其次鹅卵石之间的空隙较小,鱼类赖以为生的食物多夹杂在卵石缝隙间,体型较小的鱼类所受影响较小,但是不适合体型较大的鱼类生存。由此可以看出,鱼类资源多样性与其所生存的河流环境密切相关,受河床底质组成影响较大。

3.3 鱼类资源垂直梯度差异与生态习性及环境的关系

周至县内渭河及黑河流域的水质呈垂直梯度的阶段性变化,整体以海拔700 m为分界线:海拔700m以下,淤泥为河流的主要底质,水域较为浑浊,水质较差;海拔700m以上,以卵石为水域的主要底质,水较清澈,水质较好。

在渭河流域上游周至段海拔300~500m鱼类种类最为丰富,500~1300m海拔,以200m为一个梯度,每个梯度都有常见种红尾荷马条鳅,其次拉氏鱥在700~1300m海拔均有分布。由于鱼类资源的垂直梯度分布差异不显著,所以本研究不再以200m为一个梯度进行分析,而是结合水质的垂直差异,以700m作为分界线,分为两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海拔700m以下的样区平均浊度为106.1,平均水温约为26.37℃,而700m以上的样区内大多以鹅卵石为河床底质,水较为清澈,平均浊度仅为1.84,平均水温为21.50℃,与700m以下的样区相比浊度低了近105,温度低了5℃左右。海拔700m以下的样区中,鱼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6,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531;海拔700m以上的样区中,鱼类多样性指数为0.293,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363。根据温度与浊度的差异,初步发现水质状况影响鱼类多样性。

水质指数中,不仅温度和浊度,酸碱度和溶解氧含量也影响鱼类的分布。海拔700m上下的样区,酸碱度和溶解氧量差异不大,造成700m以下的样区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浊度。

影响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还由于每个样区的调查时间都不一样,同一天的水温在不同时刻有一些差异。而浊度主要与河床底质与人类活动有关[13]。700m以下河床底质多为淤泥,近些天有降水,水流变急,导致河底淤泥被水流冲刷加剧,河水浊度变高。因为700m以上的样区,河床底质多为卵石,所以不存在着因为水流变急导致的河水浑浊现象。再有,700m以上的样区多位于黑河森林公园与周至县自然保护区内,对水域的保护工作较好;700m以下的样区主要为渭河沿岸,前些年采沙活动频繁,河道周围植被稀少、泥沙松软,容易被大雨和河水冲刷,引起水质浑浊。

在所观察到的18种鱼类中,常见种红尾荷马条鳅在各海拔梯度、各水质状况内均有分布,该物种底栖生活,喜欢在流水冲刷的石穴环境中生活,一般在山区支流中数量较多[8]。这可能是因为该物种的生存能力较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域和水质状况。不过相比较而言,红尾荷马条鳅在海拔700m以上的较优水质内分布较多,有19尾,占该物种总体数量的86%,虽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由于海拔700m以下的样区内水比较浑浊,捕鱼困难增加的因素,但总体来说,红尾荷马条鳅大多分布在水质较好的水域内。

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麦穗鱼、翘嘴鲌、短须颌须鮈、鲤和鲫虽大多分布在300~500m的海拔梯度内,但多存在于黑河水库中,水域状况和河流差异较大。马口鱼和短须颌须鮈均生存于山涧溪流中,马口鱼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的水流,主要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为肉食性鱼类[8]。本次调查发现,在海拔700m以上的山涧中并没有其踪迹。麦穗鱼主要生活在静水水域和水的透明度不高的水域中,而水流急又深的水域较少。其中黑河入渭口样区河床底质多为淤泥,水草丰富;黑河水库属于静水水域,两样区水体透明度均不高,所以有分布。而其他样区,像富兴村样方水域环境和黑河入渭口样方很相似,却没有发现麦穗余的踪迹。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一般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 300m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8]。本次调查中,仅在海拔1 282m的清水河沟口样区发现一尾全长80mm、体质量7.1g的秦岭细鳞鲑。以往调查显示:在该样区分布广泛着秦岭细鳞鲑,体型较大。综上所述,近年来该地区鱼类资源丰富度明显下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黑河水库为西安市居民的日常用水源地,水质条件良好,水域面积广阔,少有人为影响,因此物种群体数量较多。

3.4 鱼类资源丰富度与温度的关系

由数据可以得出,鱼类资源丰富度与温度的关系为:

图2中出现的几个峰值,分别对应的温度为19.3℃、19.6℃和24.6℃左右,其中在19.3℃的条件下,鱼类最为丰富,达到7种,而在22.4℃、25℃、28~29℃下,种类很少或是没有,这可能与设备不够完善,采集样本不够充分有关。但按照比例可以初步得出,在水温19~24℃左右时,适合该地区较多种的鱼生存。因此,有关部门若是想要增加鱼类丰度,保护种类,可以采取在局部区域人为干涉水温,调整到最适水温的方法。

3.5 鱼类资源丰富度与pH的关系

由数据及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丰富度与水域pH的线性变化关系为:

图3中出现两个峰值,对应的pH分别是弱酸性的6.71和弱碱性的7.46,而中性条件下,鱼类种类丰富性并不高。而在偏酸性水体富兴村样区中,pH高达5.51,仍存在4种鱼:鲶、鲫、鲤和鲦,而且鲫、鲤和鲦在pH达到10的偏碱性水体中也有分布,由此可见其生存适应能力之强。而其他种类,大多适合生存于弱酸或是弱碱性水域之中。因此,有关部门若是想要保护鱼类资源,可以调整水域周围影响水体pH的工厂和农耕用地布局。

图2 丰富度-温度图像Fig.2Richness-temperature diagram

图3 丰富度-pH图像Fig.3Richness-pH diagram

图4 丰富度-溶解氧图像Fig.4Richness-dissolved oxygen diagram

3.6 丰富度与溶解氧的关系

由数据得出,鱼类资源丰富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关系为:

鱼类种类资源丰富度和水域溶解氧相关性明显。在溶解氧浓度16.52~20mg/L区域内种类最为丰富,而溶解氧高于21mg/L后,鱼类种类呈下降趋势。因此,可以初步得出氧气溶解度在16.5~20mg/L范围内最适该地区鱼类生存。有关部门可以凭此来调整渔业布局。

3.7 鱼类多样性指数

黑河入渭口样区鱼类资源多样性指数平均达到1.4,丰富度指数平均0.57,在所有样区中,平均值最高。在所发现的鱼类中,68%的种类均在该地区有分布。该地区处于黑河与渭河的交界处,河底质多淤泥。一方面可能是两河交汇,产生上升补偿流,带着河底的淤泥及一些养料上升,使得鱼类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可能是两条河流中的鱼类资源也有交汇,使捕到的鱼类较为丰富;黑河、渭河交汇区域水质与其他流域不一样。水质调查数据显示:黑河入渭口样区的温度、酸碱度、总溶解固体和浊度与其他样区有明显差异。该地区平均水温在29.5℃左右,稍高于其他地区;平均pH为6.9,接近中性;总溶解固体指数约为0.28,与其他样区相比处于平均的水平;浊度约为68,仅比陈河镇和富仁乡富兴村样区低,这也证明:黑河、渭河交汇,产生上升补偿流,水底的养料和淤泥一起随着水流上升,为该水域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使鱼类资源特别丰富。

与黑河入渭口样方相比,其他样方鱼类多样性都不高,指数平均只有0.6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去年的厄尔尼诺和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天气比较恶劣,像陈河镇样区,在本次调查的当天刚刚下过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采样难度较大,导致所采集的样本可能不够全面。在山区河流内进行调查,生境复杂多变,无法使用刺网等捕捞工具,只能采用电赶,部分水域较深,水流湍急,导致电赶效率较低,再有此次调查时间较短,这些都是导致调查鱼类种类较少,多样性指数较低的原因。

除却天气等自然因素外,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询问调查,了解到近年来该地区的水域状况进一步恶化,鱼类资源减少,很难再见到体型较大的鱼,鱼的种类也有明显减少,低龄化严重。

3.8 鱼类资源保护

在影响鱼类资源多样性的水质因素中,容易被人为所影响的因素是酸碱度和浊度。农民在河流附近种植施肥过多或不合理都容易导致该区域土地盐碱化,影响附近水域的酸碱度;一些沿河而建的工厂排放的废水不能达标,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中,导致河流酸碱失衡,这不仅影响河水中鱼类资源的分布,甚至影响到日常用水。采矿业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时,看到几个采沙场沿河而建,挖取砂石料,导致周围水域泥沙含量极高,河水浑黄。

过度捕捞、城市用水加剧、修建水利工程、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活动都影响鱼类资源多样性。这些不仅导致鱼类资源的多样性降低,还导致了鱼类体长、重量下降,低龄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14]。秦岭地区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秦岭地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的发源地,水质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而鱼类资源的多样性是体现一个地区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保护秦岭地区鱼类资源多样性同样重要。据调查,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强制关闭该地区的采沙场、化工厂,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鱼类的重点手段,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鱼类的保护效果可能就不明显,还需要加强日常的针对性保护工作。

3.9 结论

渭河流域周至段近年来鱼类资源有所下降,丰富程度不高,低龄化严重。鱼类资源在各样区内,群落差异较大,物种组成较为简单,鱼类的生存环境脆弱。这种种问题,都反映着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质质量。虽然在周至县自然保护区和黑河森林公园内水质状况良好,但是居民区周围的渭河流域内酸碱差异较大、浊度较大、存在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来,政府调整工业布局,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是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生态环境被破坏,水质下降、鱼类资源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于秦岭地区水域的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部门紧密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宣传力度,防止偷渔等行为,加强政府工作的合力。重视科学考察,持续加强对该地区野生鱼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为行政提供科学而有力的支持。

(2)修建水利工程前应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证,注重对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发展节约、友好型的渔业,在一定渔业流域内限制网径,实现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4)加强秦岭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区内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鱼类种群的丰富和多样性。

[1]周小愿,金卫荣,韩亚慧,等.秦岭生态保护区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 29(5):403-408.

[2]苟妮娜,边坤,靳铁治,等.秦岭水域底栖动物初步调查与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2):188-194.

[3]周小愿,韩亚慧,高宏伟.秦岭生态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研究[J].生态科学,2011,30(6):624-629.

[4]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概况[Z].http://www.weihe. gov.cn/xjxc/new2.htm

[5]曹磊,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状况评价[J].陕西水利,2011(6):149-156

[6]徐宗学,武玮,殷旭旺.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健康评价[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36(1):23-30.

[7]凌去非,李思发.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种类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1998,5(2):1-5.

[8]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兰州大学生物系.秦岭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9]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10]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4-402,408-410.

[11]郁尧山,张庆生,陈卫民,等.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鱼类优势种及其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 1986,10(2):137-149.

[12]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陕西鱼类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3]郭巍.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资源变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10(5):115-125.

[14]武玮.徐宗学.殷旭旺,等.渭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完整性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4,9(9):981-989.

A Research About Fish Recourses and their Habitat Environment of the Zhouzhi Section at the Weihe River Basin

XIE Wen-jun1,JIN Tie-zhi2,ZHOU Hai-xin1,LIU Ze-hao1
(1.Beijing Guangqumen Middle School,Beijing 100062,China;
2.Shaanxi Institute of Zoology,Xi’an 710032,China)

A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fish recourses and their habitat environment of the Zhouzhi Section at the Weihe River Basin from June 19 to 30,2016.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is area,there two classes(Osteichthyes and Actinopterygii),4 catalogues(Cypriniformes,Perciformes,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 and Salmoniformes),6 families(Cyprinidae,Gobiidae,Bagridae,Cobitidae,Salmonidae and Siluridae),17 categories and 18 species.Thereof,advantageous species include Phoxinus lagowskii and Hemiculter leucisculus;common species is Homatula variegate.The abundance status of fish recours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ater quality.Biodiversity is the most abundant at the interchange between Weihe River and Heihe River.The speci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areas,but 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varies dramatically.In general,the composition of fish categories at Zhouzhi Section of the Weihe River Basin is relatively simple.The fish resources tend to reduce and the richness degree is not high.

Section at the Weihe;Zhouzhi County;fish recourses;water quality;habitat environment

S932.4

A

1005-3832(2017)02-0032-10

2016-10-21

谢文君(1999-),男,高中生.E-mail:1533740457@qq.com

靳铁治,副研究员.E-mail:43155487@qq.com

猜你喜欢

底质渭河样方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故乡
故乡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