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7-04-07邱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案知识点微课

邱钰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215028)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邱钰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215028)

随着微课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微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依托于机房环境,更有利于微课教学。对于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更高效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文中提出了“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新的思路。

学案;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会学习,则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项基本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就是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因此,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应该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和保障,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也促使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但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他们对信息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课堂中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早已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而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只能顾及到部分学生完成情况,对于处在差异两端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兼顾,学的好的学生无事可做,学得慢的学生不知如何去做。这种差异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信息技术教师任教班级较多,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为每周一节,而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会同时任教多个班级,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操作状况。

3.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难度大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不足等等因素,加大了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的难度。

二、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的信息技术课堂,需重点明确学案与微课的概念与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

1.学案——引领课堂

学案(全称:导学方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点,在分析学生学情基础上,精心设计、供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提供的导读方案。[1]其实现形式是任务设计和联系形态,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采用电子学案方式,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呈现给学生。本教学研究中,使用iSpring(一款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可以快速简便地在PPT演示文档中加入声音、视频、测试题、交互等,同时一键转换为Flash影片或其它便于播放的格式文件。)工具将PPT中制作的结构化电子学案转换成flash影片形式,供学生使用。

2.微课——支撑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一种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的微型教学视频,内容一般只涉及到某一个知识点,时间多为3-5分钟,主要表现形式为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于一体,具有趣味性。微课在国内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在学科教学应用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机房的硬件设施为微课教学提供了保障,学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向,而微课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支撑。

3.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学案、微课。这四个因素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起到目标引导作用,微课支撑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作用贯穿教学中,先是对学案进行有效设计,对微课进行质量把控,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与整体的辅导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反馈,以保证教学有效进行。

三、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本学期,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使用“学案引领、微课支撑”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此教学方式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与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四年级《插入表格》为例,阐述具体实施过程:

1.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学生学习特点为: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较弱,学习时的持续专注时间为几分钟。四年级还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开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喜欢提问和动手操作,期望获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评价。

2.实践准备

学案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式”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教师在学案中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及任务表述,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任务的理解与达成。本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纸质学案方式,采用电子化学案。一方面是电子学案更加灵活,在机房有利条件下,更便于使用电子学案;另一方面,在电子学案中可将微课嵌入学案中,减少学生在观看某个知识点微课时,将其它知识点微课一股脑全看完的现象。

《插入表格》课程中共有三个需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插入表格、绘制表头斜线、合并单元格。依据本节课知识点,在学案中对应设计三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均有任务清单及对应的微课。如图2所示:

图2 《插入表格》学案

微课: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微课制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的好与差。本教学实践中,微课大部分是从所在苏州工业园区生态资源网中筛选出的优质微课,并对部分微课进行二次加工:如对知识点细化,对视频内容再添加标注等。课堂教学中所使用微课均为课程教学中某个小的知识点,平均每节课有3个左右微课,每个微课时间均在3分钟以内。

《插入表格》内容中涉及到的三个知识点,均有对应的微课,分别是任务一中需要的《插入表格》、任务二中 《绘制表头斜线》、任务三中需要的 《合并单元格》,三个知识点微课时间在1-2分钟。即使学生一次学不会,反复多次的观看微课,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操作练习。

分组:分组是为了班级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组内互帮互助,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问题。在学案引领、微课支撑的自主学习环境下,组内的互助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达成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本教学实践中,已经很明显的发现小组长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帮助,小组长更是能够在纪律上给予监督,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导入后,将本节课学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发送到学生电脑,并以广播形式与学生共同分析学案中任务,并强调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教学任务,学案中任务对应知识点会有相应微课,可供学生参考,但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完成。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是自主探索。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负责巡视班级学生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统一讲解,对于不同班级讲解的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如插入表格课程中,四年级3班,整体掌握情况较好,则根据学生情况重点讲解了合并单元格内容;四年级5班,重点讲解了插入表格与合并单元格内容。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还需要有发现的眼睛,发现做得好的学生,并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典型性的作品进行师生评价。

4.实践总结

在实践中发现:学案中的任务部分,要避免纯文字进行表述。一方面纯文字表述比较抽象,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纯文字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阻碍课堂任务的进行。在《插入表格》学案中,第一版本是文字偏多的,能明显感觉到学生不太想看学案的状态,而经过改版后的学案,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图文来表述任务。微课应用上,发现同样的微课,加了字幕后的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迅速。

四、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想充分发挥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和组织者。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遵从老师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它要求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做信息的加工者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教学中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化有充分的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应积极组织评价,反馈学习结果,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2.学生课堂参与度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爱玩的年龄阶段,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经常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如玩小游戏、闲聊、思想开小差。在小组合作中,作壁上观,讨论时候不发一言,不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非常强调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在合作交流中发展自己的认知,习得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为每组选派组长,让组长制定详细的分工计划,让每个学生都完成与教学相关的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通过合理设置任务,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可完成,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给予肯定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

3.学案中任务设计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学习过程中,学案中任务的设置非常关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置任务。设置的任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任务枯燥就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设置的任务还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对生活的不可或缺性,让学生的学习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设置的任务要有层次、可完成,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合理设置任务,不能复杂繁重,让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最终习得知识与技能。

4.微课质量

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需要教师严格把关,不能将网络上相关微课直接就用于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对微课进行修改,或是重新录制。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中,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不仅要鼓励学生自评,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学习同伴中好的设计构思,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应该展示有缺陷的作品,通过共同分析,让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五、结语

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适合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单独使用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故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课堂教学模式也离不开传统的讲授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4.

(编辑:郭桂真)

G434

:B

:1673-8454(2017)06-0028-04

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立项课题“‘学案引领、微课支撑’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6-R-5074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案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乡愁导学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