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多层级治理研究

2017-04-07刘辉

高教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领导力层级信息化

刘辉

摘要: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对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过程是一个需要多层级治理的复杂问题。多层级治理理念下的信息化领导力旨在让高校信息技术能够为各个层级管理者服务,并成为各层级信息沟通和共享的纽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多层级治理,要体现在个体和群体、横向和纵向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在实施策略方面,亟需明确不同层级领导力的角色定位及多层级治理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多层级治理;信息化领导力;高校教育信息化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并挖掘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高校是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使得高校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指高校管理者认可信息技术在学校中有效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具有将学校发展规划、决策、策略以及日常的相关行为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国家知识创造与传承的核心组织,信息化正成为其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1]2012年3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明确提出“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領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一任务要求说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对高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面临诸多尴尬。

(一)简单地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同于校长的信息素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集权信息化体制,其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一般由一位副校长分管,但对其职责、能力素质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选择分管副校长时有很大随意性。[2]而在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又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简单认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就是增加信息化系统并应用于管理,盲目推崇技术,认为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关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校长个人方面,虽然校长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仅依靠权力和“个人魅力”,学校信息化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视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3]

(二)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信息孤岛”长期存在

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务信息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三大信息数据。高校内部管理部门的信息孤岛是指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学院的教育信息资源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资源整体,各信息源之间无法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重复投资、效率低下。普遍看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校长的角度来看,各学院独立的系统使得数据之间不相关联,只是简单的数据统一。例如,校长希望能宏观把握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情况,就必须全面掌握各学院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学院之间的比较,但是,这种比较基本上都是二级学院内部的比较,不能为校长对全校师生教学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系统之间没有整合,使得数据的工作量很大,简单重复的工作很多。例如,教师管理信息数据,往往一个教师不断被各个行政部门及学院要求填写,且内容无太多变化,教师疲于应付。第三,系统之间没有整合使得很多问题不能暴露出来。例如,某个系统在某个学院有应用,在其他学院却没有,甚至有些学校校园网站都不能统一,各个学院单搞一套,一盘散沙。

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涉及观念更新、良好组织、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成功与否在于管理者是否具备有效的信息化领导力,如果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化领导力,力图借信息技术之臂引领教育变革将难有大成。因此,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是一个需要多层级治理的复杂问题。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多层级治理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列为教育改革重点[4],这是以体制创新深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国大学在信息时代变革发展的契机。

·教育管理·1高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多层级治理研究 (一)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虚拟化领导力,它反映领导者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Gurr认为传统领导组织与技术嵌入情境的领导组织存在明显差异。[5]Kefoot等人认为它是一种领导虚拟社群而非物理群体的能力,指管理那些经常利用电子媒介来沟通与协调任务的工作团队。[6]Probal DasGupta认为领导力的基本目的并没有改变,只是出现了完成目标的新媒体而已,他们都是为了解决愿景、方向、动力、灵感和信任等方面的问题。[7]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复杂性领导力,需要不同层级领导主体之间的协同,既要关注领导个体和群体两种类型,也要关注不同层级的领导个体和群体之间是一种协同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单向引领。

首先,领导力不只是个体行为,应考虑群体的领导力。高等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变化不仅影响领导力的内容和范围,也影响所在组织或下属机构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导者的角色期望。根据复杂性领导力理论的基本前提,变革不是源自于个体的新理念,而是来自于团体的相互作用。[8]因此,在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时,应当考虑群体动力,才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主体。

其次,领导力作用过程由“单向引领”转向“协同互动”。多层级治理理念体现的是权力分配过程和不同层面参与者之间的协商和互动,具有权威来源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征。组织框架中不仅体现上层级群体引领下层级群体,下层级群体同样能够吸引和影响上层级群体,其领导力作用过程应是各组织层级之间的“协同互动”,而且,在错综复杂的外部压力下,更需要内部领导主体交互协作,拧成一股绳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再次,学生信息化领导力是组织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大学生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常常被冠以“数字原住民”称号,他们对新技术的习得更具优势,并善于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数字化生存改变这一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这将为未来教育变革提供新的可能。[9]因此,在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意见领袖及其学习社群的信息化领导力。

最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体现领导力。纵向维度主要体现个体领导力,而横向维度主要体现群体领导力。纵向维度不同层级的领导力分布在高校自身内部,是由领导个体管辖其所在层级的组织,如校长、副校长等高层领导者管辖高层组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横向维度同一层级的领导力体现在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团体之间,例如近些年兴起的行业或地方高校的MOOC联盟,如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UOOC(优课)联盟、东西部联盟MOOC课程等等,都是由某一个/一些高校牵头成立,这就是横向维度上的群体领导力。当然,纵向维度上也有群体领导力的存在,比如高层组织引领中层组织;而横向组织上也有个体领导力的存在,比如MOOC教师个人魅力对全社会教师的吸引与影响,但这两种情况领导力的显示度相对较弱。

(二)多层级治理理念

著名学者Gary Marks于1993年首次提出了“多層级治理”一词,他认为多层级治理主要指机构中权力配置、角色关系、规则运作和政策结果具有多层性,表现为权威来源多元化,权力运作主体多中心化、非等级化,治理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以及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10]多层级治理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制度合作和制度创新,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行动坐标,其过程能够利用多层级治理框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分析,纵向维度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之间进行沟通与联系的体系,横向维度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如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参与者在同一层面(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其他机构等)的合作。

丁卫泽、吴寒飞等认为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不仅仅体现CIO(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领导力,还有CIO上层的“校委会”、CIO接班人的“技术领导人”等都应关注。[11]何济玲、陈仕品等认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该从传统的“信息技术管理”阶段走向“信息技术治理”,从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转变为组织的信息化领导力、治理结构、流程等制度和机制上来,并将信息技术治理组织结构划分为战略决策层、业务管理层、技术服务层等三个层级。[12]可见,学界就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及探讨其实体现了多层级治理理念,但却没有明确地进行多层级治理理念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分析,需要就组织结构、角色关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多层级治理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宗旨,其内部所包含的管辖层级与主体数目不加限制,成员可以相互交叠,具有较为灵活的治理结构。黄荣怀借鉴Spillane有关分布式领导的观点,认为学校信息化领导的群体结构是一种由学校高层、中层、基层利益相关者及意见领袖组成的集体领导(结构1),如图1所示。[13]孙祯祥在黄荣怀关于信息化领导群体结构研究基础上,认为领导力结构由传统的校长集权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向校长、中层领导者和教师等三个层面构成的分布式领导(结构2),如图2所示。[14]

比较两者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构成:第一,两种结构都秉承分布式领导,将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力结构分为了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第二,结构1侧重基础教育,但笔者认为该阶段学生意见领袖的信息化领导力还不足以提及,而结构2中层的“中层领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如果其人员结构指向高等教育阶段,那应当把“学生意见领袖”的信息化领导力考虑在内;第三,从两者具体的研究内容看,结构1侧重群体的领导力,而结构2侧重领导个体的领导力。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多层级治理理念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多层级治理中的领导力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可以将领导力分为群体和个体领导力,群体领导力又分为高层组织机构、中层组织机构、基础组织机构三层,而个体领导力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础自组织领袖三层,同时,组织框架也包含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是指高校内部不同层级之间协同的体系,横向维度是指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同一层面的非政府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受到包括国际环境、国内政策、社会机构和其他高校等外部压力的作用,需要高校内部不同层级的领导个体和群体之间协同互动。

四、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多层级治理策略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总体方向最终是要应用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指导管理者们的领导行为,另一方面,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引方向。更重要的是,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校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的发展与提升,而非信息化发展本身。

(一)基本要求

1.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应基于高校内部诉求

促进高校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动力来自内部诉求和外部压力两方面。信息化发展迅速,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但为了能使高校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下去,内部诉求的动力才是最重要的。比如MOOC兴起以来,社会教育行业的企业都瞄准了这块蛋糕,恨不得把高校MOOC的建设任务都承包下来,如果他们得逞,学校即花费钱财,且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将更加被动。这时,急需高校发挥本校师生和技术人员的领导力资源,应对方式是领导者和组织机构加强学习、提升相应的能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多重目标,建立更具兼容性的、责任共担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以确保有效的参与。

2.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关键在人的信息素养

管理的服务对象最终是人,而管理的主体最重要的也是人。学校缺乏信息素养高的管理人才,即使使用最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系统,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得到长远提高。因此,各个层级管理者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为领导者设计一套适用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方案,锻炼和培养个人信息意识,提高其对信息的敏感度、辨识力,及时捕捉信息价值并做出有效决策。

(二)多层级组织的角色定位

1.高层信息化领导力的角色

高校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学、科研、管理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其发展规划制定涉及诸多互相牵连、复杂的因素,包括成立专职机构、规划发展资金、构建协同机制等等,这要求高层领导主体在不同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以确保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其中,规划制定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多层级治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层管理者依据上级政府部门的教育信息化行政要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发展规划,不同层级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规划制定全程,一方面可以平衡不同层级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自身集权制的分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层领导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专断的,但其主导地位仍不能动摇。试图在高校通过多层级治理为组织所有成员提供公平机会来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不同层级的成员权力差异应仔细甄别,因此,有效的高层领导力应贯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全程(确立议程、规划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建立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合作模式,明确本校教育信息化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及进程监控、结果评估等阶段的职责分配。

2.中层信息化领导力的角色定位

職能下属化是多层级治理的重要概念,即公共事务应最大限度地由较低级别的政府管理,从而使管理和决策直指最有效的层级。[15]中层信息化领导力在学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学校高层与基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是学校组织内部交流的纽带,保证学校各项事务的顺畅进行,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主要谏言人和执行者,其治理能力状况有时甚至决定了整体治理能力的水准。中层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是在高层管理者引领下,共同参与信息化决策制定,协助高层规划信息化发展愿景并推进实现愿景。具体体现在参与制定与执行相关策略、协调高层与基层群体的沟通交流、建设和管理学校信息化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为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提供先进的管理系统等。

不同中层领导组织由于其主要职责、人员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应发挥各自优势并共同确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服务方面的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新媒体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宣传方面的工作等等。

3.基层信息化领导力的角色定位

当前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在经历从“以硬件建设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更加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发展。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执行者,学生是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技术人员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服务者,他们运用信息化理念和技能,通过教学、学习、服务等活动来影响同伴或其他层级的管理人员,部分意见领袖直接参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他们是学校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三)多层级治理的协调机制

多层级治理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纵向和横向的交互作用,其具体目标是形成协调的行动,在不同层级的组织之间产生协同增效效应。有效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以紧密而积极的合作关系为基础的,并需要系统协调机制的支持。

1.纵向协调机制

纵向协调是指高校内部不同层级领导力之间协同的体系,领导者与领导组织之间开放性、正式与非正式的交互有助于形成系统内部发展的动力。那么,他们之间的协同互动过程具体是怎么样的?Uhl-Bien等人提出了“复杂机制的交互过程”可以作为参考,如图4所示。[16]

复杂性机制交互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曲线连接的两部分:聚合和适应性过程,由它们带动整个组织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他部分的过程关系如下:关联用以形成组织的粘合作用,自动催化能够加速组织及其观点的增长,复杂性抑制用来限制外界干扰,而放大功能用来加强组织中那些促进细微变化的动作,细化为聚合的发展和改变奠定基础框架,另外,复杂性抑制还可以支持适应性过程并催生复杂成果。在复杂机制的作用下,成果的形成总体比较顺利稳定,虽偶尔迂回曲折一点,但这种方式确实能够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适应性过程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其行为是高度复杂的,源于组织变革的内在影响力。管理者指导组织变化过程中,组织内部的适应性行为必须启动,才能促使决策应用于融合权利、约束、技能、文化、环境、组织内部成员或小团体的喜好等因素在内的复杂情境中。

教育信息化多层级治理中各个层级领导力协同互动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组织内部的适应性过程,比如高校管理者在组织MOOC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成效不是取决于完美的计划文件,而关键在于MOOC教师团队、技术服务团队、课程推广团队等组织之间的交互协作。

2.横向协调机制

横向协调是指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同一层面的非政府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积极性与共同兴趣是支撑高等教育信息化伙伴关系发展的首要条件,这种伙伴关系常常以“协会”、“联盟”等形式体现,比如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教指委成立自己的组织参与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积极与管理机构和理事单位联系,并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改革。另一方面,横向维度的组织机构的行为受到上级政府的制度约束。Kitagawa认为政策制定者和机构领导者必须在全新的多层级治理视角下考虑公共政策和教育机构行为的互利共赢,高校与区域教育权威机构之间的联系应当有策略地组织起来,共同完成上级政策和组织的目标,比如高校教学不仅有利于区域发展和资源获取,对政策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17]由此可见,横向协调过程是高校自身无法掌控的,横向维度的信息化领导力显示度的强弱,取决于高校内部教育信息化整体治理能力水平的高低。

总之,信息时代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组织原则引起了领导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副校长分管负责科层体制的集权思想应当被打破,多层级治理理念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需要从组织结构、角色定位、协调机制进行构建,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参与信息化决策,促进不同层级领导主体的协同互动,从而推进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研究论纲[J].现代教育技术,2012(1):5-9.

[2]刘永贵,赵建民.中美大学信息化体制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5-9.

[3][13]黄荣怀,胡永斌.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5):11-17.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

[5]Gurr ,David."ICT,Leadership in Education and E-leadership."Discourse: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5.1 (2004):113-124.

[6]Kerfoot,Karlene M.Listening to see:The key to virtual leadership.Nursing Economics 28.2 (2010):114.

[7]DasGupta,Probal.Literature review:E-leadership.Emerging Leadership Journeys 4.1 (2011):1-36.

[8]Fumasoli,Tatiana.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The Palgrav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15):76.

[9]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2(4):21-27.

[10]Marks,Gary,Liesbet Hooghe,and Kermit Blank."European Integration from the 1980s:State-Centric v.Multi-level Governance." JCMS: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34.3 (1996):341-378.

[11]丁卫泽,吴寒飞.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3):11-17.

[12]何济玲,陈仕品.转型时期高校信息化的治理结构变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47-53.

[14]孙祯祥,任玲玲,郭旭凌.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与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34-40.

[15]岑艺璇,谷峪.多层级治理框架下的职业教育领导力建设——以ETF伙伴国为例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3):71-78.

[16]Uhl-Bien,Mary,Russ Marion,Bill McKelvey.Complexity leadership theory.Complexity leadership 1 (2008).

[17]Kitagawa,Fumi.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 Advantage:Higher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Policies in English Regions.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2.6 (2004):835-852.

猜你喜欢

领导力层级信息化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