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昭为何终身不得为相

2017-04-07王兆贵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昭曹魏使臣

王兆贵

公元200年,孙策临终前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果然扶持孙氏政权实现平稳过渡。

按理说,张昭资深德厚又身负重托,丞相一职当之无愧,也是众望所归,孙权却先后两次否决不授。那么,孙权内心究竟是怎么盘算的呢?

这要从孙权继位时说起。当时,孙权才十八岁,血气方刚,好勇不羁,尤喜骑射猎虎,宴饮取乐。只要张昭在场,就会上前严词劝阻。照此看来,孙权不拜张昭为相,似乎是不愿受其管束。但再看后来发生的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后来,孙权因公孙渊有称藩之意,拟派两位使臣到辽东拜其为燕王。张昭进谏说,公孙渊害怕曹魏讨伐,才向我示好。他若翻脸向曹魏表白自己,派去的使臣回不来,不就取笑于天下了吗?孙权与他反复争执,并坚持派使臣去了辽东。结果,公孙渊果然杀了吴国使臣。孙权情知是自己错,亲到张门认错,迎其入宫,深自苛责。孙权对张昭既然如此敬重,为何又不拜他为相呢?

我们知道,当时的天下大势,曹操已成气候,刘表立意自守,刘备立足未稳,孙权也只是凭天堑坐领江东,三足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公元208年,曹操寫信恐吓孙权说,我现有80万水军,奉天子之命南征。形势十分危急,尽管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居于多数,孙权仍然支持以鲁肃为代表的少数主战派,果断派遣周瑜、程普等,同刘备率领的蜀军联合作战,通过赤壁一役大败曹军。由此可见,孙权虽然非常敬重张昭,有时甚至不惜降尊纡贵,但在原则问题上始终不肯让步。

再者,张昭性格倔强认死理,牛脾气上来,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若总揽朝政,决策走向势必偏激。不照他说的办吧,势必跟你较劲;照他说的办吧,又会错失良机。

综上所述,孙权所以不拜张昭为相,是因为张昭缺乏统摄全局的宏远眼光和协调百官的宽厚胸襟。有鉴于此,孙权才可以“待张昭以师傅之礼”,“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却始终不拜其为相。反观孙权起用的顾雍,担任丞相十九年,宽宏大量,外柔内刚,选贤任能,公正廉明,谨言慎行,谋无不当,封爵归第,家人不知。我国古代向来有“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说法,对张昭这样忠心耿耿的老臣,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是对的,但从事业的发展壮大计议,也不可瞻前顾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选自《光明日报》2016.11.15

猜你喜欢

张昭曹魏使臣
Monte Carlo calculation of the exposure of Chinese female astronauts to earth’s trapped radiation on board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先行者张昭深蹲跳跃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70张昭为何难为相?
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