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机集团的“时光旅行”:诗与远方

2017-04-07康晓博

中国机电工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机企业发展

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国机集团的“时光旅行”:诗与远方

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任洪斌决定带领大家来一场“时光旅行”。此刻的时间是2017年1月14日上午9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以下简称“国机集团”)2017年工作会的现场;地点是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国机集团的总部所在地。

16年前,仅有38岁的任洪斌出任国机集团总经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央企一把手。彼时,或许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这正是国机集团开始腾飞的起点——在此之前,国机是一个经营合力不强、管理功能不全、资产质量不高的企业,虽然有着较为深厚的机械工业积淀,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却不明朗;而在任洪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战略决策下,国机渐渐扇动起翅膀,越飞越高:其经营业绩连年走高,从一百亿出头跃进千亿级;2008年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之首,自此一直稳坐“头把交椅”;2009年获得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迄今已连续8年获得A级考核;2011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三年后跃居榜单中游……

漫漫征途二十年。面对以前取得的这些成就,站在二十岁生日的门坎上,任洪斌带领大家所进行的“时光旅行”中,选择了三个时刻:2016年,1997年和2097年。在时光的“大开大阖”中上下求索,他想传递给与会嘉宾和集团、各分子公司领导们的信息是:我们从哪里来、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现在有着怎样的发展状况?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又该怎样达成?

第一站:2016年,言出必行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机在2016年的发展,”任洪斌斩钉截铁地说道,“——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在2015年的工作会上,任洪斌曾对集团各部门,旗下各分、子公司的领导们布置了四项任务:一是完成业绩目标,补足发展后劲,进入恢复性增长;二是持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率;三是完成中国二重的改革脱困目标;四是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既然定下了任务,就相当于做出了承诺。经过一年时间奋力拼杀,如今,国机在这四方面任务上接连告捷,圆满实现了承诺,其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14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6.6亿元,上缴税费135.5亿元,利润创历史新高,全面完成国资委的考核目标任务。

事实上,国机的强劲增长是在跌宕起伏的行业大环境下实现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指出,2016年我国机械工业的景气逐渐回升,增长速度明显反弹,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均呈现增长。不过,这种回升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行业分化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外贸形势下行压力加大,钢铁、焦炭、铜铝导体、油品等大宗物资价格快速上扬,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综合分析下来,蔡惟慈预计2017年机械工业的增速将比2016年回落1个百分点,行业的形势仍较为严峻。

涨潮与退潮瞬息万变。身处这样的行业环境,如果企业没有筑牢发展根基,注定只能随波逐流。因此,任洪斌更加看重的是国机的发展质量,而非规模。“2011年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时候,说实话我没有多少惊喜。我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质量,对于规模数字,我不太看重。所以我要继续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要高度注重企业的发展质量。”他坚定地指出。

带着这样的敏锐目光和清醒认识,任洪斌时刻思索着国机每一项需要修炼的内功。去年,他提出国机要提升产品质量,“以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同时加快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加强两金管控,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经过一年的努力,国机各项“内功”大为增进:集团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尤其是中国二重,废品损失率由2015年的1.26%骤降至0.14%,达到了行业最低水平,所造成的废品损失金额相应大幅降低。

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步伐也在加快。任洪斌介绍,2016年国机共清理减少了各级子公司44户,实现计划内任务目标,有效提升了资产质量;与此同时,优质资产发挥出强劲战斗力,新签合同额实现恢复增长,达到439亿美元,焕发出蓬勃的发展后劲。

此时的国机,正快速前行;其体魄日益强健,其内功正与日俱增。更让任洪斌感到高兴的是,中国二重在2016年底正式完成扭亏脱困,实现浴火重生。

2013年,当国机与中国二重实施联合重组时,二重已连续出现巨额亏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最困难时,二重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34%,带息负债超过162亿元,60多亿元银行债务逾期。彼时,曾有人担心,二重积重难返,国机不仅无法将其拯救,反而还将把自身拖垮。面对重重困难,任洪斌果决地指出,国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二重的改革脱困工作。此后,国机通过“内科手术+外科手术”并行的方针,环环相扣地放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招”:主动退市、债务重组、人员分流、资产盘活;协同增效、提升管理,整合资源、研发长线产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国机成功兑现了承诺——2016年,中国二重实现营业收入78.12亿元,利润总额5.25亿元,重新恢复“造血”功能,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感慨万千的任洪斌在工作会上接连放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在2015年的工作会上放过,一片黑寂的山峦之间,一抹曙光正欲冲出;第二张曾在2016年的工作会上放过,天边泛红,朝霞显露;而第三张,则是为今天的工作会特意准备的,只见树木葱葱郁郁,阳光绚烂夺目。“这三张照片其实正好比二重的状况。2015年初,经过初步努力,二重扭亏脱困‘曙光初现’;2016年初,二重已‘拨云见日’;而现在,二重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艳阳天’,一片生机勃勃!”任洪斌不无激动地说道。

如今,国机正按照整体发展战略和重组时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二重重装为平台,实施集团内重型装备设计研发、工程成套等优质资源与二重重型装备制造资源的重组整合,打造具有重大装备实力水平、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端重型装备板块——国机重装。可以想见,届时,一个世界一流的、多元化的、具备成套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重大装备制造服务商,将跃然登场,肩负起推动国家重型装备产业向更高水平、更大市场发展的使命。

“虽然二重成功扭亏脱困,但后续的工作还没完。我们还要搭建国机重装,还要继续拓展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我们不敢说已经成功,而是走在成功的路上!”任洪斌意味深长地说道。

第二站:1997年,三里河出发

“时光旅行”的第二站,任洪斌选择了1997年,地点是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五巷5号。正是在这一年,这个地方,国机集团正式成立了。

国机集团根植于机械工业深厚的土壤。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安排,机械部要走向行业管理,不直接管理企业,所以先是下放了一些大的生产企业,如一重、二重、一汽、东风、哈电等,仅保留了一些研究院所和直属公司。1996年,机械部进一步下放保留的科研院所和直属公司,并决定将在京的二十余家工贸公司组建在一起,成立国机集团。经过筹备,1997年1月28日,国机正式宣告成立,从此开始了“打基础”的五年。

新成立的国机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难题。多位曾参与过国机初创时期工作的人均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国机的“尴尬困局”——集团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并且,“儿子”很壮大,但“爹”却一无所有,既没有钱,也没有资源,因此整个集团凝聚力不强。“最初组建的时候,国机没有一家像样的工业生产企业。那时候我们想在行业里找到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吸引到国机集团中来,但是,当时企业对集团都不感兴趣。可以说,最初的时候,这些企业对国机根本就不看好!”原国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元恩对此回忆道。

1998年,机械部同意将中国浦发等多家公司划转进入国机集团;此后到2001年,国机先后吸收了北京起重所、天传所、机械工业设计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和勘察设计单位,粗粗扎下了根。不过,困扰集团发展的关键问题——运行涣散、凝聚力不强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内部一盘散沙,发展前途未卜,此时的国机不无发展危机。而这一切的转变,正是从2001年任洪斌上任国机集团总经理开始的。

就任后,任洪斌随即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指出,国机要进行三大转变——实现母公司管理功能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企业型管理的转变;业务经营上由经营力量分散、经营无序向以集团牵头组织协调、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的转变;资产上由资本分散状态向资本统一合理配置的转变。而首要的任务,是把集团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出资人职能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框架下以产权关系捋顺集团母子公司的管理模式。为此,任洪斌决定以最难、最关键的资本收益为突破口,展开变革。由于集团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这项工作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为此,任洪斌斩钉截铁地指出:“思想不通的要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经过多场座谈会的沟通协调,最终大家统一了思想,顺利出台了资本收益实施办法。经过这一场“硬仗”,国机成功捋顺了母子公司关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具备了统一协调行动的能力,为持续增强内部凝聚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针对集团的发展战略,任洪斌经过深思熟虑,也做出了重大调整——由“两大业务”转变为“一体两翼”,即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国内外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两翼。这一调整使得国机建立起了更加完备的产业链,竞争力大大提升。内部凝聚力日益增强、新的发展战略使得征途更为明朗,于是,国机集团由最初的“散乱”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集团业绩连年迅猛增长。至2008年时,国机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970亿元,利润突破38亿元。

乘胜出击,任洪斌又在这一年对国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由“一体两翼”变为“三大主业”,即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从“一体两翼”以工程承包为主体,到“三大主业”的并驾齐驱,这一调整强化了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服务与贸易在集团业务中的地位,体现了国机对装备制造业务的重视,也重新明确了集团立足于机械工业行业,承担“装备中国”的历史使命。

也正是在这一次的战略调整的同期,任洪斌还果断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目标——“三年再造一个新国机”。此时,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但国机却以不可阻挡之姿逆势狂飙,到2011年,营业收入从974亿元猛增至1927亿元,成功完成“再造”目标,并顺利闯进了“世界500强”的大门。

在国机集团纵马驰骋、一往无前的征途上,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2004年,中进汽贸重组进入国机集团;2007年,中国福马和中海航重组进入国机;2008年,中国一拖重组进入;2009年,中国农机院加入国机……而这一时期的国机,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运行涣散的企业了;经过最初的三大转变和此后的磨合协作,国机内部已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聚合能量——这便是“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和”文化。因此,这些不断加入的新成员很快就融入了国机大家庭,与兄弟单位并肩战斗、展开了协同合作,并由此具备了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原中国一拖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大功回忆起一拖加入国机时,如是说道:“其实一开始有两三家央企来跟我们谈重组,但最后我们选择了国机。这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首先,中国一拖本就属于机械行业,而国机集团是国内机械行业里产业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企业集团,选择加入国机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加雄厚的支撑和依托。其次,一拖当时需要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管理能力上进行提升,选择加入国机能得到集团技术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能力指导;此外,国机有着‘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和’文化,一些企业在加入国机后都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后来进行职代会审议的时候,100%的职工代表投票赞成加入国机集团,大家认为中国一拖加入国机集团是回到了‘娘家’,双方同属一个行业、同根同源、文化相融、友利发展。后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经济领域有一句俗语,叫做“船小好调头”,喻指较小的经济体虽然抗风浪的能力较差,但容易进行战略的调整和修正,从而降低风险;相反,“大船”的航行方向一旦出错,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一家大型企业“掌门人”的战略决策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兴衰。而纵观国机集团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次战略调整,总能使自身的步伐愈发快捷、身姿愈发矫健、发展迈上崭新的台阶。2015年,任洪斌为国机这艘快速航行的“航母”再次增添了一股蓬勃动力——发展战略由“三大主业”变为“四轮驱动”,在原有的制造、工程、服务三大板块基础上,成立国机资本公司,实现制造、工程、服务、资本的四轮驱动发展;并且,第四只“轮子”国机资本还起到孵化器的作用,立足于集团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企业的科技研发,借助资本的力量把研发成果快速产业化,形成生产力,推进转型升级;同时,借助资本力量,积极参与市场上回报好的项目,为集团创造新的盈利能力。2016年,任洪斌更以极大的魄力和充足的信心吹响了国机集团“二次创业”和“再造海外新国机”的“冲锋号”——他指出,“二次创业”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后,为谋求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转变;而“再造海外新国机”,意味着国机集团要立足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借势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层次与质量。未来,国机的海外贡献率要占到集团总规模的一半。

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和新的发展动力助推之下,国机正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急速行军,驰向更广阔的海洋。斗转星移,天地变幻。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国机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诧——与1997年成立时相比,2016年底,国机集团的资产总额增长了18.6倍,年收入总额增长23.2倍,年利润总额增长了81.5倍!授权专利达到了9038项,发明专利达到2126项;人才资源达到91297人,其中35岁及以下占到了46.6%,内生动力、创新实力澎湃强劲,发展势头生机勃勃。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国机集团这20年来的发展,我想应该是‘变革创新、共享发展’。我们一路摸索着走来,从1亿利润到实现近100倍增长,从名不见经传到世界500强中游、连续8年国资委考核A级;从上市公司数量为零、到拥有9家优质上市公司。20年来,国机已经从一家传统的管理型集团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企业,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践行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任洪斌充满感慨地说道,“2012年我们提出了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责任国机、幸福国机等‘五个国机’的发展理念,其中幸福国机就是致力于让国机大家庭的每一名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不让一个国机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我们成立了国机集团爱心互助基金,累计帮扶困难职工3918名,帮扶困难职工子女1068名。我常常能够收到那些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后给我写来的感谢信,说实话,有时候看到这些信,我真的感觉比看到我们又盈利了多少有着更强烈的幸福感。”

事实上,“幸福国机”不仅致力于让国机职工分享发展成果,而且致力于造福整个社会。任洪斌回忆起去年一次去四川广元开展扶贫工作的经历——当地交通不便,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午夜时分。由于他第二天还要去中国二重开展改革脱困工作,半夜12点多就在自己的宾馆房间里召开了一次研讨会。集思广益后,大家一致决定把当地的民间艺术——麻柳刺绣发扬光大,造福当地民众。国机集团提供针线等材料,并聘请四川省的刺绣技术大师手把手地教当地民众,同时提供一些设计的图案、logo等,等他们绣完之后采购回来作为集团业务往

与1997年成立时相比,2016年底,国机集团的资产总额增长了18.6倍,年收入总额增长23.2倍,年利润总额增长了81.5倍!授权专利达到了9038项,发明专利达到2126项;人才资源达到91297人,其中35岁及以下占到了46.6%,内生动力、创新实力澎湃强劲,发展势头生机勃勃。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国机集团这20年来的发展,我想应该是‘变革创新、共享发展’。来中的小礼品,以此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过几天我要去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次去的时候,我会把麻柳刺绣带上,到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去宣传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任洪斌不无自豪地说道。

“共享发展”不仅体现在一次次的援助、帮扶上,更体现在集团的业务运转上——据悉,自2001年以来,国机累计纳税达到了920.72亿元,其强劲的业务增长带动了无数配套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仅中国一拖就带动了900多家不同所有制配套企业的发展,促进了30万人的就业;而在国外,这样的例子同样比比皆是——以巴基斯塔塔尔煤田项目为例,不仅带动了20亿元的设备出口,还为当地创造了1000个就业岗位;此外,国机还为促进当地的医疗、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光旅行’之所以会回到1997年,实际上就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行,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了为什么出发。我常说,国机集团的成立,一定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我们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实打实的、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是国机的风格;而一路走来,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自强不息、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机械工业优良传统,有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和’文化,有‘五个国机’的执着追求,还有不畏艰险、务实行动、争取胜利的‘丹棱精神’……这些我们一定要保持下去,才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任洪斌语重心长地说道。

第三站:80年后,“百年国机”

“时光旅行”的第三站放到了80年后的2097年,届时,国机将迎来百岁生日,成为百年企业。

“打造百年国机,我想是全体国机人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尤其是已经到来的2017年,我们更要走好。”任洪斌说道,“今年我们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完成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二重改革振兴,大力压缩成本费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抓好资源整合,着力再造海外新国机。”

青年人意味着发展的未来。在会上,任洪斌播放了三个主要由青年职工们录制的视频短片,他们尽情畅想,描述了80年后的世界,80年后的自己,和80年后的国机。

80年后的世界会怎样?

有人说,“有可能我的同事就是个机器人”;

有人说,“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歧视,没有战争”;

有人说,“中国将会是幸福感最高的国家”;

80年的自己会怎样?

有人说,“如果没有退休的话,我希望能健健康康的来上班吧”;

有人说,“我正在建设百年国机”;

有人说,“我作为国机集团驻月球项目部的一员,为人类能搬迁到月球上居住而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80年后的国机呢?

有人说,“百年国机,定是一个国家的超级企业”;

有人说,“冲出地球,装备太阳系”;

有人说,“世界工业5.0时代的引领者”;

有人说,“打造宇宙新国机”;

职工们丰沛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回答引来了全场的放声大笑。任洪斌也笑了。不过,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似乎随即涌上了他的心头。他充满感慨地说道:“打造百年国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要靠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应该做到的。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继续前行,我们一定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也许很多年之后,另外一些人处在了我们的工作岗位上;那时他们如果问起来,我希望我们能告诉他们——我们努力了,我们尽力了,我们尽到了自己在那个时代所能做到的最好的!”

那么,这位曾力挽狂澜、缔造了今日辉煌的“掌门人”,对于80年后的国机,又有着怎样的畅想?

在为国机集团成立20年所写的庆贺寄语中,他这样吐露:

“在国机集团20岁的生日里,我们应该谈谈诗和远方。

我们为国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这个时代的国机,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后继者们的努力。我们无法想象三四代人之后、一百岁的国机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期望,那个时候,它既是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铁拳,也是一个能带给员工满满幸福感的企业。我们也期望国机的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成为一代又一代国机人的精神基因。

国机在路上,有更高的山要去爬,更长的路要去走。在更高的山上,将能看到更好的风景,在更远的路上,将邂逅更宏阔的风云际会。”

猜你喜欢

国机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机集团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年度关键词 重塑中国制造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