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被“穷养”长大的孩子

2017-04-06提拉没有米苏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穷养咖啡屋乡下人

提拉没有米苏

“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大概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古训,而我却是穷养长大的女孩。

那会儿,穷到什么程度呢?

7岁时和妈妈去赶完集,我在一个小摊上看见一只布艺小娃娃,是手工缝制的,做工极为粗糙,价格是一元。我紧紧拉住妈妈的手,央求妈妈给我买下。妈妈不允许。那会儿,拥有一个布艺娃娃,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啊。我性格倔强,又加上委屈,在集市上哭闹起来。妈妈又尴尬又生气,硬是把我拉扯走开。后来跟妈妈回想起这段往事,妈妈眼圈发红,说,那次,买完菜,浑身上下身只就剩下了两毛钱。

初中,学校在镇上,从家到学校距离十几里路,中午得在校吃饭。学校里有餐厅,饭菜很便宜,一两块钱就可以吃得好。为了省钱,我去餐厅买饭的次数寥寥无几,初中四年的午饭,我吃的几乎都是从家带的馒头和咸菜。

高中是在市区读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只有周三下午和周末是开放时间。周三下午,家长会带着各种好吃的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整个宿舍只有我来自农村,家长来看她们时,给他们带来糖醋排骨、鸡肉、鱼、虾……有时甚至过年都吃不上。因为离家远,路费又太贵,爸妈很少来看我。我自己坐在一旁冷冷清清很是尴尬。之后的每个周三下午,我都会拿上一本书坐在操场上,和夕阳为伴。没有多少诗情画意,只是为了避开家长们和美食们,还有那份浓浓的温情。

大一入学前三个月,我每月生活费是100块(其实500元才可以满足温饱)。后来生活费也没了……我只能打工赚出来的。每个周末我都去打工,节假日也不休息,寒暑假从来没有回过家,自己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磕磕绊绊,总算把大学读完。

大学刚毕业那年,爸爸在建筑工地脚一滑,从五楼上摔下。接到妈妈的电话,我乘最早一班火车赶回家。

到了医院,看见爸爸昏迷不醒,我很是恐惧,跑去找医生,医生告诉我:你爸爸生命没有危险,只是摔断了六根肋骨,肺部有些戳伤,慢慢养会好起来的。

医生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蹲在走廊上痛哭了半个小时。谢天谢地,爸爸没事儿,只要爸爸还活着,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爸爸一倒下,很多人害怕了,纷纷来我家讨债,我钱包里有800块钱,来一个人就给他们一百两百,然后向他们许诺:你们放心,我已经毕业了,钱,我会使劲儿去挣,慢慢还你们。

为了还债,爸爸把房子卖了,可卖房子的钱微乎其微。妈妈和妹妹都哭了。我知道,那座房子,承载了我们太多美好的记忆。

那一刻,我下定决心:爸爸妈妈因为生活受了多大委屈,我就让他们享多大的清福!

那时家里的物质条件,就是这种情况:穷到山穷水尽,穷到日暮途穷。但是,父母并没有对我跟妹妹进行精神上的“穷养”。

爸爸妈妈对贫穷并无多少怨言。他们经常对我和妹妹说的一句话是:人穷没关系,怕的是又穷又懒惰。虽然家里物质生活匮乏,但爸妈并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勤勤恳恳赚钱。虽然,赚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在这种条件下,爸爸妈妈省吃俭用,坚持供我跟妹妹读书。他们一直相信:读书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

妈妈年少时考上了高中,因为家里没钱,辍学了。但是,她一直喜欢读书,每本书都做读书笔记。我家里有一摞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琼瑶《几度夕阳红》和金庸的《雪山飞狐》,读小学一二年级时,这些书已被我翻看了无数遍,至今犹记得那些泛黄书页中传递的侠骨柔情。妈妈培养了我的爱好—— 读书,跟她一样,我也喜欢做读书笔记。

那时家的模样就是现在传说中的“偏远农村”,破旧的土房子,家徒四壁。但是他们每天起床后,都会把破旧的家具擦得一尘不染;衣橱里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院子里种得月季啦,夹桃花啦,开花时,院子里一片芬芳。每个人来我家都会感叹一句:收拾得真干净!

即使在落魄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生活,要积极、有精神气儿,不能得过且过。这是他们教会我的。

有很多人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农村的孩子,“美名”曰:“乡下人”!在他们的印象中,乡下人土里土气,乡下人缺乏规矩,乡下人容易自暴自弃。

其实,优秀的品质和生活习惯跟是否“贫穷”和“穷养”并没有必然关系,这取决于父母对贫穷的态度,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爱的能力。

虽然爸爸妈妈竭尽全力在精神上“富养”我们,但是由于物质方面的极度匮乏,难免对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从两三岁开始,我就跟着奶奶活姥姥一起生活,在加上父母对我们的教育相当严厉,相对奶奶和姥姥,我跟父母的关系比较稀疏,因而自己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我经常会在刹那间失落,那种感觉,像掉进淤泥,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点点沦陷,拼命想挣脱却挣脱不出来,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有句话说:“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可以回到某个时刻,我只想回去抱抱小时候的自己。”听起来真的很辛酸。

高中时,我开始跟周围同学格格不入,这是自卑引起的。而这种引起自卑的根源就是贫穷。

大一那年,我围着操场跑步,记得那天天很蓝,心情和狀态很好,我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超过了自己的预定目标。突然间,我想,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负面情绪里不能自拔了,再这样下去,我的人生就会毁灭掉。

我想,或许,每个人心角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是潜能。这种力量会慢慢积攒,在某一刻会发生质变,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天,我开始思索,试着接纳自己。

我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强迫自己要微笑,要乐观。慢慢地,我学会了幽默,学会了自嘲。

我意识到,贫穷并非原罪。我开始坦然接受贫穷,就像接受一个并不让人待见的朋友。

当别人邀请我去唱歌时,我会坦然拒绝:对不起啊,我没时间,我得去家教。

和同学们一起去餐厅,她们善意调侃我老买最便宜的饭,我哈哈大笑,心无波澜:多吃蔬菜不但省钱而且健康,没看姐又高又瘦?

当打开心扉,与阳光共舞时,我发觉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而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可以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不知何时,那种突如其来不安全感已离我渐行渐远。

大二那年,那个唯唯诺诺,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已不见踪影。直到现在,我明亮开朗,活得没心没肺。而当一个人乐观向上嘴角上扬时,好运也会开始眷顾我了。

大三那年,我学校附近咖啡屋打工,认识一个美国外教,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几乎每天都来咖啡屋。她喜欢喝哥伦比亚自制咖啡,经常坐在吧台前,笑意盈盈地看我磨咖啡豆、煮咖啡。

“Wonderful!”她说。可能夸我的手艺,也可能夸咖啡的味道。

有次在我的休息时间,她来到咖啡屋,我当时正在看雅思词汇。她问我:“打算去留学吗?

我吐吐舌头:“不是,只是对语言感兴趣。我想去留学,可留学需要资金,我没有。”

她喝完咖啡走向吧台,严肃又诚恳地对我说:“Summer,我跟你商量个事儿。我觉着,一个乐观美丽的女孩不出去闯闯太可惜了。你去留学吧,我刚才想想了想,我可以帮助你,给你提供第一次去美国的飞机票,留学时可以在我家住宿,我还可以在我们学校帮你找兼职。”

我心里满满的感激,但略微思考一下摇了摇头,在中国,有时候我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学费去留学啊!

就这样,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贫穷,我错过了。也错过了更好的教育,和更宽广的视野。

可我并没有停止不前。贫穷的生长环境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去努力。

我读很多很多的书,通过读书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毕业后,我找到工作,并在这座城市慢慢立足。我独自出国旅游,见更多的人,学更多的事儿;我学习理财,不去千方百计节约省钱,而是想方设法创造财富。

大多数人对待贫穷,就像躲避瘟疫一样,避之不及。我并不感謝贫穷,我说过,它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很不让人待见的朋友。可它并非一无是处。贫穷让我独立,我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生活;贫穷让我参透很多坎坷,很多事情我会去看淡,也因此少了很多纠结;贫穷让我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很强,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挺过来,还有什么不能逾越的?大不了从头再来。

我生来倔强,当然,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倔强。有时候在别人看来不得不放弃的时候,我“偏要勉强”。现在想想,正是这种执念,让我慢慢挣脱不利环境。

人生如登山,有低谷也有高峰,当处于最低谷时,不要低落,不要放弃,不要难过。想想,已经这样了,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儿吗?而且,处于最低谷之时,意味着人生之路开始慢慢往上爬了,会越爬越高,也会离阳光越来越近。

(摘自《课外阅读》201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穷养咖啡屋乡下人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我要对你说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小巷里的单车“咖啡屋”
咖啡屋
穷养和富养的打开方式
“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的4个真相
开咖啡屋的画家
开咖啡屋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