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校本开发的教学实验研究

2017-04-06王宾徐仰才吴志坤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

王宾++徐仰才+吴志坤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实施武术拳操教学的效果。 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班(66名)和对照班(60名)。实验班采用武术拳操教学,对照班采用三路长拳教学,每周3学时,共14周。测定武术拳操和三路长拳的运动强度,并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评分。 结果 实验班平均心率为(132.3±4.3)次/min,对照班平均心率为(141.5±4.6)次/min,两组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后,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分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实验前(P < 0.05),且实验班实验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武术拳操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强度负荷,属于有氧运动范畴;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实施武术拳操教学,能提高大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原有的三路长拳相比,在武术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更具优越性。

[关键词] 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校本开发;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R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64-04

传统保健体育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理的暗示,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1]。1982年6月原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中增加传统保健体育内容”的通知,经过30多年的教学改革,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形成并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2]。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编的传统保健体育创新功法——武术拳操作为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创新项目,于2009年创编完成,已成功举行了八届武术拳操比赛,在上海高校产生巨大的影响力[3],目前已纳入到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体育规划教材,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全面推广。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如何优化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4],进一步促进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改革。本研究通过传统保健体育创新功法——武术拳操的教学实验,以此论证武术拳操在传统保健体育课中开展的价值,为今后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级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选课情况和本研究的需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66名,其中男32名,女34名,年龄17~19岁,平均(18.2±1.7)岁。对照班60名,其中男29名,女31名,年龄17~19岁,平均(18.1±1.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为42学时,每周3学时,共14周),实验班实施以武术拳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验,对照班实施以三路长拳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验,两组均由同一位武术专业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分别进行教学。

1.3 观察指标

1.3.1 运动强度 应用Polar F55心率表遥测心率,以心率来反映运动强度。随机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各16名健康学生,运用Polar F55心率表进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测试。测试者跟随音乐节奏分别完成整套武术拳操、三路长拳练习,设置每10秒记录1次数据,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变化。

1.3.2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参照汪晓赞[5]“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作为量具,制订大学生调查问卷,以“体育学习兴趣”为维度,采用5点评分法,完全同意为5分,较同意为4分,同意为3分,部分同意为2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分值越高,認可度越高。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别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由6位从事武术教学与研究的专家进行调查审核,确定其效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必要的补充修改;在信度方面,采用重测法,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出30名同学进行预测试并回收,2周后选择同一批调查者再进行测试,经过计算重测信度的R值为0.82(P < 0.05),说明2次调查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在学期初发放问卷126份,随堂回收有效问卷126分(回收率为100%);学期末发放126份,随堂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回收后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班平均心率为(132.3±4.3)次/min,对照班平均心率为(141.5±4.6)次/min,两组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前,两组体育学习兴趣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后,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分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实验前(P < 0.05),且实验班实验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国家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学校武术教育突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6]。但目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武术教学内容仍采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创编的初级套路,学生要想规范完成套路动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难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武术的兴趣。由此出现了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老师教的武术,上课时学习情绪不高的现象[7]。200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编了学生阳光体育创新项目——武术拳操。武术拳操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遵照武术拳术和体操的创编规律组成的各种单个动作、组合和套路的练习形式[8]。它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取多个拳种的经典动作,精心编排,设计新颖,在富于韵律的节奏中练习武术,操练中结合发声,具有动作简单实用、突出攻防格斗、强调发生助威、适于集体演练等特点,适合学校武术的教学与开展,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弥补了规定武术套路所存在的缺陷。目前,武术拳操已被列为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必选运动项目,在上海市各高校得到全面的推广。已有研究表明,开展武术拳操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9]。

评价运动强度的指标有很多,常用的有心率、耗氧量、运动后血乳酸量、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等。由于在实践中,反映运动强度的指标测试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无氧阈值、血乳酸值、通氧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利用率等,对仪器设备和场地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10]。心率直接反映了人体心肺功能的变化,其对运动刺激反应比较敏感,能够确切地反映身体负荷的不同变化,心率的变化与运动负荷变化之间有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身体运动-能量代谢增加-摄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加,运动强度与心率同步变化[11]。另外,心率指标的测试不需要专业的人员,并且能够在运动现场实时测定,结果也容易比较和评价,更易于应用于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心率指标来评价运动强度的大小。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运动的最佳心率范围在110~120次/min到170~180次/min之间,在此区间心功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12]。测试结果表明,在武术拳操和三路长拳的运动过程中,两者的心率基本上都处于运动适宜范围,无统计学差异,按照生理学上鉴定为正常人体中等强度负荷,属于有氧运动范畴,能够起到健身的作用,适合不同体质大学生锻炼。武术拳操总共48式动作,一套完整时长为2 min 20 s,其运动量适中,适合于不同的锻炼人群,武术拳操动作力度上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刚柔相济。练习武术是通过人的身体运动实现的,练习者只要进行适度的身体运动就能够增进健康。练习武术拳操能提高人体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且大多数动作左右对称,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该套操强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强调上下肢全部要协调一致,腰、身、腿全部协调一致,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加运动,有效改善各运动中枢和植物性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对各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的得分变化来看,对照班的得分稍微有点提高,但没有明显变化,而实验班的得分则明显提高。从两组之间的关系变化来看,实验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结果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进行的武术拳操教学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对照班进行三路长拳教学对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提高则不明显。三路长拳由于动作多,路线复杂,不利于学生记忆,难度偏高,缺乏吸引力,教师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教授大量的动作,而学生则必须反复强化记忆学习才可能掌握住。同时由于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讲解动作要点,学生模仿练习,往往忽略动作本身所蕴含的攻防含义,即使是武术专项教师讲授,往往也是一带而过,所以学生对所学动作只知道动作技术,而不知道动作内涵,从而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对动作反复练习而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学期教学结束后,除了考试内容勉强记得外,其他武术内容基本忘完;平时用武术进行锻炼的少之又少。但是武术拳操相比较对照班教授的三路长拳,更加突出武术简单实用的技法,并着重突出武术的攻防技法,设有两人对穿、两人对打动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在掌握了动作内涵后更能理解动作的规格要求,从而在课堂上练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都非常热烈,在课余时间经常两人一组进行锻炼。另外,武术拳操有较多的发声,主要为“哈”“嘿”两种,以声催力,能有效增加动作爆发力,宣泄不良的情绪,增强演练气势,比较适合集体演练和比赛,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优先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主体在认识或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导致主体将其注意力经常集中或趋于某事物、积极从事该项活动的心理动力调节系统[13]。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查询,很多高校武术课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武术的兴趣不高,达不到武术课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武术课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才能够有利于武术课的教学[14]。本研究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显著的提高,提示实施武术拳操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季浏教授之问“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教武术的什么内容,怎样教武术,能使许多学生像喜欢跆拳道那样喜爱并学会武术等” [15]。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武术教学中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老师教的武术内容的难题。

目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医学生的学业压力也非常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大学生由于各种压力而引起的焦虑症和抑郁症[16]。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掌握一项体育锻炼的技能,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17]。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了,才会自主练习并深入探究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學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影响[18]。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对照班的大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动作复杂难练,对动作中内隐的攻防含义不能完全理解掌握,课余时间很少自主进行练习,而实验班采用武术拳操为教学内容,能让学生领悟到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学生的运动参与状况能够客观表现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习惯和态度,能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正确与否[19]。

中国武术素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武术拳操在创编时就考虑到移动距离的问题,所有动作都在左右两米完成。没有大面积进行窜、跳、蹦、纵、闪、展的长拳动作,其锻炼对场地、器械条件要求很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去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条件限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对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有促进作用。大学体育是个体接受最系统、最规范的体育教育,是人们进行终身锻炼的基础阶段,它是培养个体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20]。将武术拳操引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作为加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优势课程进行教授,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武术拳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增强练习武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

[2] 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92-94.

[3] 吴志坤,王宾,徐仰才.高等院校开展武术拳操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27):11-12,19.

[4] 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77.

[5] 汪晓赞.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吉洪林,赵光圣,张峰.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91-97.

[7] 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34.

[8] 王宾,席饼嗣.武术操的历史寻绎及研究现状-兼议武术拳操的创编[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24-25.

[9] 王宾,徐仰才,吴志坤,等.武术拳操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医教育,2015,34(1):21-24.

[10] 陆耀飞.运动生理学[M].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5:171.

[1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教师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2]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6.

[1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3-4.

[14] 马宏武,周鹏.高校大学生对于公共体育课中武术教学的兴趣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J].学校体育学,2015, 5(31):119-120.

[15] 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课程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2012(3):14-17.

[16]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8-149.

[17] 廖万民.论学校全民健身與终身体育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6):61-64.

[18] 杭华彬.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体育意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7(6):99-103.

[19] 潘峰,孙黎曼,王雪芹,等.终生体育视野下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状况分析-以山东省部分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60-61.

[20] 李子煊,余其刚.浅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6-88.

(收稿日期:2016-11-07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柬埔寨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的教学实验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基于“互动教学”理论的高职篮球教学实验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民间传统养生实践教学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干预的教学实验分析
英语短语动词教学实验研究——基于认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