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常态化的基本策略

2017-04-06程兴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语文课堂有效性

程兴龙

语文教学不仅要追求某一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更要追求每一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换言之,就是要努力实现有效教学的常态化,而要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常态化,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夯实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的起点和根本,也是构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素。无论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有把基础夯实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语文能力。

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字、词的教学,按照传统的做法,一般是把课文中的新字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拼读、解释,错了再纠正。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是遵循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学”的阶段,自己查工具书予以掌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听写、朗读课文等方式进行检查。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大都能自主完成字词的学习。如果从七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良好习惯,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学生能把字词掌握得更牢固;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字词的时间减少了,教学效率却提高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最好是把基础知识的教学渗透于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语文知识。比如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中有这么一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在课堂上我问学生:“句中的‘狡猾一词,解释为‘诡计多端行不行?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凭直觉回答说:“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却说不清楚。此时,我顺势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结果有几个小组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狡猾”本来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却是“调皮、淘气”的意思,属于贬词褒用,这个词用在“我”这样的孩童身上,真是妙极了!这节课在学习“狡猾”一词的过程中,学生全都明白了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的重要性,同时又学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会随语境而改变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把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了,才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普遍增强,无疑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常态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坚持深耕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凭借,所谓深耕文本,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深度解读。教师对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合理设置,对教学切入点的最佳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广度和深度。只要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位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了,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合理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找到了,那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上课时完全照搬教参的内容,课件成了展示教参内容最便捷的工具,教师成了教参的传声筒,导致教学内容明显浅表化,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这样上课、备课时只要看一下教参或教案本之类的教辅书就可以了,不用反复去阅读文本,也不用费心去理解文本,既省时又省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讀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材、对课堂的驾驭,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往往还没触及文本的核心价值,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草草收场,导致蕴藏在教材中的一些优质教学资源白白流失,真是令人痛心。

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程杨木老师在《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究》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解读文本必须潜下心来,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来来回回几次,把静躺在纸上的文字读得站立起来,与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读出文章的个性,抓准文章的基调,抓住最动人最精彩的笔墨,读出独特的心得体会,领悟编者的编辑意图。”如果我们在备课时都能像程杨木老师所说的那样去解读文本,充分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交流和分享,那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是多么精彩。

三、坚持教学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语文课堂增添活力,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有创意的设计,就能激活整个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2013年11月14日开展的园洲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周活动中,八年级的张老师主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把整篇文章的标点符号去掉,用课件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盖上书本朗读。学生一开始有点发愣,老师怎么不让我们照着课本朗读,而要把标点符号去掉呢?面对学生疑问的眼神,张老师告诉学生:古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能跟我们的老祖宗比一比,没有标点符号,照样把句子读断,把文章读通。老师的话一停,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了,课室里立即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张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看似平常,其实却别具匠心,很有创意。一方面,它继承了古文阅读的优良传统,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它打破了常规,给学生和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因为张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点燃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心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打造有效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在教学上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但我们这些每天都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不一定要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这样的大问题上去进行创新,而要从每堂课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文本,着眼于学生,在诸如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一些具体问题上去进行创新,这也许能更直接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对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程杨木.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12(12B).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园洲中学)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语文课堂有效性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