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产业转型的“痛点”

2017-04-06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痛点单车供应链

文|本刊记者 姜红德

绿色低碳:产业转型的“痛点”

文|本刊记者 姜红德

碳排放,主要指通过燃烧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资源对外界排放的有害物质。碳消耗得多,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同时碳排放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

据媒体报道,2017年2月,大众汽车同意支付12.2亿美元用于回购和维修在美国的将近8万辆排放不达标的3.0升柴油车。在此之前,美国有关部门对大众汽车在车内安置作弊软件以通过排放检测进行了起诉,大众“排放门”事件也在全球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汽车尾气排放无疑是环境污染的一大重要来源,包括工业、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和服务行业带来的碳排放成了今天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在此之前,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以及各国政府部门在减少碳排放、提升环境质量方面提出了不少举措,达成了各项协议。比如《京都协议书》、《巴黎协定》等,都是计划通过全球各国之间的协作,监测并减少碳排放和加强节能信息的共享、节能产业的发展,提升全球的低碳环保水平。

在提升绿色环保方面、除了政府、民间机构的影响力之外,无法回避的还有产业界。今天的生产、物流和交通等环节,各种排放信息都能被监测到,比如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碳足迹”,就可以记录每个生产和生活细节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如何去改善。另外,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过去大家都是在业绩上竞争,忽略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如今经过信息共享和协商,可以在提高业务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生产的绿色环保,也就是能够通过绿色供应链,提升企业的品牌传播和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村庄”,几乎所有的产业和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同时,已经无法不面对碳排放和绿色环保这样的“痛点”。

减少碳排放成为产业界共识

2016年9月,中美两国在杭州G20峰会上共同批准了《巴黎协定》,让历史记住了这一重要事件。根据协定,为共同应对由于碳排放等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全球各国一道加倍努力,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路径。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按照巴黎大会授权,稳步推进后续谈判,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发达国家要履行承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加入《巴黎协定》,中国政府也做了以下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为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等。此外,中国还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低碳交通,到2020年实现大中城市公共出行比例占到30%。

目前我国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化石能源采用比例都非常高,新能源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加入《巴黎协定》意味着生产环节要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实现绿色环保。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站的统计显示,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达数百万辆,这些车每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就很惊人,特别是那些国Ⅱ标准甚至国Ⅰ标准的“老车”。机动车散布到空气中的尾气含有几百种化合物,其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在强烈日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毒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其他行业也大抵如此,能源、建材、工业领域排放的污染物,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已经迫使他们重新考虑企业的转型升级,流程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以技术的力量改变产业现状。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低碳绿色环保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虽然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但是主要的原材料采集和销售还是在国外,生产的部分主要在国内,也造成了我国企业碳排放的重大压力。欧盟和美国就曾以中国企业的某些技术不达标向中国提出过多次诉讼,其实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挡中国产品在各自国家的畅销。

有了这些警钟,我国制造业、能源行业企业已经开始将精细化、标准化引入到生产当中,利用信息技术系统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减少了企业对外界的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绿色生产

近年来,绿色制造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回归或者说是升华。工信部在提到2017年的任务时指出,要重点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建设标准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立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在各行业、在大中小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

这种回归实际上是以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智能制造为背景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将智能制造作为主要突破口的战略决策,其中提到要将绿色制造作为重要的部分,采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为绿色制造提供可能。

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供应链,绿色制造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加强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减少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

从原料、制造、运送、使用到弃置的所谓供应链整个过程中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渐受重视。由于LCA逐渐成为影响商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往往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结构的变革,以及环保技术的全面科技化。

这方面的一个著名案例就是戴尔。作为一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IT企业,其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也异常复杂,一有不慎,可能就会全盘皆输。数年前,戴尔计算机世界各地工厂都曾经收到戴尔美国总部寄来的一份文件,由总裁麦克·戴尔署名要求全球供货商在规定时间之前,必须统计生产线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戴尔共同降低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戴尔还宣布,今后将大量投资环保事业,并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碳中和”的计算机生产商与品牌商。

类似的还有联想等IT企业。2017年2月8日,联想正式公布了“新型低温锡膏(LTS)工艺”,将节省高达35%的碳排放,还能同时提高电脑可靠性。LTS工艺使用低温焊接材料,焊接温度最高只有180摄氏度,比传统方法降低了70度左右。这等于直接缓解了电脑制造过程中的高热量、高耗能问题,同时还顺带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据了解,这项工艺还使得印刷电路板翘曲率大大降低。到2018年底,联想将有多条生产线采用这一工艺,预计每年可减少5956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联想计划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免费推广LTS工艺,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所有涉及印刷电路板的电子行业制造流程,为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信息系统与绿色供应链有关,比如PLM、ERP以及MES等系统,它们或是全面或是局部地提升了企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高效,成为当下制造业追逐的焦点之一。

分享经济带动绿色产业

越来越多的产业正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路上越走越远。这一方面缘于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分享经济、能源互联网和一些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他们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摩拜、ofo这样的共享单车为例,这些创新型公司正是看好了公共交通出行到家门口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商机。他们的模式就是利用单车这样的简单工具,满足市场中的需求,并由此在这一领域形成闭环。

毫无疑问,在今天交通行业石化能源占比极高的情况下,靠人力驱动的共享单车给人的印象就是绿色、低碳出行,很容易让人接受。

摩拜单车目前市场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创始人李炜曾表示,“一个城市如果适合自行车骑行的话,它的幸福指数一定是非常高的。因为首先它应该有自行车道,然后有绿树,因为如果没有绿树夏天会非常热。空气也应该良好,这样人们才愿意去骑行。我们是坐等有一天能够变成这样,还是说每一个人可以付出一点力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

截止到目前,市场中已经有包括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 17个玩家入局,有 20 多家投资机构投入了近 30 亿元资金,单车共有 30 万辆,遍布 10 座城市。

和共享单车不一样,能源互联网企业依靠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燃料储备能源,在电网使用高峰阶段,为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提供解决之道。目前市场中也有很多光伏、风能企业都属于这种类型。

2015年末,德国一家叫Sonnen的企业推出一个P2P能源交易平台,正式宣布从纯粹的储能设备提供商向服务商转变。他们将这个P2P平台称为SonnenCommunity,旨在通过平台帮助太阳能光伏搭配其电池系统所产生的剩余电力进行交易。Sonnen尝试的是一种将分布式发电、电池技术与数字网络结合的新型电力购销方式。客户可以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收入获得额外利润,用户对于他人的光伏+储能系统产生的电力所支付的金额,显著低于传统供应商的平均水平。

“如果不出意外,绿色产业很可能成为类似互联网这样的强爆发领域,因为它将包含所有行业。”一位长期专注于绿色产业的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他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猜你喜欢

痛点单车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尾巴帖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飞吧,单车
儿童用药“痛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