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虎丘泥人艺术特征研究

2017-04-05臧小鹿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保护传承

臧小鹿

摘 要:苏州虎丘泥人历史悠久,造型与彩绘风格独特,是具有显著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本文主要针对苏州虎丘泥人的艺术特征展开论述。首先,围绕苏州虎丘泥人的概念和造型溯源进行探讨,分析了虎丘泥人存在的必然性,考证虎丘泥人的历史传承发展脉络,对影响其造型形成的因素进行探讨,并对虎丘泥人的题材分类以及制作工艺进行翔实阐述。其次,从造型纹饰、色彩等角度对苏州虎丘泥人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苏州虎丘泥人独特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苏州虎丘泥人;艺术特征;传承;保护

1 苏州虎丘泥人的概述

苏州泥塑是明清时期起源于苏州的一种民间泥塑艺术,因其鼎盛时期的工匠艺人大都集中在虎丘山塘一带,所以又称“虎丘泥人”。苏州虎丘泥塑的历史悠久,经过对诸多可见考古成果的分析,其发展脉络可概括为“初始于汉代,成名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与精湛的塑造技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虎丘泥人衍生出多个门类:大型的神佛塑像,小型的戏文泥人,现场表演的捏像塑真,巧夺天工的落膝骱……

苏州虎丘泥人的技艺卓绝,有着极高的传承价值。虎丘泥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有四大泥塑流派:“苏州虎丘泥人”“广东潮州浮洋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大阿福”。其中,“苏州虎丘泥人”的历史最悠久,也是无锡惠山泥人的鼻祖。在美术史上很少有虎丘泥人的文字记载,泥人的创作者大多是以工匠、民间艺人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这些劳动人民的创作活动往往被看作是“皂隶之事”,因此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总结。

2 苏州虎丘泥人的艺术特征

2.1 生动灵活的造型

泥塑艺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泥塑艺术重在传情和写意,传达了手工艺匠人们的生活情感与审美。不管是从现实考证还是从资料查证,都可见苏州虎丘泥人非常重视面部神态的雕刻。苏州东山紫金庵的彩塑罗汉是宋代泥塑名家雷潮夫妇的作品,这些佛像造型栩栩如生,表情生動、神态迥异。对于从事虎丘泥人制作的手工艺人来讲,抓取人物面部的神态表情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虎丘泥人非常重视塑造人物的动势姿态,其中的戏文泥人就非常讲究人物的头、手、脚的姿势。目前,藏于苏州博物馆的苏州戏文泥人作品《牧羊卷》,出自清代泥塑名家沈顺生之手,泥塑是一旦一生两个戏剧角色对话的情景。生角朱春登头戴黑三髯,服着玄色褶子,脚穿厚底靴,坐在椅子上,一脚着地,一脚交膝,手作比划状,目光注视对方,表现出询问倾听的动态和神情;旦角朱妻锦尚,目光注视着朱春登,身着素色衣裳,扎着白色腰带,跌坐在地上,一手撑地,一手捏着裙角上裾,表现出哀婉羞涩、惶恐不安的神态,人物的造型一高一低,极具动感,再现了戏文情景。

虎丘泥人代表人物沈顺生的戏文泥塑作品《杨排风》有一净一旦两角,净角孟良红额鼻、黑眼眶,呈三块窝脸,紫红满髯,衣着打衣裤,塑花带,穿厚底靴,身体微微向后,左手放于胸前,呈现招架之势;旦角杨排风头戴花簪,衣着红色花打衣裤,腰束绿底花腰带,翘腿,右脚着地,左脚高翘,右手上托,左手举棍,呈凌空腾飞之势态、欲向前追打之状。动态自然,造型非常生动。

2.2 绚烂饱满的装饰

江南一带的泥塑讲求“三分塑,七分彩”,彩绘技艺在虎苏州丘泥人的制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早在明清时期虎丘一带的传统泥塑作坊中,泥人的制作就有塑和彩的分工。虎丘泥人身上的装饰纹样是苏州当地民间生活的缩影,在直观性和现实性的思维作用下,纹饰精妙地展现了民众的想象力和概括力。泥塑纹样传达意义的过程就是审美产生的过程。泥塑艺术的审美讲究饱满圆浑,强调色彩、纹饰和造型的有机结合,强调源于生活的内心表达。正因为如此,泥塑才可以建构出美妙多彩的艺术世界。[1]

手捏戏文要求对人物的神情、衣着、色彩乃至身上的细节配饰等有极尽细致的把握。女性角色衣着上常用的图案有大团花散点、小团花纹样等都真实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美好愿景。苏州紫金庵坐落于太湖七十二峰之一的洞庭山东麓,紫金庵中的十六罗汉塑像是国内著名的古罗汉塑像之一,出自宋代雷潮夫妇之手。紫金庵罗汉流转的衣褶中服饰纹样的题材多样,其纹样不仅继承了汉唐牡丹、宝相、卷草、折枝牡丹等传统纹样,还运用了许多在宋代未被运用过的织物纹样,可见当时的审美倾向于现实生活题材。东山紫金庵十六罗汉塑像绚烂多彩、假以乱真的服饰纹样,传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宋代审美情趣追求寄情于山水花鸟的隐逸生活,强调装饰的自然之美。

宋代的画非常重视花鸟题材,盛行写实之风。工笔花鸟作品影响到苏州的缂丝技术与丝织业,进而影响到泥塑中塑彩的纹样。雷潮夫妇有意使用多种手法加强纹样的凹凸感,使观者可以从纹样中感受到钉线、钉金、平金、补绣、打子等刺绣手法所产生的厚度与质感。纹饰搭配的色彩明暗有度,纹饰之间的色彩搭配和谐,纹饰饱满,图案疏密结合,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因为这些装饰纹样真实地反映了世俗生活,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具有极高的价值。

苏州虎丘泥人的戏文泥人服饰中常用的图案纹样,并不是照搬舞台戏服原型,而是在充分考虑角色身份的前提下,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提炼,手艺人在不改变服饰的主基色调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衣服上的图案纹样进行再创作。现存苏州博物馆的《杨排风》《长坂坡》《金雁桥》等戏文绢衣泥人,其形态逼真,神态生动,冠服极为精美华丽,甲胄袍服、纶巾羽扇、丝绛流苏皆备,采用了盘金、刺绣、贴花、彩绘等多种工艺,与昆剧的戏服一致,所谓“小中见大、宛然若真”,是极为珍贵的收藏品。

2.3 细腻丰富的色彩

苏州虎丘泥人的彩绘注重写实性,着色讲究整体性,色调清秀雅致。纹饰效果讲求图形绘制的和谐性,要远看色彩,近看纹样。局部细腻的花卉纹样与大的色彩效果协调统一,保证了局部不影响整体。手绘的图案纹样“少里看多,多里看少”,用色层次细腻,丰富却统一,多而不乱,经得起品味。

从苏州虎丘泥人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色观理论”对其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苏州虎丘泥人注重运用写实性色彩,其色彩清秀雅致,用笔走线细腻工整。从早期保留下来的虎丘泥人作品中可以看出,苏州虎丘泥人多在白底上进行塑彩,人物的衣着色彩多以青、红、黄为主色调,色彩浓厚,线条清晰,对比强烈,搭配和谐雅致,给人吉庆祥和之感。“五色观”统治下的搭配,苏州虎丘泥人的色调显示出协调统一、视觉冲击力强的美感。

苏州虎丘泥人的塑彩体现了苏州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我们从苏州虎丘泥人的服饰中可见古代苏州人的着装风格。这也表现了虎丘泥人的色彩重视其艺术表现的写实性,强调使用固有色。

通过对虎丘泥人作品色彩的分析发现,虎丘泥人的用色较少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作为主色调,在色彩的搭配上极少使用对比色组合,这与惠山泥人的用色“夸张”形成较大的差异。受“五色观”影响的虎丘泥人早期作品呈现出质朴、素雅的配色风格,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虎丘泥人作品色彩趋向于轻快、活泼的配色风格。

3 结语

苏州虎丘泥人具有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苏州地区宗教信仰与民俗生活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它见证了苏州地区文化的历史变迁,是吴地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线索。虎丘泥人的塑造技法高超,更是无锡惠山泥人的鼻祖。“捏像”与“落膝骱”是苏州虎丘泥人独有的传统制作技法。苏州虎丘泥人的塑彩雅致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苏州虎丘泥人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继富.从泥土到艺术——泥塑的文化属性及其审美特征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7-21.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保护传承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