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战时期欧美军服功能性设计研究

2017-04-05张杰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服二战

张杰

摘 要:二战时期军服设计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跨越,主要体现在针对各军种及兵种的不同战斗职责,更强调其特殊的功能性设计。本文主要分析二战时期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军服功能性设计,并总结其特征。

关键词:二战;军服;功能性设计

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推动了军服等军备物资的标准化生产进程,大量的战场实践经验促使各国在军服造型结构、面料、辅料等功能性设计的研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随着轻武器的不断发展,军服设计方面对单兵装备的携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各军种及兵种的不同战斗职责,更强调其特殊的功能性设计。

二战时期,欧美军服种类繁多,本文不进行系统的罗列详述,而是选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和整理。

1 德国军服——注重振奋精神

早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军工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战争做准备。在军服方面,德军设计师更是在军服的功能和形制上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普鲁士军事传统,设计出一套严谨、细致又具极强振奋性的军服,德国陆军第一装甲团的军服堪称作战军服的典范。

作战上衣(见图1):装甲兵作战服选用耐磨的灰绿色斜纹卡其面料,双排钮扣式短夹克,其优点在于坐姿时士兵的腰部不会被束缚。宽大的风琴袋位于左侧,配有钮扣和袋盖;领章的图案为黑色底,衬以骷髅和交叉股骨的组合图案,四周均有镶边,制服徽章均为绣制,右侧胸部国徽也是用银线刺绣制作,[1]可见德国军服精致的工艺细节。夹克内穿长方形袋盖的贴袋灰色针织衬衫,为方便士兵自由调节夹克与身体的贴合度,夹克右侧缝有两排不同大小、颜色的调节钮扣。

作战裤(见图1):装甲兵的作战裤宽松肥大,裤子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大小不同的三点式袋盖口袋,臀部有两个贴袋,左裤腿处设计有同夹克相同的宽大风琴袋。作战裤从裤头至裤脚逐渐内收,在裤脚处用钮扣收紧,方便其收入作战靴内。整套作战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非常适合装甲车内狭窄闷热的操作空间,被誉为“划时代的军服设计方案”。

跳伞罩衫(见图2):棉质斜纹哔叽面料剪裁的四口袋式德军跳伞罩衫,胸部和腰部左右两侧位置各有一个配有襟翼遮盖的拉链式口袋。胸部位置的口袋为竖式倾斜,腰部位置的口袋为横向倾斜与平行线成15°或45°角,使士兵可以更便捷地将手插入口袋或放置物品。口袋拉链头设有皮质的扣环,为方便士兵短时间内迅速拉合。跳伞罩衫内穿常规作战服,着陆后可解开颈部的门襟固定扣,迅速拉开拉链脱下跳伞罩衫进入备战状态。

2 苏联军服——实用性第一

欧洲东线战场是二战规模最大的战场,气候极端恶劣和战线辽阔的原因要求军服具备最大限度的实用性功能。由于苏联纺织工业较为落后,二战期间的苏联军服没有德国军服的精致工艺,也不强调设计感,但却有着十分实用的一面。

橡胶连体服(见图3):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骑兵团特殊功能性设计的作战服虽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如遇大风易置士兵于危险的境地,但其在实战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列宁格勒周围布满了河流湖泊,给作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款特殊装备应运而生:一个充气式橡胶救生圈,围绕在士兵的腰部,借助辅助皮带来定位,下水后利用两支小型划桨前行。

3 美军作战服——全新设计理念

二战前期,美军仓促应战,军服等装备多来自英军;加入战争后,美军积极开发新式作战服,并于1943年推出新式作战服M1943,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分层着装原则,即与一两层厚衣服相比,多层轻薄衣服能够取得更好的保暖效果。[2]美军军服实用性及功能性设计很快超越了其他盟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定制或效仿美军军服。

“Parsons”OD(Olive Drab)战地夹克(见图4):1940年由美国第三特种部队的指挥官Parsons将军为作战设计的夹克,[3]领尖扣眼设计、可单独立起或放下的驳领设计、门襟单排扣设计以及夹克衣侧缝和手腕处的钮扣式袢带收紧调节系统等独到的设计为作战提供了便利。这款带有可拆卸法兰绒内衬的橄榄褐色防风夹克以其舒适、轻便的特性颇受士兵的欢迎,使其迅速取代了旧版四袋式宽松的束腰毛质作战外套。

M1943战地夹克(见图5):1943年5月发布的M1943战地夹克是美国军队统一化军服的典范,并且成功替代了令人不甚满意的OD战地夹克,M1943更适用于温带和寒带的气候。它有防水防风的棉缎外层,可拆卸的套头帽,袋扣隐藏在袋盖下的四个贴袋设计避免与其他外物接触。当领子被竖起时,左边领子下面有一个用来收紧领口的扣子。暗门襟设计有6枚暗藏式钮扣锁紧,免除不必要的干扰。腰部有一条内部镶嵌的系绳调节带(见图6)。图7为身穿M1943款作战裤的行军士兵,M1943作战裤没有臀部口袋,但在两边大腿上各有一个立体风琴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大腿部位的立体风琴袋设计以及战地夹克一侧的袢带式调节带。

美军通过对在欧洲战场北部地区,山地部队所面临的寒冷、复杂的山地作战环境的综合考虑,研发出了针对山地部队的作战服并迅速投入到战场上。

山地风衣(见图8):身穿绒毛织物衬里的风衣和长裤的士兵,左边的士兵戴着M1941府绸兜帽,可佩戴在M1钢盔下或单独佩戴,右边的士兵戴着冬帽。山地部队风衣外套有隐藏的拉链和5颗OD塑料扣,风衣在袖口和腰部的侧缝位置有袢带调节设计。

山地夹克(见图9):身穿OD防风棉质山地夹克的士兵,戴着一顶耳朵和脖子的位置有护翼的早期款滑雪帽,穿着山地长裤。四袋式的防风夹克在胸前有两个有盖箱型吊袋,在袋盖下拉链封锁,腰处另有两个开袋分别由OD塑料钮扣固定。另外,在夹克背部预留松量,后片设计有悬挂式暗袋,在保证肩部伸展的同时,增加了口袋的容量。腰部有一条绳带,可调节腰部与夹克贴合舒适度。图10为山地夹克的背面,兜帽已被戴上,当不需要的时候,兜帽可以被卷叠并藏于领下。这里系紧腰部的绳带是打开的,夹克背部悬挂式吊袋侧面入口处开着的拉链。这位士兵正在从他的帆布背包中取出装有加热小火炉的包装盒。

4 结语

特殊的部件结构设计不仅使二战军服具备较好的运动舒适性和实用性,而且还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力度,體现了二战军服利于作战、简约实用、合理的功能性等先进设计理念,对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ruce Quarrie . German Airborne Troops,1939-45[M]. 1983:29.

[2] 克里斯·麦克纳布(美). 20世纪世界各国军服小百科[M].卫平,张洪,等,译.明天出版社,2004:12.

[3] Richard Windrow . THE WORLD WAR II GI——US Army Uniforms 1941-45 in Color Photographs[M] . Crowood,2000:10.

猜你喜欢

军服二战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难忘“的确良”军服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刘源将自己珍爱的上将军服捐给母校算违规吗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