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演唱中“全身唱”的协调关系

2017-04-05董晓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演唱协调全身

董晓

【摘 要】声乐的发展历史久远,从汉朝的“相和歌”,到唐朝的“宫廷乐歌舞”,再到宋朝的“宋杂剧”、元朝的“元杂剧”等,形成了我国多元的声乐艺术。“声”,发出不同的音色,配上情感即为歌唱,也称声乐。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美妙动听的歌声来自科学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需要歌者全身心投入,笔者在此谈谈对“全身唱”的理解。

【关键词】声乐;演唱;全身;协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03-01

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歌唱艺术经历了一个时起时伏的过程,就声乐演唱而言,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出现了各国、各民族之间歌唱艺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总体而言,各个国家的发声方法已趋于统一,歌唱技术的发展也相对完善。由于声乐演唱新的发展趋势,对歌唱技术提出了更严格、更高难的要求。众所周知,作曲技术日趋发展,现代作曲家经常使用宽广的音域、大音程的跳跃,以及从极强到极弱的音量变化,这就要求专业歌者具备更全面、更科学的演唱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段。

在中国,喜爱声乐的学习者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国内外的演唱方法,声乐水平也得到了共同发展。如今,声乐演唱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欣赏,但在演唱技能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歌者问到,歌唱时到底用哪个部位使劲?演唱时到底用不用嗓子?歌唱中什么因素最重要?那么答案呢?有人说打开喉咙最重要,有人说气息最重要,有人说喉位最重要,也有人说放松最重要。到底谁说的对?其实大家说的都对,也都不对。笔者通过自己的声乐实践,认为“全身歌唱”是最重要的。

很多声乐大师都提到“全身唱”的概念,比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傅海静教授认为:“整体歌唱是在人的审美心理的积极支持下,整合音乐与声乐演唱技术来表现声乐作品。歌唱技术是基础,它是指调动气息与共鸣器官(头腔、鼻腔、口腔、喉咽腔、声带和胸腔等)协调配合的能力,这种配合的能力和配合的比例很重要,唱不同力度、速度的声音时,搭配的比例也不同,越协调越科学,共鸣就越好,声音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声乐大师沈湘教授一贯畅导“整身唱,全身心歌唱”。他说:“必须牢牢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概念,那就是在全身心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有关的部位积极调动起来,让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默契配合,把人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融化到优美的歌声里。”

从两位声乐教育家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歌唱的整体性和器乐性。在声乐演唱中,整体歌唱概念主要是对歌唱“乐器”的训练,体现为训练声音技术的协调性,即身体歌唱的协调性。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喉部有最重要的歌唱器官——声带,声带好比提琴的琴弦,如果琴弦是松弛的,再好的乐手也无法奏出动听的音乐。因此,歌者在歌唱时,如果喉部放松,声带不拉紧,是无法发出好的声音的。当然,要做到“全身唱”,整个身体就要始终保持在一个兴奋积极的状态中,它是头脑、嗓音、内心情感等众多歌唱因素的协调运动,缺一不可。

从技术层面上看,全身整体歌唱是指以制造自身乐器为前提,围绕呼吸、吐字、发声、共鸣这一完整的歌唱过程,使身体各个参与歌唱的器官协调起来。从较深的艺术层面来看,全身整体歌唱是以语言为表达方式和媒介,结合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来进行艺术歌唱活动。

全身歌唱是一个更广阔的、更深刻的歌唱整体观。由此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铸造“乐器”,更是铸造人。唱歌如走路,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正确的歌唱理念也是一样,它是参与演唱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喉头、声带、气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歌唱因素,任何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整个歌唱效果。

假如我们把人体比作一把小提琴,如果小提琴的上、下板是软的,弓子一拉就跑,那这把琴就没法用。一把好的小提琴整体很结实、稳定,弦不跑,弓子能绷紧,用这样的琴才能演奏出好的音乐。因此,声乐学习者应尽量在训练中养成歌唱的宏观意识,做到正确的全身歌唱,哪方面薄弱都不行。

本文阐述的整体歌唱概念涵盖了对声乐歌者的所有要求,无数个歌者成功的演唱范例证明,只有正确地将整体歌唱概念应用于声乐实践中,才能保證声乐理念的科学性、方向的正确性。

作者简介:

董 晓,女,汉族,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演唱协调全身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