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7-04-04刘本君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

兽医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鹿群出血点出血性

刘本君/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

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刘本君/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

(一)发病情况

哈尔滨市松北区某养殖户家中饲养梅花鹿60余只,分5个圈舍饲养。连日来阴雨绵绵,气温急剧下降,三天前早晨主人发现在一圈鹿中有3只鹿死亡,其中1只仔鹿,2只成年鹿。后又有4只相继死亡,死前磨牙、四肢滑动,口角流出白色泡沫样液体。圈中还有个别的鹿只精神沉郁,不吃草料,呼吸急促,伴有咳嗽,驱赶时症状较为明显。在发病后主人使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及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有所减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来到本校动物医院就诊。

(二)临床症状

患鹿表现为发病突然,最急性型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且死亡多为采食多、膘情良好的成年鹿。病程长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体温高达40℃以上,脉搏增数。呆立或卧地不起,衰弱,行走不稳。眼球下陷,可视黏膜潮红并有出血点,眼有黏性分泌物,流泪,打喷嚏,鼻镜干燥,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气喘,呈腹式呼吸。有的患鹿出现腹泻症状,粪便中混有血液。多数病鹿死前出现眼球转动,肌肉震颤,磨牙,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程1~2 d,少数3~5 d,病程长的出现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

(三)病理剖检

患鹿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腹部严重臌气,皮下有多量小点出血,浆膜和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颈部和胸部皮下有胶胨样出血性浸润,下颌淋巴结出血水肿。心包积液,心脏外膜和内膜均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喉头充出血,水肿。胸腔积液,内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气管内有多量带有泡沫样的淡红色液体,肺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肺间质增宽,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肺门淋巴结肿胀。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质脆,表面有出血点。脾肿大,质软,有出血点。真肠和肠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大网膜充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性肿胀。

(四)诊断

根据鹿群的发病情况、症状和病理剖检等初步诊断。确诊用病死鹿的心、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触片,美兰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有两极浓染的小杆菌。无菌将病料接种于血液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箱37℃培养24 h,均形成湿润的露滴样小菌落,血液培养基上,菌落呈β溶血,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两极浓染的长椭圆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确诊为巴氏杆菌。

(五)治疗

1.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0 mg/ 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上午一次,连用5d。磺胺嘧啶钠5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下午一次,连用5 d。

2.电解质多维,全群饮用,每100 g本品溶入200 kg水中,连饮5 d;严重情况下,可加倍使用。

3.严重病例可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樟脑、VC、VB、能量合剂等,1次/d,连续3~5 d。

4.全群鹿只肌肉注射巴氏杆菌高免血清,成年鹿60 mg/次,幼鹿30 mg/次,必要时12 h后可再注射一次。

(六)预防

由于梅花鹿保持着一种野生习性,发现疾病比较困难,易被忽视。因此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诱发本病。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是消除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当环境改变,如气候突变、长途运输、饲料改变时以复方新诺明、板兰根冲剂、柴胡注射液、小儿感冒冲剂等药交替口服进行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引入新鹿带入病原。加强饲养管理,重视鹿群防寒与保暖。环境和用具要及时彻底消毒。提高鹿群的营养水平,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及时清除粪便,防止草料发霉变质。重视免疫接种,每年春秋两季给鹿群接种巴氏杆菌灭活苗2~3 ml/只。

猜你喜欢

鹿群出血点出血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鹿群赛跑
Mutually Beneficial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圆斑鹿的等待
圆斑鹿的等待
茸鹿草地放牧技术措施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