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
——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例

2017-04-04何礼文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管天保管护

何礼文,乔 明,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文县 746400)



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
——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例

何礼文,乔 明,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文县 746400)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原则,完善了管护的各项管护制度,规范社区共管组织,扎实有序推行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保障社区村民积极参与管护并在管护过程中得到实惠,确保了白水江保护区天保工程集体林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发挥了社区村民在天然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主导作用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3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保护区是国家天保工程二期实施的重要区域,是甘肃省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区内的集体林同样承担着生态保护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生长地的强大生态功能,但是社区集体林管护一直是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的焦点所在,通过长期的积累与摸索,保护区的同仁们创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发挥社区村民参与管护的主导作用。

1 集体林基本概况

保护区内天保工程实施区,按照功能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全部为国有林,集体林主要分布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以试验区居多。工程区地处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区境内,涉及文县、武都区的9个乡(镇)。共有70个行政村327个合作社31984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保护区下设6个保护站1个大熊猫驯养繁殖场。工程区集体林总面积为8.898万hm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46.68%。集体林林地面积6万hm2,全部为国家级公益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66.80%。

由于保护地位的重要性和自然保护区性质的特殊性,虽然属于天保工程实施范围,但与其他天保工程实施单位相比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保护区集体林没有参与林改,各村集体林面积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社区村民思想文化差异较大。如何按照国家天保工程管理的要求,管理好社区集体林,规范天保专项资金使用,一直是我们天保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 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由于辖区各地差异大,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也是在摸索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各社区的特点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的探索中,经历了3个阶段。

2.1 传统管护模式

把集体林和国有林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把全区6个保护站管护范围,包括国有林和集体林,细化为14个责任片,每个责任片设片长1名,根据责任片面积大小和管护难度,配备管护人员,以基层职工管护为主,机关人员分解到各个责任片参与管护为辅,将管护任务逐一落实到山头、人头,明确了管护责任,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提高了管护质量。同时管理局统一在各村社聘用护林员参与管护。这一阶段制定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细则》,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局与保护站、保护站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集体林管理的各类责任书。优点是管理体系成熟,责任明确;缺点是林区面积大、战线长,在职工人员少,管护难度大,社区村民资源利用一直在持续,管护效果不理想。

2.2 创新与探索

通过天保专项资金下拨到村级管理,各村建立独立账户,明确“管理局-保护站-村委会-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责任,以管护效果和经费兑现挂钩的方式层层签订和落实责任各自责任。同时,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组织专人到四川理县学习天保集体林管理模式,组织保护区内集体公益林研讨会,在保护区选择两个试点村调研,帮助社区实施项目,为他们更大限度的参与管护提供便利,编写《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体公益林管理手册》。结合社区共管机制,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本村的集体林管护工作并从中收益,使村民在集体林管护的主导作用逐步彰显。

2.3 新管护模式

通过典型村的调研和试点,制定和完善了《天保工程(二期)集体所有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实施细则》(试行),并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了3次修改,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修订了管理局与保护站,保护站与村、村与森林管护队、村与村民的合同模板,完善了保护成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使之更有可操作性;通过社区共管,积极开展节能灶具发放、修建节柴灶、水源地保护与利用、经济林管护便道建设等项目。指导各村成立专业护林队,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管护,由村委兑现管护费用,促使村民自觉管护的意识不断加强。管理局还组织培训班,对村级管理人员和管护人员进行了资金管理、巡山管护、责任落实、安全教育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村民自主管护的能力和水平;各站对辖区村天保集体林管护中全程进行监管和考核,管理局组织审计、财务、资源管护等科室人员的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各站,检查指导资金使用和管护工作,查缺补漏,确保专项资金运行,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目前,各村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村民自主管护体系,保护区天保集体林管护形成了“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管护模式。各村依据本村管护面积和人口状况,实行村民全民管护与专业管护相结合的管护方式,突出管护主题,体现薪酬原则,使天保(二期)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惠及全体村民,充分调动了村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3 研究结果

面对庞大的社区人口,我们调动社区村民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管护成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1 调动积极性

通过创新天保集体林管护模式,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管护措施不断加强,天保国有林和集体林森林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生态效益显著。

3.2 组成青壮年专业森林巡护队

由各村青壮年组成的专业森林管护队伍,并配备专业装备,指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共建和资源巡护与监测工作当中,为我区创建全国示范保护区和社区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保护区辖区内70个行政村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森林管护队伍,在管好本村集体林的同时协助管护本村周边的国有林,通过巡山护林,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协助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各村的专业管护队员还积极参与保护区巡护监测、野外红外相机安置等工作,协助收集资料,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3.3 社区共管见实惠

辖区各村社群众从管护天然林资源中得到了实惠,转变了观念,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盗伐林木、盗运木材、非法收购木材、盗猎野生动物、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基本得到控制,群众积极主动自发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救护野生动物的现象不断增多,实验区边缘林线由八、九十年代的后移变为现在的林线前移,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3.4 多途径引进项目,促进社区村民增产增收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依托村社,积极争取和实施社区共管项目,合理使用公共管护资金,促进集体林管护效果和社区工作的发展。

3.4.1 实施社区项目,促进管护效果

通过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积极合作,为李子坝村、关口村等典型村实施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工程、道路硬化、生态保护展示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协助制定和完成管护规划,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共管工作的开展,在增强天保集体林管护的同时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便利。

3.4.2 合理使用管护经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根据天保集体林在资金管理的要求,提取公共管护资金用于村级管护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关口村,利用村级公共管护资金,分别修建了3条宽约3米,长度约12.5 km的集体林管护便道,提高了巡山查林的效率,也为村民更加高效的经营和管理自己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园提供了便捷服务。同时,根据各村管护效果和资金使用差异,在保证70%的资金用于管护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公用资金用于当地村级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支出。如保护区内玉垒乡的冉家村,是文县乡土戏剧“玉垒花灯戏”的重要传承地,该剧种传承至今已300多年,是文县独特的民间戏剧,被列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多年来希望修建一座“玉垒花灯戏”戏剧文化传承所,苦于资金缺乏一直没有修建,该村集体林管护面积小,公用管护资金不足,考虑到该村的文化需求,从全区提取的公用管护资金中调剂1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建设,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乡土戏剧的传承提供了帮助,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好评。

4 结果总结

村民转变了思路,由单一依靠森林资源,“吃山靠山”的传统生活习惯向多举措发展林果业和林下种植、养殖业、务工输出和积极参与管护的转变,从林木盗伐、毁林开垦、过度采集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实施者转变为天保集体林的主要管理者。为进一步发挥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我们通过持续为农户提供农林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村民成立特色农林合作社,各村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产业,发展茶叶、木耳、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天麻、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养蜂、土鸡养殖等产业。目前,保护区已形成了李子坝村绿茶、七信沟和关口村的“熊猫蜂蜜”等在当地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对树沟和关头村的木耳、香菇品质优良,销量稳步增加;刘家坪、丹堡河的优质核桃和板栗等的特色林果产业也已逐步发展壮大,部分农户自发联合起来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林果业品牌,并通过电子商务搭建了网上交易平台,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致 谢 本论文能够成功完成,要特别感谢白水江保护区六个基层站在天然林保护中发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过程,也要致谢各个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一线的默默付出,感谢保护区全区社区居民的积极、主动的投入新共管模式。

[1] 曹爱军.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参与式社区共管调查研究[J].前沿,2008(9):147~151.

[2] 陶传进.环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张可荣,等.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4] 宋桂英.森林资源社区共管的脆弱性研究[M].兰州大学,2008.

[5] 陈俊荣.森林资源社区共管的产权问题研究[M].兰州大学,2008.

[6] 全祺玮.协议保护:调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新模式[J].北方环境,2011(12):27~30.

[7] 陈丽芬.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5):26~29.

[8] 蒲云海,朱兆泉,邓长胜,等.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在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 [J].湖北林业科技,2015(2):40~44.

The Leading Role of Community Villagers i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Taking the 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HE Li-wen QIAO Ming TENG Ji-rong WANG Jun-liang ZHANG Xiao-yi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Wenxian 746400,Gansu,China)

In the Gansu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into Baishuijiang characteristics,resonrce distribution situation,and the way of forest management. The Gansu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mproved the forest protect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ed community co-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promoted implementation of nature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work orderly and firm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that makes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to everyone, the protect forest area to the home, the fund use by village, the funds use supervise by the station,therefore ensuring community villagers able to get benefit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making the 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 be protected effectively and the community villagers play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collective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The Gansu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ature Forest Protect Project,the Leading Role of Villagers

2016-11-22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四川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

何礼文,从事林业科学技术工作。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2.028

S761.9

A

1003-5508(2017)03-0120-03

猜你喜欢

共管天保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把孩子带入书的海洋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如何搞好临夏县天保工程二期中的森林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