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背毛木耳轻简化大棚棚膜结构改良

2017-04-04柯丽娜张志鸿吴振强赖碧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耳片原基漳州市

柯丽娜,袁 滨,张志鸿,吴振强,赖碧梅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3005)

白背毛木耳轻简化大棚棚膜结构改良

柯丽娜,袁 滨,张志鸿,吴振强,赖碧梅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3005)

分析传统毛木耳耳棚结构存在通气不良、耳棚温度和湿度难协调等问题,总结改良轻简化大棚棚膜结构的措施,不仅提高了白背毛木耳质量,也方便二潮耳管理。

白背毛木耳;棚膜结构;改良

Abstract: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greenhouse forAuriculariapolytrichawere analyzed, such as bad ventilation, difficult coordin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improving ways for simplified greenhouse film structure were proposed, which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Auriculariapolytricha, but also be convenient for the second flush management.

Keywords:Auriculariapolytricha; greenhouse film structure; improvement

毛木耳又称白背毛木耳、黄背毛木耳等,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1]。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白背毛木耳墙式栽培模式引入漳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栽培技术日趋成熟,目前漳州市已成为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2-3]。由于白背毛木耳墙式栽培模式简单易推广,一直沿用到现在。但传统的毛木耳耳棚结构存在通气不良、耳棚温度和湿度难协调等问题,导致毛木耳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极大影响到毛木耳的栽培效益,也限制了白背毛木耳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毛木耳耳片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漳州市农科所针对毛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毛木耳耳棚棚膜进行改造,效果较明显。

1 白背毛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背毛木耳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2~30℃,出耳最适温度18~22℃。漳州地区生产白背毛木耳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装袋接种,10月上旬完成所有的装袋、接种工作,之后进入养菌阶段。割口开袋出耳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持续到11月中下旬。11月前后漳州地区正处于冷热交替、天气多变的秋冬季节,偶有干燥的北风或冷空气来临,空气较干燥。此时白背毛木耳正处于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对光照、湿度、通风等条件很敏感,干燥的北风极易造成耳基形成困难或已形成的耳基干枯死亡。所以协调控制好光照、湿度、通风及温度等因素相当关键。

2 传统耳棚存在的问题

漳州地区生产白背毛木耳采用“太空包”墙式栽培模式。顶覆盖物有3层,内层用塑料布,中层用废旧毛毯或谷壳,外层用遮阳网,耳棚四周大多用黑色塑料布和遮阳网两层材料覆盖。在毛木耳栽培季节拉起四周薄膜,通风性能好,可较快降低棚内温度,放下薄膜又可与外界隔离,保持棚内温度、湿度。但无法同时有效协调湿度、光照、通风与温度的关系,难以满足白背毛木耳生长需要,不能获得高产优质白背毛木耳。

2.1光照与湿度难以协调

传统毛木耳耳棚四周覆盖物自然垂下时,棚内光线偏暗,适宜菌丝生长阶段,但毛木耳开袋后需要散射光和一定湿度才能刺激原基形成。此时期必须将黑色塑料布拉起一定高度,使光线透过遮阳网形成适当强度的散射光,刺激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在耳基形成分化关键时期,经常遇到干燥的北风天气,而耳基分化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和湿度,若为了增加光照而拉起黑色塑料布,由于干燥北风极易造成耳棚内空气湿度下降,菌袋表面干燥,导致耳基形成困难或已形成的耳基干枯死亡;若为了保湿而不拉起塑料布,棚内光照不足,耳基难以形成,或光照弱耳基形成量过多,导致菌包营养供应不足,耳基分化不正常,均会降低耳片质量。

2.2水分难以控制

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对水分非常敏感,在干燥的北风天气要喷水,水量少难以有效增加棚内空气湿度和保持菌袋料面湿润;水量过多,容易在袋口形成积水,导致耳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或引起病害侵染。

2.3温度与光照难以协调

在原基形成或分化时期,经常会出现冷空气南下的天气,此时耳棚需要保温,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刺激。传统栽培方法要放下黑色塑料布和遮阳网,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造成棚内光线非常弱,难以满足毛木耳生长的需要。

3 耳棚棚膜改造技术要点

为了解决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或分化关键时期的光、温、水、气的矛盾,改进耳棚四周的覆盖物,应用黑色防渗土工膜作为耳棚四周覆盖物,在其顶端1 m处改为可自由控制的黑色膜,同时与黑色膜并行加上1 m宽的透明塑料膜,即耳棚上部1 m高由黑色膜和透明塑料膜2层覆盖物组成。在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当棚内光线不足、耳棚需要保持一定温湿度且不需要通风时,可将顶端黑色膜拉起让光线通过透明塑料膜照射进来,形成适当强度的散射光。该方法可根据实际有效协调湿度、光照、通风与温度,避免了不利天气对木耳生长的影响,从而可获得高产优质的白背毛木耳。

4 棚膜改造的优点

4.1耳片质量好

传统栽培方法耳棚光线不足,在弱光或接近于黑暗的环境条件下,耳片质量差,表现为颜色浅,为淡红色,耳片较薄,腹面绒毛细而短;晒干后,表现为紫红色,绒毛黄白色,售价较低。采用改造的耳棚栽培,棚内光线较强,在毛木耳生长阶段减少通风,光照仍然可以满足木耳生长的需要;温度高、湿度大可加大通风;在连续阴雨天一直保持通风状态。其耳片质量好,肉厚、颜色深、柔软,绒毛粗而长;耳片晒干后,表现为紫黑色,绒毛白色,售价高。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出耳环境的光照强度,生产出质量好的耳片,满足市场的需要。

4.2有利于二潮耳管理

由于第2潮耳生长一般在1-4月,此时的温湿度较低。为了保持棚内一定的温湿度,四周棚膜在第2潮前期一直处于放下状态。由于需要光照促进原基形成,传统耳棚难以满足木耳对光照的要求,需要不定时掀开棚膜,增加光照,这样费工费时,又容易造成棚内湿度太低。而采用改造的耳棚,可同时满足光照、温度、湿度的需求,二潮耳管理方便简单。

[1]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郭福泉.2011年漳州市农业农村调研文集[M].漳州:漳州市文化出版局,2012.

[3]张丹凤,郑丽珠,陈国平,等.白背毛木耳 43-28胞外多糖的提取与纯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61-17462.

(责任编辑:刘新永)

ImprovementonsimplifiedgreenhousefilmstructureforgrowthofAuriculariapolytricha

KE Li-na, YUAN Bin, ZHANG Zhi-hong, WU Zhen-qiang, LAI Bi-mei

(ZhangzhouInstituteofAgricuh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63005)

2017-06-06

柯丽娜,女,1982年生,副研究员。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星火项目(2016S0023);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

10.13651/j.cnki.fjnykj.2017.06.017

猜你喜欢

耳片原基漳州市
印 玺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印 玺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