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国肾脏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型体系
——基于多组学图谱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分型研究

2017-04-04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免疫性肾小球分型

构建我国肾脏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型体系
——基于多组学图谱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分型研究

肾脏疾病是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大慢病之一。我国肾脏疾病具有自身疾病谱特点,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尿毒症的最主要的病因,严重危害我国人口健康,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迄今为止,由于对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发生及其发展分子机制认识不足,使得其诊断仍停留于临床综合征和病理形态学诊断水平,缺少有效的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方法。不仅如此,由于在发病机制认识上的局限,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缺少靶向性病因治疗手段,大多数治疗仍停留于经验性治疗水平。因此,系统研究探索新型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标志物,构建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和分类体系,是提升我国肾脏疾病整体诊疗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我国肾脏专科的优秀研究团队,以及我国著名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的支持下,开展《基于多组学图谱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子分型研究》项目。将“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新型疾病分子标志物,构建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体系为主要目的,从(1)基于临床表型的多组学图谱的构建;(2)源于多组学分子分型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3)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分型体系的构建和临床转化应用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项目将利用已建立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大样本生物标本库和前瞻性研究队列,在获取患者全基因组图谱的基础上,结合肾脏组织的多组学图谱,采用多阶段整合及荟萃多维度整合分析策略,根据患者特定的临床表型、肾脏病理表型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和发展变化情况,抽提出不同组学层面可用于患者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的特征谱,并通过肾组织和尿液验证,获得新型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单组学分子标志物和多组学分子网络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构建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体系,并开展独立前瞻性队列验证;最终转化为可支持临床精准医疗决策的数据平台。

研究团队中包含了 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 个国家重点学科,2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 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 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 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 支军队科技研究创新群体。主要研究骨干含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2 名。团队成员在免疫性肾脏疾病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和分子标志物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支持,具有突出的交叉学科研究能力。

本项目的成功立项,将有望构建我国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多组学图谱;建立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型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分子分型理论和研究的知识网络,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精准医学研究大数据平台,并为我国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医学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本项目的完成将取得一系列临床实用性好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肾脏病的发展,并有望在该领域研究跻身于国际一流水准。此外,本项目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将在国家重点研发项计划“精准医学”专项的统一安排下,同其他项目进行数据共享,为我国精准医学的创立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刘志红

南京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医学院

猜你喜欢

免疫性肾小球分型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