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黃秋葵春提早栽培技术规程*

2017-04-03王海洋施庆华陈建平蔡立旺王永慧孙艳茹

上海蔬菜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秋葵秋葵荚果

王海洋 施庆华 陈建平 蔡立旺 王永慧 王 为 高 进 孙艳茹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苏盐城224002)

黄秋葵,别名秋葵夹、羊角豆,属锦葵科黄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食嫩荚为主,叶、芽、花和种子亦可食用。黄秋葵食用口感润滑,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嫩荚中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高,嫩荚的汁液中含有果胶、多聚半乳糖、半乳聚糖、阿拉伯聚糖和黄酮等多种物质,具有增强身体耐力、抗疲劳和强肾补虚的作用[1~3]。目前,黄秋葵在江苏地区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江苏沿海地区春季气温低且回升慢,秋葵嫩荚上市较迟。为了解决夏季嫩荚集中上市造成的阶段性过剩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在早春利用穴盘育苗、地膜覆盖等春提早栽培技术,可将嫩荚上市时间提前到5月中旬,较普通露地栽培提早上市2个月左右,填补了初夏季节秋葵鲜荚的市场空缺,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 品种选择

选用长势强、早熟、耐寒、抗病、果形好、荚果颜色深绿且光滑顺直、成品率高的高产品种,如苏秋葵1号、苏秋葵2号、新东京五角、台湾五福、绿闪、长绿、清福、绿星、美丽五角等。要求种子千粒重50~60g,发芽率在85%以上。

2 育苗

2.1 穴盘与基质

3月中旬在大棚或小拱棚内采用72孔穴盘基质育苗,穴盘孔深6~7cm,孔直径4~5cm。选用专用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每m2基质中加入50%多菌灵80g,浇足水,充分拌匀备用。播前晒种2~3d,随后用百菌清或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10min,将种子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遍,继续用25~30℃温水浸泡24h,然后置于28℃恒温箱内催芽,80%种子露白后播种。

2.2 播种

穴盘内装填2~3cm深基质,压实,穴口留1cm空间,喷足水后播种,每穴播2~3粒,随后覆盖基质,刮平后加盖地膜。70%种子子叶出土时揭膜,防止高温烧芽烫芽。

2.3 苗期管理

通过揭盖草苫和通风调节温度,大棚或小拱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15~18℃。出苗后基质水分蒸发较快,易缺水,晴天需每天喷1次水,每次浇水达到穴孔的一半即可,以保证适当湿度。齐苗后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壮苗标准为苗龄30~35d、3~4片真叶、苗高9~12cm。

3 移栽

选择无黄萎病或黄萎病发生轻的田块,4月中旬结合整地每hm2撒施商品有机肥15t、三元复合肥600kg,翻耕均匀。挑选壮苗移栽,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中等肥力田块每hm2定植52500株,上等肥力田块每hm2定植45000株。移栽时先覆盖黑色地膜,可增加采光吸热提高地温,还可抑制杂草生长。然后用小型专用开塘器按行距80cm、株距25~30cm开穴,放入苗后壅好根。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喷洒50%丁草胺乳油1000倍液防止杂草生长。

4 田间管理

4.1 温、光、水管理

黄秋葵属短日照植物,喜光,整个生育期要求光照时间充足;性喜温暖,耐热怕寒,种子发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为26~28℃,日平均温度低于17℃则影响其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发育不良;黄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结荚期水分充足有利于荚果发育,反之则植株长势变差,荚果品质变劣[4]。

4.2 肥料管理

(1)追施蕾肥:秋葵吸肥能力强,生长前期应以施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但如追肥太早,植株前期营养生长过旺,造成徒长,也不利于多开花结果。植株现蕾2~3台时,结合中耕每hm2施尿素112.5kg、三元复合肥(15-15-15)150kg。(2)重施花荚肥:秋葵进入开花期后,生长旺盛,需肥量较大,要求科学施用氮、磷、钾肥,以磷、钾肥为主,不可过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初花期每hm2施尿素112.5kg、三元复合肥(15-15-15)225kg,以后根据植株长势每隔25d施用1次壮果肥,每hm2施尿素150kg、三元复合肥(15-15-15)300kg,一直施至采收完毕,以防植株早衰。采收高峰期过后或植株长势不佳时可施用磷酸二氢钾500~600倍液等叶面肥。

4.3 保花保果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遇低温时黄秋葵易出现落花落果现象,可用25~30mg/L防落素或2~4,D 20~25mg/L涂抹柱头来刺激结果,坐果率可提高至90%左右。药液浓度应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高温时取下限,低温时取上限。

4.4 整枝

秋葵以主干结果为主,植株下部长出的枝叶只能留1台,其余剪除。开花结果后,应及时剪除老果和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当植株生长过旺时,可摘除主干45cm以下侧枝,剪除弱枝和过密枝叶,以控制植株长势,增加光照和通风;当植株生长过弱时,可采取灌水、追肥等措施促进其生长结荚,并避免荚果变硬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4.5 防旱、防渍、防涝

江苏沿海地区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遇台风、暴雨、冰雹时,应及时排涝降渍、扶理植株,并补施肥料,做到水伤肥补,促进其生长恢复。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病害

黄秋葵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和炭疽病等,采取种子消毒、避免连作等农业措施预防,可选用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5~7d喷1次,连喷3次;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应及时防治蚜虫。

5.2 虫害

黄秋葵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地老虎等。(1)蚜虫:每hm2悬挂黄板450张、蓝板450张诱杀,每半个月更换1次;每hm2安装广谱变频杀虫灯1盏诱杀;也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2)地老虎:地老虎常咬断秋葵苗主茎,造成缺苗断垄,可在播种后7~9d秋葵开始出苗时撒施毒饵诱杀。毒饵配制方法:用当年新鲜、有香味的菜籽饼50kg加50%辛硫磷乳液0.25kg,拌匀后盖塑料薄膜闷5~6h即可,每hm2施用毒饵187.5kg。蕾期、花期和结荚期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等,可选用52.5%安保乳油1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1200倍液、阿维菌素加功夫5000倍液、亮泰、福戈等药剂防治。

5.3 草害

黄秋葵苗期和蕾期采用人工除草,结荚期单、双子叶杂草可用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防除。

6 采收与保鲜

6.1 采收

黄秋葵嫩荚生长速度快,易老化,应在花后5d左右采收,此时色、质、味最佳。采收过早,嫩荚小,产量低;采收过晚,荚果纤维化程度高,品质变差,影响食用价值,并且影响后续坐果。(1)鲜食嫩荚采收标准:温度较高时荚长7~10cm,横径约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约1.7cm。(2)加工嫩荚采收标准: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荚长8~9cm、横径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加工,嫩荚长都不可超过12cm。盛果期每天清晨采收1次,采摘时用剪刀剪,不可用手掰,以免出现残果。黄秋葵茎、叶、果实上都有毛刺,皮肤被刺后奇痒,并会出现红肿脱皮,因此采摘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采收初期每2~3d采收1次,中期可每天采收1次,后期3~4d采收1次。

6.2 保鲜

刚采收的嫩荚由于生理作用旺盛,会消耗本身较多的营养物质,应及时食用或加工,否则需进行保鲜处理。将嫩荚放入塑料乙烯薄膜(0.02mm)保鲜袋中,并放入保鲜剂,置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min左右荚果可冷却至10℃。在7~10℃、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条件下可保鲜10d,5~7℃可保鲜15d,1~3℃可保鲜30d。若嫩荚远销外地,需在清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中,再放入纸箱内,放于2~5℃冷库中保存待运[5]。如嫩荚色泽发暗、萎软变黄,则不可再贮藏。

7 留种

黄秋葵进入开花期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为防止抑制生长和降低荚果产量,先结果的下部荚果不宜留种;植株顶部荚果不易充分成熟,即使成熟籽粒也不够饱满,品质差,也不宜留种。应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健壮植株中部结的籽粒饱满的老熟荚果(荚果外壳黄褐色,有裂沟),采摘后经晒干、脱粒、精选后,装入布袋中贮存备用。

[1] 王君耀,周峻,汤谷平.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4):316~317.

[2] 方晴霞,金戈.黄秋葵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医药导报,2004,23(9):675~676.

[3] 任丹丹,陈谷.黄秋葵多糖组分对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2010,31(21):353~356.

[4]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3725.

[5] 高振茂,高冠亚,杜丽红.天然佳蔬黄秋葵的营养与食用方法[J].上海蔬菜,2005(2):76~77.

猜你喜欢

黄秋葵秋葵荚果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纤纤秋葵淑女指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秋葵小炒
秋葵就要这样种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