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天水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2017-04-03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天水市重点项目十二五

王 鹏

(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局)

囗生态建设

“十二五”天水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王 鹏

(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局)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主要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涉及7县区,总面积859.16 km2,水土流失面积799.7 km2,占93.1%。5年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1.9 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8.59%。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重点项目 治理成效 天水市

1 项目区简况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涉及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家川等7县(区)。项目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 000-2 100 m。气候类型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1℃,年均降水量491.7 mm。地貌特征以梁峁山地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绵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项目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沟壑密度3.6 km/km2。项目区总面积859.1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99.7km2,占93.1%。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560 t/km2。

2 项目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的5年间,天水市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1.9 km2,其中,新修梯田13 355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 530.43 hm2,经果林1 253.2 hm2,种草169.42 hm2,封禁治理5 354.1 hm2;修建谷坊79座,配套田间道路176 km。总投资19 685.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 560万元,省级配套2 966万元,市县配套94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18.8万元。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后劲,增强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稳定解决了群众的粮食需求,为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水土保持成效明显。

2.1 生态效益

重点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据测算,项目区的治理程度达到78.59%,林草覆盖率提高4.6个百分点;完成的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年可拦蓄地表径流1 114万m3,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46.5万t。

2.2 经济效益

据调查,新修梯田比坡耕地年可稳定增产1 125 kg/hm2。“十二五”期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新修的13 355 hm2高标准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150.24万kg,经济林果增收2 538.96万元,项目区农民群众人均净收入不断增加,可促进22 935口人顺利脱贫。随着各种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

2.3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项目区的生产力水平,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使农业生产逐渐向科学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打造了高标准治理样板,为周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

3 做法与经验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重点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加强领导是关键。天水市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作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县乡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明确重点、细化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及时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组、水保技术人员包点的管理运行机制。各县区为了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完成,进一步健全和创新技术人员包规划、包设计、包质量、包验收、包管理的“五包”责任制,加大了行政推动和技术服务力度,形成了水务局长直接抓、水保局长天天抓、技术人员蹲点抓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广泛开展宣传,赢得社会支持

重点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持续发挥效益,农民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是关键。为此,天水市将宣传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以及召开村民大会、张榜公布项目工程情况等方式,面向社会各界、面向农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广泛支持。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行使其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搭台、后续产业跟进唱戏”的工作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整合相关项目,全力推进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

3.3 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重点项目能否发挥预期效益,工程质量是关键。天水市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规划思路,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后续产业跟进、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规划设计到位。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调研,逐图班进行复核,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二是技术服务到位。工程开工实施后,及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深入一线,按照规划设计指导企业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标准不走样;三是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工程招标投标制、财务报账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合同制、投劳承诺制和项目公示制;四是督促检查到位。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督查各项制度落实及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3.4 创新发展理念,完善产业配套

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能否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完善产业配套是关键。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耕地撂荒现象严重。针对此,及时组织调研,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一些人口稀少区域,加大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给一些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五年间,天水市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共流转土地4 456 hm2。对一些农民种田热情高的区域,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大力推广新修梯田土壤培肥技术、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等,提高耕地收益。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梯田+药材(连翘、党参、半夏等)、梯田+果园(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清水薄皮核桃)、梯田+大棚蔬菜、梯田+畜牧养殖等新型产业模式,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田间采摘等,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3.5 整合各类项目,突出规模效应

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能否形成规模效应,整合项目是关键。天水市坚持因地制宜,除整村整山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外,把水利项目、交通项目、扶贫项目等统筹整合,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强力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建设全方位治理、立体式开发、大规模推进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示范工程,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一次性治理,后续产业一次性开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存在问题和建议

4.1 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坡面治理,沟道治理薄弱;二是配套道路建设标准低,土路多,砂石道少,排水设施不完善;三是单位治理面积国补投资标准较低。

4.2 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建议继续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发展经果林与生态林的基础上,增加淤地坝、乡村道路建设等治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作用。

S157

C

1008-0120(2017)02-0030-02

2017-05-10

王 鹏(1982-):男,助理工程师;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741000

猜你喜欢

天水市重点项目十二五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