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三农”新跨越

2017-04-03潘海平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农战略农民

□潘海平/四川省农业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三农”新跨越

□潘海平
/四川省农业厅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民,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就是要打牢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突出农业产业优势,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生态宜居就是要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使农村的发展和生态得到科学布局和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就是在农村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诚信、遵法律、讲文明、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民;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创造文明和谐美丽的发展环境;生活富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1 因地制宜,科学搞好乡村振兴规划

规划是引领,是发展方向。四川省农村人口多,其中仍未脱贫的人数多,深度贫困的比例高。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1 20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160元,是城市居民收入的1/3,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少,特别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大,抵御自然、市场和政策的风险能力差;农村的社保、医保、金融等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但农业仍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四川农业仍长期处于弱质地位,困难和问题不少。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四川省的省情出发,科学合理地搞好发展规划,特别是“三农”优先发展的规划,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各地都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速四川农业农村的发展,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要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

2 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

四川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超过60%,对四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农村的各种设施落后,基础薄弱,农村享受的社会资源和公共设施少。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十九大精神和《农业法》,落实中央、省的各项惠农政策,形成稳定长效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开支占整个财政开支的比重,并逐渐与国际和发达地区接轨,使比重达到10%以上,且按中央要求明确新增的财政收入也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3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川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必须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仍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重点,是第一要务。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的各项改革,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离,规范经营权合理流转和入股经营;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好农业农村的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农村的资产、财务等管理,加快建立农村金融、医疗、救济、低保、社保等制度,努力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打破体制障碍,调动农民积极性,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 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四川的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狠抓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素质化;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强化科教兴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把体力型农民培养成技术型农民,把生产型农民培养成经营型农民,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守诚信、尊法律、讲文明的新型劳动者;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节约型农业、智慧型农业和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5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广大农村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努力搞好“三村”和“四好村”建设,强化村民自治,县、乡、村务公开,协调好农村的各项工作;搞好村级直选,合并农村基层机构和设置,减轻农民负担,试行乡镇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水平,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的法律保护;合理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长期稳定扶持农村的各项政策,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6 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川农产品商品率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必须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精品战略和名牌战略,突出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产地标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断提高;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提高他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壮大他们的经济实力,通过帮助他们不断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搞好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来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逐步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7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农村农业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农业生态破坏严重,掠夺式生产使地力不断下降,相比之下,四川农业生态更为脆弱,各种灾害,特别是山地灾害严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减少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不断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

8 科学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川农村贫困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转移农村人口,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五个统筹”,加快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休闲观光、第三产业、生态农业等,有计划地将工业、制造业、中小企业逐渐向县城和乡镇转移,使广大农民直接参与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对于实现城镇化条件较好的农村乡镇,要科学规划,率先进行全城镇化试点;通过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新型城镇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四川省国民经济的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9 强化农业执法和服务体系建设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农业法律法规众多,事关农业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稳定,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按《农业法》等要求强化四川各级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服务,依法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把农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依法治农水平;同时,强化种业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与监测预报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10 坚持与时俱进,真抓实干

农村的问题多,困难大、任务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优先搞好“三农”工作,始终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并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和服务水平;完善发展规划和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新和完善各种机制,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体地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认识和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尽快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是统筹农村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和“双带”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选好带头人,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基层政权;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农民明白自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实践者,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到伟大的实践活动中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出策出力。

12 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

农业是基础,也是弱质产业;农民苦,是弱势群体;农村落后,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和战略实施的领导,建设好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建立责任制和追究制,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把农民增收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大事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永远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保持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加速建成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社会公平和谐、城乡高度协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三农战略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