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陆区域城镇化进程中民众收入实态探析
——基于忻州市三个县域为中心的考察

2017-04-02张文俊

关键词:城镇化民众生活

张文俊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政治·法律

内陆区域城镇化进程中民众收入实态探析
——基于忻州市三个县域为中心的考察

张文俊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产物,益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化驱动下,深处内陆省份的忻州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忻府区、繁峙县和五台县依赖各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其城镇化发展,民众收入明显增加,但在此进程中,受市场因素及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制约,民众收入增收步履维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观念,使社会中的个体“人”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民众收入及生活质量。

城镇;城镇化;忻州地区;民众;收入

近代以来,在西方在华势力、西方文明及中国城市内在发展需求的相互作用下,中国城市化具有了现代意义特征,城市化进程也较以前加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得到迅猛发展,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在某种意义上,它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式的城市化,而是别具特色的中国城镇化道路。中国城镇化道路不仅是外来因素作用的结果,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和外在体现。可见,城镇化对人类社会进步大有助益。如此一来,城镇化建设就不是一种形象工程,它的目标是为增进人类福祉。而人的幸福美满首先在于物质生活的富足,实现这种富足的前提是要在普遍范围内增加民众收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只有增加民众收入,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才能有所改变,人的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才能有所推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区域城镇化的步伐。

由此,城镇化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较为青睐的现代化选择路径,同时亦是现代化的一种动力。然而,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省份而言,城镇化是否确实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究;城镇化是否对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商榷。为此,笔者选取忻州三县,即忻府区、繁峙县和五台县为考察样本,试图揭示在区域城镇化进程中民众收入的实态究竟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民众收入陷阱,并对一些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一、忻州三县城镇化进程中的民众收入实态

什么是城镇化?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解释。从人口学角度看,城镇化是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向以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在城镇集中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从地理学角度看,城镇化是劳动力和消费区域向城镇集中的过程。经济学家秦润新认为:城镇化是一种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过程;是以一种自然、原始、封闭、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为一种以现代工业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并以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过程;是对居民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素养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1](P18)这个诠释较为全面,但在本文考察对象中对城镇化的界定,主要指的是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在城镇聚集,以及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过程。

在厘清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三县的城镇化建设与民众收入之间的关系。忻府区是忻州市政所在地,是玉米主产区。其城镇化发展主要依赖于忻州的市镇建设或市区扩展,随着地级市建设,忻府区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因忻州市拓展需要,忻府区能够提供大量土地,许多农地转化为市政用地,当地民众亦转化为市民,他们中很大的一个群体因为失地,只好脱离农业转向其他行业,但并非完全转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由于忻州的城市化与山西其它地级市相比仍十分滞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有限,城镇化发展根本吸纳不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只好另谋出路。如忻府区的张家庄村,随着忻州市的城市化建设,许多土地被用为交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民众收入有所增加,由务农时代的人均年收入3000元增至6000元,生活水平有质的改善,衣、食、住、行较前大有提升,但土地减少了,物价又在上涨,大多民众失去收入来源,且得到的土地补偿款实用价值日益减弱。当然少部分民众在城镇化建设中受益,他们对目前的生活水平较为满意,但十分担忧未来将何去何从。他们觉得就业空间有限,且亦不太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①

繁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玉米和杂粮,兼之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挖掘黄金为名,号称“黄金万两”县,黄金开采使周边地区收入大增,城镇建设亦有发展,不过整体来看,长期以来县域人均收入800元左右。此后城镇化得到大力发展的原因是铁矿石的大规模开采。自1998年以来,县区大规模开采铁矿,县域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忻州市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域。2000年以来,繁峙的城镇建设有了崭新变化,不仅摘了贫困县的帽子、成功申请到国家级卫生县城,而且收入有了质的改变。②如只有5000人左右的岩头乡年收入突破5000万元左右,其下辖的偏远山村大明烟村人口只有200人左右,年收入竟达到百万元,人均收入由以前的300元增加到8000元左右。当地村民收入大增后,不愿再务农,纷纷在县城买房,进入城镇生活,使土地荒废。③不过,自2010年以来,由于铁矿受市场影响,价格一再低落,矿产无法开采,经济不仅大受影响,而且民众收入锐减,人均亦只有1000元左右。④在这样一种情景下,民众生活十分艰难。又如繁峙城郊村古家庄,距离县城2.5公里,本村人口920人,外来人口2000人左右,该村土地是县城最为肥沃的农田,耕地较多,人均耕地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6亩,人均年收入1500元。随着县城城镇化拓展,耕地有所萎缩,2000年左右人均耕地3亩左右,人均年收入9100元。近几年,因物价上涨,农产品价格低落,人均年收入为5200元,但在消费支出中因教育和医疗支出较大,家庭生活并不宽裕。⑤

五台县亦属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它的城镇化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铁矿开采,另一方面得益于旅游资源。自从五台山旅游资源开发以来,五台县通过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较忻州市其他区域发达。但由于旅游的季节性明显,旅游产业链单调,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狭小,所能创造的就业条件和增加的收入极为有限。矿产资源亦在2006年左右才开始开采,但其开采量不及繁峙县,只限于少数区域,加之后来铁矿价格大跌及旅游环境受损,矿产资源仅开采5年多就被叫停。如其所辖豆村镇既受惠于旅游发展,又得利于铁矿开采,城镇化建设成就显著,不再是以前的商贸集镇中心,而是集商贸、文化、旅游和娱乐为一体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民众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1500元增加至2015年的6300元,近八年时间收入翻了近五倍。⑥古城村距县城1公里,人口2000人,县城的初、高中都在该村,村民以靠近县城优势或搞客运或租赁房屋为生,兼种地,但土地很少。随着城镇化扩展,耕地大量减少,务农民众只能在县城及其附近打零工。2000年人均收入900元,2005年人均收入1500元,2010年人均收入2000元,2015年人均收入3000元,2016年人均收入6000元。⑦城镇化在发展,民众收入看似在增长,但因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民众的实际收入并未有质的改观,只是在社会整体进步的大环境中,他们亦享受到了社会文明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福利。

二、民众收入困境的分析及其应对

近年来,忻州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虽取得明显成就,农业人口大幅减少,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但是,城乡民众收入却难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很难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民众收入差距拉大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持续上升,但城镇和乡村的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消费水平差距也在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暴富现象凸现,这一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容忽视。城乡收入拉大,造成乡村经济贫乏,乡村民众收入逐渐降低,对乡村经济缺乏信心,进而形成了“懒散不劳动”的社会心理和现象。据调查,乡村80%的年轻人想进入城镇享受优质的生活条件,却不愿凭自己的劳动获得这种优质资源,只想通过一些千奇百怪的方式甚或投机取巧、谋划走捷径拥有美好生活。⑧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很难用一些强制手段得以改变,可以通过推进教育、加强乡村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教化等措施,改变观念,产生多渠道的创业或就业条件,增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缩小城乡民众生活差距。

(二)在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有些人,尤其是一部分年轻人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积极进取,千方百计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而另一部分人则碌碌无为,总是想通过某种捷径获取财富,比如政府的救助或他人的捐助,而不是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条件,获取收益。导致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产生。⑨

城镇化进程中,民众价值观的变化、世界观的扭曲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良性运作。一些人唯利是图,不愿脚踏实地辛勤劳作,试图通过欺诈、非法集资、套取国家贷款等手段提高收入,一旦稍遇挫折,生活便面临困境。⑩对于人心异化的问题,只能通过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教育来扭转,继承并发扬优良的生活传统,打造健康的社会个体。只有保证人格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作,进而保证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三)被城镇化结构的乡村民众难以融入城镇生活,难以达到城镇化生活水平 农民虽进入城市,但仍游离于城市之外,很难真正融入城市,这使得被城镇化结构的农民难以市民化,农民和市民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时”的不平等现象。⑪由此造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的尴尬境地,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素质相对较高,贴近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却面临着能力与期望失衡的问题。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在城市实现安居亦是农民工十分迫切的需要,可是其收入难以在城市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长期租赁条件最差的房子,接受城市最底层的生活待遇。这使得他们没有安居乐业的安全感,没有城镇生活的舒适感,对城镇化有着种种陌生和不安。对于这些不可避免的生活难题,政府要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进城的“托底”机制,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2](P225)

三、结论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三农”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即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水平能有显著提高,确实实现“小康”。中国绝大多数是农村,农村人口比例占绝对优势,如何让农民增产增收,摆脱贫困,不仅对党和政府提出了考验,而且对社会也提出了考验。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确实有大幅度提高,生活已步入小康,但是,对于内陆的偏远山区而言,农民的生活虽在社会整体进步的潮流下有所改善,但未有质的改变。不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纷纷涌入城市,他们的收入比在农村时来源多,且有所增加,从区域整体生活水平看,民众收入有显著增加,但又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的收入不仅难以持续提高,甚至连就业的机会亦不曾得到,更何况城镇所具有的一些浮躁、社会病态等问题对民众收入增收亦起着消极作用。因此,保持风清气正的社会面貌尤为重要。固然,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镇化取得显著成效,但民众的灵魂却日益被腐蚀,这对生产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更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要发展,民众生活也要提高,重在社会教化和教育的普及,实现教化和教育最好的手段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和普及,要达到此目标需借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良精神,采取宽严相济的办法,规范民众言行,端正民众生活态度,在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中塑造“健康的人”,从而科学合理地提高民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注释:

①受访对象张某.男,54岁,初中文化,农民,为该村村支书之弟,受访时间2014年6月15日.

②受访对象何某.男,60岁,大学文化,县政府官员,受访时间2016年10月8日.

③事实上,当地的土地产量极低,只能种杂粮,连高寒作物玉米都无法存活,土地不能灌溉和深根细作,亩产只能达到80斤左右,如果靠土地为生,只能勉强度日.

④受访对象杨某.男,60岁,初中文化,村支书,受访时间2017年4月10日.

⑤受访对象康某.男,73岁,初中文化,曾任村主任,受访时间2015年9月1日.

⑥受访对象刘某.男,75岁,小学文化,曾任该村会计,受访时间2015年7月20日.

⑦受访对象张某.男,55岁,初中文化,该村村民,受访时间2016年8月10日.

⑧受访对象刘某.男,75岁,小学文化,曾任该村会计,受访时间2015年7月20日.

⑨受访对象闻某.女,40岁,大学文化,忻州市劳动局工作人员,受访时间2016年11月3日.

⑩受访对象高某.男,35岁,大学文化,繁峙县银行职员,受访时间2016年10月20日.

⑪受访对象张某.男,49岁,五台古城村民,在太原以打工为生,受访时间2016年10月25日.

[1]秦润新.农村城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潘培坤,凌岩编.城镇化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赵晓洁〕

Analysis of the Income of the People in Inland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ree Counties in Xinzhou

ZHANG Wen-j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06)

Urbaniz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ocial life.In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Xinzhou urbaniz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Such as Xinfu District,Fanshi county and Wutai county,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which depends on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and resources,people's incom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But,people's income is impeded by some negative phenomenon accompanied with the process of market factors and urbanization.If we want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we should focus on changing people's ideas and making the individual develop healthily,which will naturally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own;urbanization;xinzhou areas;people;income

D691.9

A

1674-0882(2017)05-0012-04

2017-08-07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忻州地区城镇化建设对民众收入影响之研究”(2013041063-05)

张文俊(1983-),男,山西繁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史。

猜你喜欢

城镇化民众生活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家乡的城镇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