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7-04-02郭莉莉

时代农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电子商务岗位

郭莉莉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

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进入到了发展的高峰期,目前全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也已经由电子商务营销取代了传统营销模式,这也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基于这种现状,各大高校也随之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倍增,但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仍然招不到人,高校毕业的电子商务学生很多没有对口就业。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培养的专业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这也就需要高校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改革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企业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需求,只有明确了岗位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1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人才培养目标太过宽泛,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岗位针对性,就业方向不明确;②教学方法守旧,以理论为主,造成技能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2 校企合作制定岗位需求

电子商务在兴起过程中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扩展到商业运营、移动平台、新媒体、跨境电商等,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都学到精,就出现样样通、样样不精的情况,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就要根据就业方向,有所取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需要结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制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就要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分析、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论证,获得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要求,并据此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同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同时兼顾职业素养的协同发展。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与企业合作建设优质核心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涉及范围广,已经成为一门大的学科,以往的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所以需要从专、精的角度去完善教学体系,重新定义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通过细分专业方向,电子商务岗位划分的越来越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就越来越强,学生不需要学得多,只要掌握一技之长,便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核心专业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所必需的核心专业课程,调整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针对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标准时,与企业专家合作,组建研究小组,根据企业的典型岗位,制定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任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2)实施多元化过程考核制度。以能力考核为主,改变考核评价标准,采取项目化教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方式通过过程化、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等多元化方法。在考核过程中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行业标准,针对一些核心专业课,可采取以证代考形式,通过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替代原来的理论考试,或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替代原来的理论考试,以上的考核制度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所学到的职业能力水平。

(3)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实践经验,而教师的实践能力又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去实践、挂职,或参加专业能力培训来提升。学校也可以从企业引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或担任某些课程的兼职教师。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想追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就要与企业建立合作、细分专业方向、建立优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多元化考核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等途径,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的人才。

[1]许祥鹏.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吴韬.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商,2015,(8).

[3]王洪敏.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构建[J].才智,2013,(1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电子商务岗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子商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