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2017-04-02廖洪富

时代农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廖洪富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新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影响,主要是借助新媒体的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以及交互性等优点,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顺势而为,从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使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元化。新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快捷,也更加多元化。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获取信息的同时,并逐渐向网络延伸扩展。信息也逐渐从传统单面的表达方式,向多视角转变,由静态表现形式向多元化与动态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技术获取信息的潜意识与角色等,也由被接收变为主动搜索。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更多不良信息与无用信息,以极快地速度影响到大学生,进而间接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使交往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多以匿名的方式来交流,这种方式相继减少了其他个体或者社会因素等干扰与影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而且言论自由和彼此进行思想交流。大学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BBS、短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获得一种从没有过的满足感。但是随着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使得现实中彼此的交往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3)使人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化。新媒体的优势具有快捷性、内容丰富且多等优势,并且逐渐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大学生的学习更灵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用拘泥于传统的书本与课堂,通过互联网等搜索引擎、论坛等来学习。不过新媒体受知识、经验与思维方式局限等限制,不善于选择海量信息,在批判与鉴别方面有着很大的弱点。此外,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导致学习能力降低,更不利于知识的积累。

(4)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现。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创设了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同却能够展现自我个性的舞台。在这个开放性与虚拟性的空间里,大学生可以淋漓尽致不受约束的展现自我个性,通过MSN与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表达自我的情感,更好地展现自我的个性。不过因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会忘却自己对个人、他人以及社会等所应承担的责任。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的开放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拓宽。新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承载量大、速度快、立体化、覆盖面广以及互动性强等。因此,新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更利于宣传的主动性与快速性,增大宣传范围,有利于思想、理论以及政策的传播,克服传统教育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为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教育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丰富。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以及网络论坛等,这些多样性的网络多媒体形式,凭借着灵活性与快捷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与手段,并且显示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大学生借助新媒体,不用再收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借助网络等途径,可以及时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3)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改进。新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传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灌输学习转变为自主阅读方式。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可以更广泛、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或者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大学生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信息源进行恢复,及时反馈和再创造信息。新媒体环境下,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受教育者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更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4)新媒体的虚拟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两者之间的界限,被新媒体技术彻底打破。换而言之,新媒体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新媒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每个人都擅长隐藏自我的真实情况,都可以尽情表现自己和发表见解。这种情况有助于教育者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心态,从而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对其中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效果。

(5)新媒体的平等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距离的拉近。新媒体的使用具有平等性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更多情况下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属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意过多的向老师袒露心声,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具隐蔽性,从而保证双方在人格、权利与地位等方面保持平等性,有利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彼此的信任,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3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媒体,并且重视发挥新旧媒体的作用。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形式。因此各大高校要对其高度重视,并且利用报纸与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的同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补,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的高时效性、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通过开辟论坛等,对当下的热点话题与时政进行探讨与分析。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梳理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鼓励学生沟通交流,以期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把握教育主动权。首先要重视其具有的先进性,并且一次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不断宣扬具有社会主义特性的意识形态,充分利用生动、活泼、形象以及具有直观性的新媒体素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主体性鲜明,要具有思想相、知识性以及人文性等特性,而且运行具有快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容纳海量的信息,并且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最终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3)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增强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与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站、手机短信、博客、微信以及腾讯QQ等,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这一现状,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媒体资源,以互动、体验、引导以及渗透等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实现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统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广泛利用教育手段,不断弘扬当下的主旋律教育,并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最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想方设法利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应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此,高校应当重视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学习,关注网络中的信息与言论,了解网络思想动态,并且做出客观的评论,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顺应潮流形式的发展,并结合当下网络潮流方式中的语言或者交流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填充,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更多的高校学生理解和应用接受。

4 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下,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思想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各个高校一定要不断创新教育,采用网络、微博、微信以及QQ等形式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1]王婧.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要[J].高校理论战线,2011,(5).

[2]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

[3]周红霞.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J].电子制作,2014,(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