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2017-04-02朱恒伟

时代农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企改革课程

朱恒伟,张 琦

(德州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Java是目前发展迅速并应用广泛的编程语言,尤其在手机、服务器和车载终端设备等各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以及后续阶段学习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车载终端应用开发、服务器开发等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面向企业需求时运用Java语言来开发应用软件方面担负重要角色。

1 Java课程现状分析

Java作为一种重要开发语言,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以前的Java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是详细讲解各种语法知识并通过编写固定程序去讲授如何应用,学生通过练习和做题的形式去加深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具体实践性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教学创新性和效果展现都有一定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选用还是采用传统规划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与企业最新需求有偏差。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经验,无法真正展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市场方面都不能形成良好互动,造成培养目标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

(1)整合和扩大现有教学资源。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指导,学校企业联动,培养本专业适应行业需求的专门性人才。吸纳企业优秀教师,参与学院课程改革项目,引入企业文化、专业技术体系、项目实践案例、企业师资与教育云等资源,共建开放式大学生课程实践和项目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产学结合、协同教育的长效合作机制。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与专业课程共建,推进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校两级支持专业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改革项目尤其是校企合作课程改革项目,并对课程改革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条件,学校鼓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导师联合制定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规范,并支持开展引进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ava课程设置以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及相关企业对课程的总体要求来拟定创新型课程任务,并通过走访、调研相关院校相关课程尤其是项目化改革的课程具体实施情况,学习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理念。和企业一起讨论明确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制定Java课程总体设计及建设思路。在校企合作方面,通过对企业对学院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教材教辅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扶持,学院和企业联动共同打造应用新型及跨专业交叉人才,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通过和相关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从企业引进或者自建适当的教学案例,实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校企联动共同推进提高学生参与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并依据Java课程总体设计及建设思路做好课程的具体建设工作和实施环节,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工作,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通过与企业专家和同学科老师学习交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学科知识,并通过企业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利用项目化教学理念组织学生上课,每次课以创新型项目的形式展开,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练、练中做的形式迅速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根据课程自主设计创新型项目,并积极申报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做好竞赛指导工作。

(4)持续推进并完善各项教学手段。定期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同行交流、企业反馈等形式及时改进并适时整改,更新教学方法及完善教学环节。定期进行项目化课程考核,以项目展示或是课题汇报的形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前期工作部署,继续进行项目化课程实施与改进,并展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根据前期课程实施情况与上课效果,并结合上一学期已结课学生的反馈意见做好Java课程的持续改进工作,这样边实施、边反馈、边改进找到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最优运行方法。

通过同行交流、企业反馈等形式,继续更新教学方法及完善教学环节,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总结Java课程项目化运作建设与实施情况,并适时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去。

3 结语

以校企合作背景下,探索新的课程教学制度,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学院和企业联动共同打造应用新型及跨专业交叉人才,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1]李瑞生.Java教学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8).

猜你喜欢

校企改革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改革备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