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2017-04-02

时代农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基础实训微信

文 静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作为培养制造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那么如何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培养出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必须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机制制造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引进课堂势在必行。

1《机制制造基础》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学时有限。《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阐述工程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机械零件的毛坯成型方法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金属及合金的基本原理、钢铁热处理基本原理及其工艺,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和用途,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建立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毛坯的制造方法,制订加工工艺规程与合理选用毛坯的能力;掌握几种典型零件的基本加工方法及工艺性要求。本课程要全面学习讲解需要160学时左右,但根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需在56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抽丝剥茧,找准重点,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即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较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各教学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并且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名词术语多、概念多、内容繁杂、凌乱难学。对于刚入校的高职学生来说,其理解、观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知识基础差、实践经验不足,学习难度比较大,没进过工厂,没见过热处理、冷加工等,甚至不懂得如何测量零件及判断其是否合格,这极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技能水平,又要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需要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贯穿起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规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 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采用现场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素养。对于新生来说,在每个学期初,学校都会组织入学教育,其中包括专业认识专题讲座和下企业参观,专门聘请学校专业带头人或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生灌输专业理念,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制造业背景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第一个十年制造强国战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并把学生带进企业参观,让他们直接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理念,树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未来肩负的使命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素养。另外,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学校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安排了1~2周的认识实习,在授课之前,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人师傅,分组分项目为学生边讲边演示,由于学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了校企合作单位,这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经过1~2周的循环练习后,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也能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内容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表达出来。由于刚入校的学生缺乏工业基础知识,对于较抽象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传统的板书教学很难将课程中的繁杂内容讲透彻,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将听觉和视频结合起来更能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这在教学上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不仅要系统的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生产知识,还要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积累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工艺案例来解释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并把这些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另外,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制作成动画库或收集相关视频教学资源,把文字、图片等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讲手工铸造的工艺流程时,可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或收集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把法兰盘的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制作成动画并配上声音讲解演示,把法兰盘从制模、入箱、填砂、取模、合箱、浇注、开箱、取件等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整形象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3)增加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课教学后,及时的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教育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训课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把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放在实训教学中完成。目前,由于受到教学课时和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高职院校的实习时间和资金投入均不足,没有建立起《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实训基地。此外,鉴于实习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生产秩序维护和安全方面等问题,校外课程实训实习主要以学生到生产企业现场参观、记录和听讲座为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还不被允许。因此,这种实训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机械制造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训安排上,要明确和完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为实现培养本专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便利。

(4)采用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了解先进制造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社交应用软件微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服务于当前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之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丰富性、使用便携性等特点也为服务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基础。同时,学生拥有的智能手机数量也近百分之百,如果能够把教学和智能手机中的微信app相结合,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显著提高,特别是针对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工作的展开,更是需要与最新的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找到乐趣,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教学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学生关注在制造业中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如数控达人、金属加工、机械美学、数控机床等订阅号。浏览各种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视频,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另外,利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也可进行课堂互动,教师结合课程设置相关微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这样能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也促进了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微信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以及新型教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

3 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下,如何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是每个机械专业教师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改革,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交替,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掌握技术前沿信息,并把此通过新型技术手段传授或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提升综合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1]黎震.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魏效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

[3]苏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猜你喜欢

基础实训微信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信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