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2017-04-01张慧芳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同学

张慧芳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张慧芳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探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影响人际交往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际交往;大学生;因素;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往往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化,如果这种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就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并不是十分了解,对现代社会中各种关系的认知还处在形成阶段,其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学会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成长、成才。

1 大学生间人际交往的本质内涵

人际关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和行为倾向。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则不仅会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可能还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惑[1]。

2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受人际关系困扰的百分比为46.09%,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总人数的37.39%,在同朋友相处上行为困扰较严重者占6.09%,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很严重者占2.61%。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和朋友的关系不牢固,时好时坏,往往处在一种起伏波动状态之中;行为困扰较严重者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谈;行为困扰严重者对于人际交往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交往障碍。这类学生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高傲、冷漠,脱离了群体生活[2]。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比较显示在校男女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这里将着重分析一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考查,可分为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2.1 同学关系

在大学里,学生的人际交往,最根本的就是同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学生都要一起上课、自习、休息、娱乐等,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往往是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寝室关系在同学关系中非常特殊,也容易出现障碍。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宿舍关系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在同学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宿舍也是各种生活交往摩擦发生的主要集中地。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使得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导致各种冲突,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致使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发生的复旦大学宿舍“投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与任课老师及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关系,也是大学生的另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实质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任课老师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态度,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喜好,也会受到他们与任课老师关系的影响。如果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情谊,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大学生与任课老师关系僵化,就会影响到他们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有些学生与辅导员关系不好,存在矛盾,在性格上往往桀骜不驯、偏激执拗,影响到个性的良好发展。

3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3.1 文化因素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其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个人习惯、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之空间距离过小、交往频率过高等,因而在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因各种不同意见而发生或轻或重的情绪抵触和行为冲突。例如,语言、文字、意义符号等信息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民族情感和倾向、教育程度的差别等等。在大学校园里,南北方同学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有很多不同,回族和汉族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差异。

3.2 社会因素

3.2.1 家庭环境因素

(1)家长严苛的要求。有些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显示自己的权威,孩子们一旦达不到他们心中的标准就打骂孩子,过分干预孩子们的生活以至于孩子们在家中感受不到自由。因为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所以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2)家长过分限制自由。有的家庭家教十分严厉,不允许他们随意外出,规定孩子回家的时间,让他们待在家里学习,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和受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性格变得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

(3)家长过于宠溺。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娇宠,迁就子女。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会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养成自私、蛮横的性格,经常表现出嫉妒的心理。

(4)家庭关系不和。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造成家庭气氛紧张,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不安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如胆怯、自卑、冷漠等不良心理。

3.2.2 学校环境因素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老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当老师无故批评、否定学生,会让他们产生羞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另外,许多老师还未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和治疗,以致产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因此,老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3 个体心理因素

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成长经历,在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大学生在心理上往往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排他性,对于与自己性格和生活习惯有较大不同的同学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融洽。其次,心理上的不成熟。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认知的成长阶段,各种价值观念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未完全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无法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理性,往往使一些小摩擦激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当前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这种家庭背景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有时做事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于宿舍的集体生活,有些大学生一时还无法适应,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最后,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独立生活过,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父母的照顾。进入大学之后,在独自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经验和技巧,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妥善处理,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

4 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措施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成长和个性发展,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走向社会、迎接挑战。因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测试,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通过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来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人际关系心理、情感心理等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作用,增加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缓解学生内心矛盾和冲突,使陷入人际交往困难的同学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其人格,定期开展个性培养活动与专门的社会实践,开设人际关系必修课程,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了解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范围。不仅有利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的发展[3]。

4.2 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马克思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各方面文化知识,特别是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宣传资料或是图书资料来进行学习,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其次,学生应该学会看待差异,学会理解、包容与尊重,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大学生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培养自己积极的情绪,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美,善于结交、善于表达、善于处理矛盾[4]。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良好的交往品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做到自信。自信是促进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际交往中人格魅力的闪光点。一个善于交往的人必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把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在对方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大学生要学会克服自卑心理,以自信促进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其次,要做到真诚,一个人要想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赢得别人的友谊,真诚是必须有的品质[5]。只有以诚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喜欢虚情假意和夸夸其谈的人。“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模式越来越复杂化,如果这种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就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对其在生活、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以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1]王涛,席波,王翠丽,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33-534.

[2]朱君,赵雯,刘增训,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65-267.

[3]杨志军.方法总比问题多:名师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张信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陈艳萍,刘珺鹏.浅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与自我调适[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0.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ZHANG Hui-fang
(School of History Tourism Cultur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daily lif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tatu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cultural factors,socia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interpersonal relation;college students;factor;measures

B844.2

A

〔责任编辑 王东〕

1674-0874(2017)04-0077-03

2017-02-16

山西省教改项目(一般)[SJG201375]

张慧芳(1981-),女,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同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