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语文“慢慢走,不着急”

2017-04-01冯小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冯小红

【摘 要】语文教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同时对提高学生素养、素质和能力又有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高考分数要求。但为了功利目的,语文教育走向了快而无效的怪圈。我们认为,学好语文应关注增进师生情谊,注重积累,养成良好习惯和细细品味这四个方面,希望在慢行中学好语文。

【关键词】慢行;学好语文

木心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为慢生活,“爱”就显得深情而专一。但时下浮躁时代,人们期望今天多学语文,明天就学好语文。没有选择、咀嚼、消化和吸收,学生除了能记住一些碎片化知识,再没有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又个性地发展。从这两点看,语文教育对素养、素质、能力是有要求的,如此说来,语文教育就不能急功近利。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有学者说:“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学好语文要“慢慢走,不着急”。

一、慢慢增进师生情谊——学好语文的感情基础

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好的教育是好老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好老师对学生才德影响很大,但学生要“亲其师”才“信其道”。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但深厚感情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这就要求老师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慢慢增进师生情谊,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感情基础。

增进师生情谊,要做到“悦纳”。所谓“悦纳”,是指愉快地接受对方。老师悦纳学生,就社会来说,给予教师充分尊重。就老师自己,一是明白自己职责是教书育人;二是做到有教无类,能得“英才”教是幸福,但即使不是“英才”,老师也要愿意把学生教育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三是心中有爱,爱己爱人。学生悦纳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外,更需要老师耐心,可从缩短师生距离开始。首先,老师面对学生时要微笑打招呼、讲课、布置作业和交流。真诚的微笑会缩短师生距离,使学生亲近老师,增进师生情谊。其次,融入学生群体。老师可多参与学生活动,如和学生一起跑操,运动会时做学生热心观众,春游活动时和他们结伴而行等,在活动中师生发现彼此的真性情,从而增进情谊。再次,面对德才不一的学生,教师也应有交往的艺术:理解顽皮淘气的学生,重视成绩平平的学生,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最后,面对犯错学生,老师要有平和宽容之心。老师对学生投入真挚情感,学生定会感受到。俗话说:日久生“情”,可亲、可敬、可爱的语文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让学生加倍热爱语文,享受学习,学习也就更有效果。所以,慢慢增进师生情谊,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感情基础。

二、慢慢养成好习惯——学好语文的有力保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那么学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多数高中生仍没有善学习和思维的好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高一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培养、督促。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希望学生能养成以下习惯: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因为字词积累有助于形成对语句的准确地理解和驾驭能力,从而更全面理解整篇文章内涵。②勤动笔墨读书的习惯。在预习课文或做题时“圈、点、勾、划”,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去抄录精彩语句或语段;写一些心得体会及评价。在动笔过程中促进思考,增加积累,自主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③朗读背诵的习惯。在教师督促下,朗读文学作品,并背诵必修一到必修五,《<论语>选读》中的背诵篇目,背诵小学、初中阶段的诗文,还要背诵适量课外名篇名段。良好背诵习惯的养成,有益于提高填空题的得分率,更是积累名篇中的语言和思想的精华,还丰富学生作文语言,又使学生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为个体素养的真正提高打下坚实基础。④整理知识的习惯。如把课堂中学到的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和各文体的解题方法进行摘记、整理。变成的系统知识,记牢,用活。这样学生就不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头绪,而是有的放矢,会答题。⑤善思质疑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独立思考、积极质疑的能力。对于一些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形成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据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坚持。所以,在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及时督促、鼓励和表扬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保证。新习惯要天天坚持,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想不优秀都不行。慢慢养成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有力保证。

三、慢慢积累知识——学好語文的现实基础

有人说,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一日无功。它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重在积累。语文是什么?我们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它的载体就是语文。学数理化,要考验你举一反三能力。学语文则讲究“举三反一”。它就是一个“笨功夫”,要求读得多,体会多,有了积累和感悟,然后有所得。

语文积累,很重要就是阅读积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底子其实就是书底子。我们学生虽然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多看课外书,但能把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课外书读完的又有几人?自己主动涉猎的又有多少呢?但学好语文,我们必须重视阅读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中提升语文素养。当然这跟提高语文成绩不冲突。周国平说:真正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教师,他抓起语文成绩来,也不会成问题的。我很认同这句话。当学生语文素质非常好时,我们可以通过应考阶段集训来提高成绩,这绝对可行。所以,对语文来说,阅读非重视不可。阅读,讲究持久性,日积月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阅读,也讲究随意性,不能急功近利,喜欢什么就可读什么。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可以,读金庸的也可以,见识一下网络小说也未尝不可,只要是读书总归是好的,以你的兴趣入手,比什么都重要。当你有一定阅读基础,你对阅读有一定兴趣,这时候你读书的品位也就上升了,整体的语文素质自然提高。慢慢积累,特别是阅读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现实基础。

四、慢慢品味,学好语文的关键

据说,在阿尔卑斯山入口处,立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劝告旅人放慢速度,一路欣赏前行。其实,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老师沉住气,严格按照母语教学规律办事,引导学生静心行走于文字中,慢慢品读,从中得到真情、真味。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抓好基础、阅读和写作三点。比如文言文阅读,因为时空差异,有些语言现象很难理解。到高中,如果也仅让学生识记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用法等,学生只能应付课内试题,新课标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的要求无法达到,如何在阅读中举一反三,提升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放慢速度,要让学生细品语言与情感,真正理解文意。比如让学生先读,读出感觉来,养成良好的语感;再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最后老师讲透讲精,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中去领会文章语言魅力和精神高贵。如果老师能坚持慢慢教文言文,让学生慢慢品味文言文,那么,三年以后,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具备古文素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连《史记》也能看得下来,更不用说应对试卷中的文言题目了。

现代文阅读、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任何答题规范、方法指导都是次要的。对于阅读,前提是学生能读懂,在阅读品味中体验美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对于作文,关键是学生有“墨水”。陆游曾跟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功夫”指的是会品味文学作品,会品味生活。有了对阅读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感悟和思考,写好作文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慢慢品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任何学习的目的都是从完善自身出发,但凡事“欲速则不达”,学好语文实在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泰戈尔有一句很抒情的话:“使鹅卵石至臻至美,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这话也可用在語文上,即学好语文需要细水长流。因此,我们认为学好语文应关注增进师生情谊,注重积累,养成良好习惯和细细品味这四个方面,不仅希望学生在高考中能有喜人成绩,更希望真的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学生能均衡而又有个性地发展。教育需要等待,学好语文“慢慢走,不着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