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是本土品牌的分水岭

2017-04-01牛一龙

汽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强国汽车质量

牛一龙

中国汽车由初期较低层次的制造阶段向内涵更丰富、更高层次的品质、品牌转变的过程中,培育并实践大质量理念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当电视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质量时,73岁的汽车情报老专家程振彪从沙发上猛地站起来:“太好了!”聘10年,直到70岁真正退休,又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在业内做些有益于社会和中国汽车的事,程振彪这位汽车情报老专家47年如一日地跟踪和研究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程振彪以《大质量观——中国汽车应有的质量理念》《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从大到强——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之路》《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口》等多部汽车强国系列研究专著而闻名国内汽车圈。

2002年,时任东风情报研究所总师的程振彪总结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结合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论证中国必须全力发展汽车工业以实现强国之梦,他出版的《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书,为迎接人世的挑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阶段汽车工业发展总体战略思路、若干重要战略措施以及实现跨越式进步的突破口。

2014年8月,他在长期研究和总结作者自身工作、生活阅历及学术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出版《大质量观——中国汽车应有的质量理念》,阐明中国汽车由初期较低层次的制造阶段向内涵更丰富、更高层次的品质、品牌转变和树立大质量观念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国汽车必须培育并实践大质量理念。

“再穷也不能穷了质量”

《汽车周刊》:近几年不少汽车频繁更新换代,以造型新颖——高颜值吸引眼球,但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够,市场结果或出现反常、或县花—现。您怎么看?

程振彪:实际上,奔驰、宝马等这些著名品牌汽车,其车身外形多年来并无根本性变化,这些厂家主要是在产品内在品质的创新提高和技术进步上做实实在在的事。我国不少自主品牌汽车至今之所以朱获重大突破性进步,还在于内在质量上的欠缺和差距,尤其是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质量水平是最重要的环节。借用一句“套话”,“企业再‘苦也不能‘苦了质量,再穷也不能穷了质量”,即使“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质量搞上去。

“决定企业效益是质量,不是速度”

《汽车周刊》:您提出的广义质量、大质量,有何现实意义?

程振彪:时下,国内汽车业都在议论企业微增长时代的应对之策。通过下面的粗略计算公式就能大致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

K=(AxF)x[Nx(1+V)]

K为企业当年或当期的總收益;A为一件(个或种)产品的名义(或理论)收益或价值;F为(相对)广义质量系数,其既表示产品一般意义上的品质好坏、可靠与否,也表示服务质量、品牌形象与影响力等等;N为上一年(或比较基准年、比较基准期的)产量,单位为个、件等;v为当年或当期产量增长速度(即为正或负的百分数值)。

决定K值大小的主要有两个参数,即F和v,F是决定性、关键性的。

一个企业,在整体市场增速下滑甚至不增长或负增长的情况下,若欲保持企业的总收益或创造的价值不变,还要有所增长,提高广义质量水平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国际上竞争力强的企业,走的主要是这种发展道路,一般都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市场竞争磨炼,质量已过关,质量系数通常大于1并稳定保持较高的数值水平。其收益通常也较高、较稳定,受整体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小。我国不少企业,眼睛只盯着(或仅期待于)N和V值的扩大及提高,忽视提升F值。

“质量差就没有第二次被海外消费者考虑的机会”

《汽车周刊》:您退休后为何这么关心质量,还出书吁请社会重视?

程振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市场竞争犹如战场,产品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破口,导致全局的崩溃和失败。

“产量是钱,质量是命”。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产量和利润而忽视质量,则无异于是“要钱不要命”,最后只能是“人财两空”。

这些年自主品牌汽车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品牌也不是靠广告宣传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的过硬质量和优质服务扎扎实实塑造起来的。质量是品牌发育成长的沃土,是品牌坚实的基础。质量基础越稳固牢靠,则品牌形象在消费者的心中就越深刻明确,品牌美誉度就越高。奔驰、宝马、大众等这些在全球市场叫得响的著名汽车品牌,无不是靠过硬的质量塑造而成。

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打入美国市场的案例,也说明质量对于品牌形象有多么重要。丰田汽车剐进入美国市场时,许多美国人认为它质量差,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初期阶段就因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而差点在该市场“翻船”。但经过数年不间断的努力,其质量不断提升,最终获得市场认可。韩国现代汽车当年也以低廉的价格为突破口进入美国,但由于质量跟不上,一度差点“打道回府”。此后,他们在质量上狠下功夫:持续改进,后来也被美国当地消费者所接受。质量差就没有第二次被海外消费者考虑的机会。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均在积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希望能将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

“有质量的发展和发展的高质量才是硬道理”

《汽车周刊》:质量为何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必须是质量才能强国吗?

程振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强大靠什么?当然是靠质量!当代国际市场是以质量竞争力为核心的,质量是占领国际市场的利器。各国国际市场份额的变化与其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在世界确立、“德国制造,质量卓越”的品牌形象。在60年代,日本也曾制定和实施质量救国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全球市场。70年代,韩国实施“质量赶超”计划,有力地促进企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0年代美国出台《质量振兴法案》,通过一系列激励质量创新的措施,同时还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几乎每年都由美国总统亲自为那些在质量上作出突出贡献者颁奖。终使美国在主导产业上再夺全球霸主地位。

中国要想从世界制造大国、经济大国变为世界制造强国和经济强国,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培育质量文化,树立大质量观。

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怎么理解?当时虽没说这里的发展是有质量的发展,但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他说的发展绝不是没有质量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其实就是有质量的发展和发展的高质量才是硬道理。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是一面镜子”

《汽车周刊》:不采用质量强国而用其他方式强国有什么问题?

程振彪:不是“3·15”才讲质量,而是应该天天、时时讲质量。每天都是“3·15”。我们一定要记取别人的教训,毫不犹豫地走“质量强国”之路。拉美一些国家深陷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教训深刻。这些国家在达到或接近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之前的发展方式也相当粗放,经济增长质量差,耗尽继续向上“冲刺”的能力。

与德、日、韩、中相比,拉美不少国家在物质条件上是很优越的,资源丰富,幅员辽阔,.生存空间大。但为什么还是被挡在了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门槛外呢?原因之一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缺少一些能激励和感染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东西”。在这些国家,人们比较安于享乐,生活比较懶散;对比自己强的国家有些崇拜甚至有依赖思想,缺少些独创精神;工作节奏慢,效率低,管理显得粗放,办事多抱着“差不多”的态度;整个国家比较缺乏质量意识和相应的氛围。拉美国家至今尚未培育出在国际上能叫得响的品牌。拉美国家迈不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坎,是我们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督促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价值的”

《汽车周刊》:在您的经历中,对质量记忆最深刻的有哪些事?

程振彪: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的二十余年间,我曾以一个德语翻译兼技术人员的身份,去德国出差总计有几十次。去过的工厂,无论是老广还是新厂、大厂或是小厂,车间都很干净明亮,可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不管是什么季节,厂房门窗通常都是关严的;厂房内,机器设备密布,物流交错,地板上很少见到有油污脏物。德国朋友说,车间要“一尘不染”,不是说老板就格外的关心员工的健康,而更多的是出于保证质量的考虑。因为精密机械(器)制造很忌讳灰尘或微小颗粒进入到机器内或飘到工件上,那会严重影响工件精度和质量。

所见工厂,内墙壁一般都刷白,工件摆放有序,更“娇贵”的零件还要置于带封盖的容器内,并采取多种多样的防磕碰伤保护措施。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负有特别的责任和承担特殊功能,在德国工厂这些人身着与普通员工不一样的制服,标志很明显,一旦有事,人们会很快找到他们,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相关质量问题。

听德国工厂质量部门经理讲授质量理论课时,以下几段堪称经典的话至今仍萦绕耳际:

“唯有产品的优良品质,才是商品的最好的广告”;“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质量缺陷或瑕疵将使数量打折扣。”在德国,人们在各个方面都奉行‘要么做得最好、要么不做的哲学原则。

猜你喜欢

强国汽车质量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强国有我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