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工作中的激励问题

2017-04-01王玉李丽

关键词:激励策略科研工作技术创新

王玉+李丽

【摘 要】论文通过分析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的需求、科研工作的特征以及激励要素等,提出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策略。对科研人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nee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incentive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centive strateg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lays a more active role.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研工作;激励策略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centiv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11-03

1 引言

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以下统称企业)未来发展、经济运行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近年来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把发展和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在安排计划、科研、调保工作时突出发展和创新的主题,加强团队建设,拓展各类人员的发展通道,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突出科研工作的主体地位,确立科研发展方向,制定激励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改善该所的科研手段、工作条件和环境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该所的科研工作保持了较高的活力,提升了创新发展的能力。

2 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建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认识水平还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考虑问题时,不能站在用户、行业、军方、国家的层面上进行技术创新。面对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和改革要求,习惯于用已有观念和科研模式开展工作,技术上难有突破。二是精神层面的激励不够。虽然物质奖励手段丰富了,但精神激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三是人员流动不够。人员的内部流动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带来新的工作挑战,保持工作的激情。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从激励层面去解决问题,毕竟科研人员是知识及技能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现行体制和政策框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程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成为必须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文章结合该所的实际情况,探讨对科研人员的激励问题。

3 科研人员的需求特征

科研人员的需求特征与其群体的个性特征有关,主要有以下普遍特征:

①希望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工作压力。就科研人员的主体而言,他们从事的是创新性工作,一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倾向于拥有较为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②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科研人员属于具有较高层次的群体,追求工作中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决定了科研人员特有的价值观念并且其奋斗目标明确。

③希望不断地学习和培训,而不是依靠熟练和经验工作。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科研人员仅仅依靠已有的经验和熟练进行工作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持续学习,与专业和行业发展同步,才能使自己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所以,科研人员更希望得到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4 科研工作的主要特征

①工作的创新性强。科研工作不是单一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未知和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的工作,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②团队合作是工作的基础。团队合作已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的工作方式。由于多学科、多专业间的广泛融合,往往一個重大项目或紧急任务的完成需要各个专业科研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团队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流动性强。出于对自己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考虑,科研人员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专业而不是企业,导致其流动会更加频繁。

④科研成果难量化分配。科研人员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科研成果大多是通过团队努力获得的结果,不易量化分配。

5 科研人员的激励要素分析

根据科研人员特点和工作特征,综合相关激励理论与实践,从激励效果的相对时效性,把科研人员的激励因素分为六类。

①创新能力因素。科研人员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作为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行业领域之间的竞争和原始创新的需要,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升创新能力。

②个人荣誉因素。科研人员的原始创新及研发工作需要得到单位和同行的肯定。荣誉感是一个有效的激励因素,是达到行业权威的重要条件。行业权威主要表现为行业中的话语权,以及对科研条件的获取、评审决策等。

③知识产权因素。科研人员是知识技能的主要承担者和创造者,除了考虑收入报酬以外还需要考虑知识产权因素。因为原始创新成果是科研人员辛苦劳动所得,会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产权分配,产权激励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因为知识产权分配不仅包括荣誉奖项,还包括相关物质奖励。

④企业环境因素。企业环境对人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影响很大。工作环境差会降低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企业环境不仅包括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外在环境,还包括自由民主、开放协作、支持创新、资源共享的企业文化条件等内在环境。

⑤收入因素。不置可否,科研人员的收入仍是最重要的需求。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衡量和判断。

⑥团队合作因素。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专业技术的交融,技术创新工作更加强调团队合作。科研人员的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合作与急智攻关。在科研团队中,没有集体成就的实现,个人的成就很难实现。所以要求科研人员在团队中必须处理好合作、共享、责任和利益等问题。

6 科研人员的激励策略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有效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原始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对科研人员进行激励,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技术创新,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6.1 激励原则

要充分发挥激励的效果,实现有效激励,首先就要增强激励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员工看到激励措施是公平的,激励才会起作用。比如为科研人员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同时,要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结合进行。

6.2 主要激励措施

职业生涯是个人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过程。我们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科研人员的价值观、科研能力、兴趣爱好等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让每一类人员都能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并通过有效的培训、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帮助科研人员不断取得成功。为此,该所根据不同业务层次和人员的结构,进行了职业生涯设计,按科研、管理、生产、保障等系列,每个系列又按4~6个等级设计了职业发展通道,并且科研系列的等级高于管理系列,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科研人员的交流培训。交流培训既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科研人员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1]。因此,为科研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交流培训计划成为重要的激励措施。但目前这种激励的效果还不是特别显著,今后应不断完善。

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科研人员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尽量为科研人员提供机遇和平台,承担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科研任务,可以激发工作热情,不断取得技术创新的成果。近年来,该所科研任务大幅增加,科研任务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这就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也注重给年轻科研骨干压担子,使他们在创新中实现自我。

建立目标激励制度。有目标才能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设立适度的工作目标是对科研人员的有效激励,特别是将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具体化,并在年度目标中体现出来,以此作为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的依据,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多年来,该所已经建立了目标激励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目标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在目标难度的把握上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没有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建立定期的科研成果表彰制度。追求荣誉和成就感也是科研人员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行定期的科研成果发布、交流和表彰活动,也是一种荣誉激励的方式。将荣誉授予取得成绩的科研人员,以表彰其努力结果,既有利于成果积累、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也满足了科研人员荣誉和成就的需要,是一项双赢的激励措施[2]。

逐步完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应培育开放协作、主动作为的精神,倡导知识分享、沟通无限的宽松思想环境,并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抓好,通过不断培育积极向上,富于創新的企业文化,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科研成果转化后所产生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科研人员,建立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益分配一方面可以让科研人员看到自己的知识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的进步。

7 结语

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构建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在某一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激励要素的复杂多元化考虑,提出了一些激励的认识,其中有的措施我所已在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的正在准备实施和探索。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还应进一步了解科研人员个体的需求差异,不断探索差异化的激励模式,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有效激励机制,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艳珍,付国华.技术创新激励路径的比较与选择[J].科技与法律,2012,97(3):5-10.

【2】廖中举,程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7):60-66.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科研工作技术创新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