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与认识: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老百姓眼中的八路军

2017-03-31

关键词:冀南鲁西抗战时期

徐 畅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印象与认识: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老百姓眼中的八路军

徐 畅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抗战时期鲁西冀南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直观印象是枪支少、武器差、行动秘密、生活艰苦、纪律严明、与群众关系好。老百姓对八路军人力负担感受是较重较繁,物力负担的感受是数量较轻、不强力征收。对1943年灾荒期间八路军急赈救灾和生产抗灾,老百姓印象深刻,心存感激。通过与其他军队的比较,鲁西冀南老百姓得出八路军与其他军队是不一样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与八路军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政治力量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鲁西冀南老百姓才无私支持八路军,而八路军也正是因为这种支持才得以在敌后发展壮大。八路军在鲁西冀南的发展过程,可以视为中共在敌后发展壮大以及中共与国民党力量大小和合法与否转换的一个缩影。

鲁西; 冀南; 八路军; 抗战; 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共在鲁西冀南①恢复党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建立革命政权,乡村老百姓与八路军接触日多日深,不仅对之逐渐形成印象和认识,而且这些表层、甚至是粗浅的看法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从而也影响了八路军在鲁西冀南的发展。现有论著中八路军与老百姓关系的零星表述②,虽然与本文有关,但是视角并不相同,本文意在利用口述史料和文献资料,探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印象和认识③,并冀此管窥中共在抗战时期发展壮大的原因。

一、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直观印象

抗战时期鲁西冀南老百姓对八路军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较为模糊和感性,同时印象也是多层面的,下面从五个方面简要叙述。

第一,枪支少,武器差,力量弱。据统计,1937年9月底,129师(385旅直属770团除外)枪支弹药统计如下:官兵9367人,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自来德枪539支,手枪93支,花机关枪3挺,重机枪29挺,轻机枪93挺,手机枪72挺,迫击炮6门,刺刀55把。步枪、马枪子弹43012发,自来德弹2872发,手枪弹6051发,重机枪弹23222发,轻机枪弹27361发,冲锋枪弹310发,迫击炮弹67发,手榴弹203枚,各种子弹共计102828发④。由此可见,抗战开始时八路军武器是何等之少。进入冀南后,尽管129师分支部队大量搜集民间武器,从日伪军手中缴获一定数量的武器,自身军工企业也有较大发展,枪支弹药逐渐基本自给,但是即使到抗战后期,武器质量落后于日军的局面,也很难说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四,与老百姓“关系好”。这是老百姓对八路军最为深刻的印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老百姓对八路军负担的感受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八路军不可能在鲁西冀南发展壮大,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老百姓对八路军的负担感受,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一)力役

挖道沟、拆城寨、掘地道是抗战时期鲁西冀南老百姓对八路军“力役”重要内容。

(二)赋税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鲁西冀南老百姓在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都给予八路军宝贵的支持,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对力役和赋税毫无怨言。

三、老百姓对八路军救灾的记忆

1941年春至1943年8月,鲁西冀南持续干旱,粮产大减,特别是1943年夏收几近绝产。是年8月,阴雨绵绵,断断续续下了七天七夜,鲁西冀南一片泽国。连续3年的天灾和日、伪、顽、匪掠夺,使得老百姓无以为生,吃糠咽菜,卖房卖地,卖儿卖女卖妻,逃荒要饭,流落他乡。虽然此时八路军力量还不足够强大,但却在控制区域竭尽所能,开展救灾,组织生产,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急赈救灾

(二)组织生产

放粮救济、运粮提成对于急需要粮食的鲁西冀南灾民来说,一则数量太少,二则也是治标之举,为了从根本上让老百姓度过灾荒,八路军还积极组织群众生产自救。

总之,从鲁西冀南老百姓零星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急赈救灾还是组织生产,八路军都尽了全力,老百姓心存感激。

四、老百姓比较之后的鉴别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有了比较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由于抗战时期八路军与其他军队在鲁西冀南同时存在,并且该区域也是长期饱受战乱之地,老百姓可谓阅兵无数,于是他们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将八路军与其他军队做比较,并且得出自己的认识和结论。

首先,中共和八路军抗日赢得了民心。

其次,八路军是与其他军队不一样的军队。

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按道理老百姓关于八路军的记忆应该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日伪军事斗争等,但是关于八路军老百姓最为深刻的印象却是他们态度好,与老百姓关系好,不欺负人。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既是因为日军的烧杀抢掠必然会激起老百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天然情感从而无须多谈,更是因为他们在比较之中有了鉴别,从而判断出“谁好谁坏”。

第三,中共和八路军值得信赖和依靠。

五、余论

注释

①本文所谓“鲁西冀南”,是指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德石路以南、漳河以北,以河北馆陶至山东德州卫运河为中心的鲁西北和冀南平原地区,包括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冀南区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鲁西北地区。

②参见齐武:《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9-74、100-132页;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冀南革命斗争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191-193、258-263页。

③中共抗日政府在鲁西冀南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和对敌斗争中虽居领导地位,但是真正与乡村老百姓接触多的还是八路军,在老百姓的眼中,某种意义上八路军基本等同于中共,所以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印象也基本上是对中共的印象,尽管两者尚有差别。此外,虽然总体上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印象符合事实,但是因为他们的观察是表面的,所以有时与实际情况也有差异。

④李达:《抗日战争中的一二九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页。

⑤张值江,男,76岁,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桑阿镇陈贯庄村民,2006年10月2日访谈。另,关于本文所利用的口述资料,有两点需作说明:(1)访谈均为笔者带领学生进行,有录音,因采访者众多,故不一一注明采访人。(2)口述资料因各种原因,真实性和可靠性总会受到质疑,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几乎所有人的记忆基本相同,那就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历史,用“记忆污染”、“选择性记忆”等很难解释得通。

⑥孟昭兴,男,83岁,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小寨镇孟贯庄村民,2007年9月30日访谈。

⑦王同学,男,82岁,冠县冠城镇前旺庄村民,2006年10月5日访谈。

⑨郭新有,男,75岁,河北省邯郸市邱县赵桃寨村民,2007年5月4日访谈。

⑩李玉堂,男,75岁,邱县邱城镇邱城北街村民,2010年5月2日访谈。

责任编辑 梅莉

Impression and Cognition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Perceived by Civilians in Western Shandong and Southern Hebe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Xu Cha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there were several major features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built by the wide perception of civilians in western Shandong and southern Hebei,which were recognized as disadvantages on weapons,fidelity in operations and disciplines,arduousness in life,as well as intimacy with indigenous residents. The civilians back then remained gratitude to the Eighth Route Army for their loose control on tax collection and their disaster relief in the famine period in 1943. In fact,it was on these evident behaviors that the civilians realized that the Eighth Route Army was a force trustworthy of relying on and was much superior to any other armed forces. Based on the impression and cognition perceived by the civilians in western Shandong and southern Hebei and their support, the army developed quickly and grew like a fireball that swept through the country. The growing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in western Shandong and southern Hebei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iniature of the expa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ehind the enemy’s rear lines and the legitimiz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estern Shandong and southern Hebei; civilians; the Eighth Route Army; the Anti-Japanese War

2016-09-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战争·灾荒·瘟疫——抗战时期晋西冀南地区历史研究”(09YJA770036)

猜你喜欢

冀南鲁西抗战时期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享誉桑梓的人民功臣——冀南抗战基层干部龙全贵档案资料研究
冀南地区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鲁西化工并入中化集团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鲁西黄牛代谢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为鲁西高塔硝基肥铺就“财富大道”
鲁西复合肥第一家配送站开业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