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7-03-31卢辉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渗透古诗词

卢辉

【摘要】教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时,存在重视基本涵义轻视韵味美感,重视课堂课授轻视自主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人文教育渗透作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人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3-02

古诗词隐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渗透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具备较高的审美因子和较强的艺术韵味,为小学人文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资源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古诗词的基本涵义,轻视古诗词的韵味美感;二是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缺少审美感悟,如果教师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及时实施人文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鉴于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分析背景,表现人文情怀

古诗词是作者依据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现状浓缩创作而成,每词每字均蕴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思想情感,具备深远的历史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的是再现历史,体验作者的真挚感情,表现人文情怀,通过各种文体的自由运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特征,继承并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求知欲望,喜欢探索未知、新奇的事物,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这一显著特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尽量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原因的理解,进而感受到作者之所思、所想、所感,跨越时空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了解古诗词背后隐藏的人文情怀。以讲授陆游的《示儿》为例,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点明诗人陆游身处的时代,该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等,引导学生形成知识脉络: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示儿》是其临死前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现了陆游“北定中原”的殷殷期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还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体验到丰富的爱国热情,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为诱发学生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分析古诗词背景时可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的形式播放收集、整理好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官化”并进行深刻思考。

二、理解内涵,体验文化情感

古诗词的语句具有精炼、准确等特点,诗句中包含着倒置、省略、对仗等多种写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古诗词中的词句含义与现在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常遭遇的“拦路虎”。由于诗人采取创作诗词的方式表现自身的真情实感,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时要能够逐渐充实自身的感悟,培养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促使其逐渐完善自身行动,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加快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意识和思想认识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感悟诗词文化情感。以讲授杜甫的《绝句》为例,整首诗由两组对仗句组成,看似一句一景,但经由杜甫复杂的内心情感所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该诗上联以四种明亮的颜色(黄、翠、白、青)构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并且对“鸣”这一声音的描写,表达出欢快的情绪体验。该诗下联以“万里船”这一空间与“千秋雪”这一时间相呼应,展示出杜甫广阔的气度胸襟,同时还以“含”字表现了风景如画、画中有情的境界。两相结合可知,整首诗表面上描写生机勃勃的场景,实际上抒发了杜甫内心的失落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重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情感,达到人文教育实施的目标。教师在课上要适时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豪感和成就感,肯定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朗诵诗词,感悟文化底蕴

適当朗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一,古诗词具有响亮而顺口的押韵感和丰富的节奏感,学生在古诗词朗诵中可以品味出语言的韵味,想象诗中画面。其二,朗诵古诗词会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延长学生的学习关注力,头脑会下意识地展开思考,手也会不自主地在纸上写写画画,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加深对古诗词的领悟和理解。其三,学生处于记忆的关键时期,听视觉等感官享受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水平。以讲授《敕勒歌》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配乐声中大声、反复朗诵,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眼前仿佛有一幅生动的敕勒川图景,耳边仿佛围绕着北方牧人雄壮浑厚的歌声,敕勒人民对家乡之爱、对生活之爱的热情感会很快感染学生,让学生仿佛身处其中,而北方民歌抑扬顿挫、流利顺畅等特征也就容易掌握了。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充分感受到朗诵之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朗读活动,如个人朗诵比赛、团队朗诵表演等,让学生在获取古诗词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探索学习,强化人文素养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逐渐把“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领悟,在自主研究中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以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全面掌握诗词的背景知识,自己也可以利用学习工具和相关资料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在课上多安排交流、讨论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利用工具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古诗词的课外阅读,如《送友人》(李白)、《送别》(王维)等,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增加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担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从各个方面为教师实施人文教育创造优越条件,教师也要在逐渐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借古诗词教学的时机,把人文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学课堂,真正把古诗词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把人文教育贯穿、渗透学生的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渗透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古诗词中的新年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