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插上“双翼”

2017-03-31周艳虹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翼网络平台课文

周艳虹

【摘要】运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综合学习的趋势。本文基于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前网络预习、课堂网络调控、课外网络阅读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网络 语文 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1-02

当前,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报告》提出:“与大众传媒的广泛接触,造成了读写时代与视听时代的冲突。成年人在读写的时代长大,孩子在试听的时代长大,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目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由此可见,掌握网络知识,运用网络这一有效手段进行语文学习已经成为新时期综合学习的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

一、课前网络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网络的便捷与全面成为当前人们查找、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掌握新知识时,喜欢到网上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文章的作者是谁,他写过哪些优秀的文章,与这篇文章相关的题材还有哪些,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等等。学生在课前先行学习,将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设定教学目标,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提前学习,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为课堂学习做铺垫。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课文歌颂的主人公邓小平认知过浅,对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可能略有所闻,但并不深刻。为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前,让学生到网上搜集邓小平同志的故事,如通过“百度百科”了解人物生平,听一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看一看影片《邓小平》……有了素材积累和认知铺垫,学生对文中“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对人们为什么因小平同志的离去而悲痛,才会发自内心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是师生解决疑问和学习困难之处的场所,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新知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前预习变得可知可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网络调控,提高学习效益

传统课堂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网络平台无疑给学生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教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均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检测,如通过相关软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而对本节课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及时调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经典篇目、著名作家的相关书籍或文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进行链接,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一篇课文、一间教室,而是通过网络走出校园,走进历史,走向未来,走进一个宏观而大气的语文世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描写名胜古迹的篇目,如《黄山奇松》《庐山的云雾》《秦兵马俑》……这些课文通过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景观,但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感知优美的文字,无法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所在。教者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或是在课前制作专题网站,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图片、视频音像等进行链接。学生将文字与图片、视频进行对照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提高教学效益。

三、课外网络阅读,拓宽学习空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阅读正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新的阅读趋势,儿童阅读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少年儿童数字阅读现状调查》显示:70.8%的少年儿童在电脑、手机或电子阅读器上读过新闻,66.7%读过小说、故事,59.1%读过非小说类文学作品,如诗歌、随笔、散文等,50.8%读过漫画,36.6%读过电子杂志。由此可见,正确把握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方向,为学生课外阅读开辟一个新天地,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网上阅读内容良莠不齊,学生面对海量的资源常常产生无所适从之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方法和要求。笔者认为有几种方式可以参考。一是顺藤摸瓜式。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教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具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百度、新浪、搜狐等,教会学生输入关键词,有目的地寻找与长征有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常识等通过网络进行链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二是圈地放羊式。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阅读平台,仅适用校园内网,不对外开放。这个平台存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经典文章、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点击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师指定的篇目进行阅读,并通过论坛对所阅读篇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便于统一管理,及时反馈。三是圆心辐射式。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相关专题阅读网站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内容或是以某位作家为中心,阅读他(她)的各类书籍,或是以体裁、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式阅读。

四、网络日志分享,促进自由表达

网络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而且把人们的日记行为以一种更年轻、更充满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微博、空间日志等,呈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点滴感悟。微博、日志可长可短,可公开可私密,因其形式多样化而成为众多网友表达情感的新形式。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往往喜欢新生事物,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看到自己的日志被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点击阅读后,那种内心的成就感是写传统日记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建立班级博客群、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通过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其中,阅读自己、阅读别人的心声,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集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网络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无疑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打开了方便之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便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实现知识的有效链接与反馈。语文教师应寻找到与网络平台匹配的链接点,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网络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教师应当厘清观念,网络教学作为一个平台,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沉迷于此,更不能依赖它而生存。语文教学既要能引导学生走进去,还要能够及时从网络中跳脱出来,回归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插上“双翼”,让学生在学习的天空自由飞翔。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双翼网络平台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背课文的小偷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遥寄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背课文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