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7-03-31王统增�オ�

师道·教研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职校心理

王统增�オ�

在职业学校(后简称“职校”)从事数学教学十几载,不管是从自身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还是周围同事闲来聊起的,最多的莫过于感叹现在的职校学生基础太差,数学课难上、难教的问题。笔者也用了调查問卷的方法,针对东莞市商业学校(东校区)11级职训班的540名学生对数学课的认同度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9%)名学生表示热爱数学课,课外能自觉学习数学,170(31.5%)名学生表示上课有听,只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会抄袭);194(36%)名学生表示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不愿做,实在被逼得不得不做的时候就抄袭;128(23.5%)名学生表示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作业不做。不得不说,这样的调查数据,确实让人震惊,引人深思。职校学生数学基础不好,讨厌数学是比较普遍,也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不应该如此严重。

为了更好地了解职校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寻求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翻阅了大量相关论文和手记,结合自身的经验,作了以下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一、现在职校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表现形式

(一)消极和厌倦

中考失败而入读职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为数学考得不好。在学生的心里,数学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跨不过了就放弃;可能曾经的某个时刻也想过要好好学好数学,但基于基础的薄弱和学习能力较低,最终还是于事无补,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消极对待,一提就厌。

(二)自卑心理

大部分的职校学生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或者说方法不当、又或者不够刻苦。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冲击着他们早已失落的心理防线,从而产生了颓废、伤感、畏惧和焦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里就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的条件反射,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三)懒惰

俗话说:“勤能生巧,勤能补拙。”职校学生也正是因为已经习惯于长期形成的松散、懒惰,害怕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性。因而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四)波动性

好不容易通过了层层奋斗,学生懂了一点,在某次考试取得了较好成绩,于是产生喜形于色的兴奋心情,心里一时出现“爱好数学”的情感,但又由于其自我控制性差,常常表现出“几分钟的热度”,时间一长,上课注意力就不集中,成绩又下滑下去了,继而又产生消极、自卑、懒惰等的情绪。这样的形式也有可能反复几次,但最终还是没能真正地做到“爱好数学”。

二、来自家校无形的压力与青春期“锁闭心理”的困扰

(一)“锁闭心理”

现在的中职生见多识广、思维敏捷,这本来是好事,这对于学习数学大有帮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或回答问题,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也不愿表露或很少争辩,这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气氛严肃、冷清,数学交流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中学生的这种特定的心态称为“闭锁心理”。而职校学生更是把这种“锁闭心理”发挥到了极致。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又使他们好表现,学习有动力,这本也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偶尔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

(二)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学生无法承受,喘不过气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是非常有自尊心的,而且多多少少有一些叛逆心理。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所谓物极必反,厌学、逃学的心理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萌发。在和一些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成正比,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轻视。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懒散、自卑、消极、厌倦等表现形式。

三、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到底为什么要克服困难,这都取决于他们的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因此,让职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他们学好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觉得在职校的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的数学界也相继出现了一批著名数学家和学者,他们的杰出贡献为世界所公认,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振兴中华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基于职校学生的特点,不可能要求学生对数学界作出多大的贡献,但却可以通过这样的思想,多找学生的优点,多提出表扬,培养学生往“家”靠拢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存在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对于职训班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来提升学生对学好数学的欲望,而对于一般学生,也可以通过如“解三角形、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可用来测量河对岸电线杆的高,可以测量学校钟楼的高度,可以测量湖泊的宽等”的具体事例来启迪学生学好有关的数学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1.以行育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产生美好而丰富的情感。

2.以境育情

情感的另一个特点是情境性,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3.以理育情

知情关系,以知为基础,为培养学生对某事物的感情,就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体验通过学习获取知识的无穷乐趣。

现在职校数学课难上难教现象,虽说学生“差”是主要原因,但任课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责任(如懈怠、无所谓等的教学情绪)。总而言之,不管是“行”“境”或“理”,归根结底也就是要教师备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挖掘数学中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美的特有风采,激发起学习的无穷乐趣和强烈欲望。一旦学生的学习情趣产生了,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笔者是这样教学生的:“前提a>0,若△>0,则原不等式解集是两根之外(一边说一边双手左右展开,呈老鹰展翅状),若△<0,则原不等式解集是兩根之内(一边说一边双手往头顶合,呈心型状)”,这样只需要讲一次,配合一下动作,学生就再也忘记不了(课余学生都在讨论老师上课的动作搞笑,还一边谈论一边学),数学的美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2.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兴趣互补

现代的教学,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之外,还要注意各学科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达到兴趣的广泛流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职校学生专业入口,渗透数学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科组也提出了相关的课题立项,正在研究,也希望往后能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与各位同行分享。

(四)磨砺学生的意志

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在教学上咱们不能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简单点说,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当然这过程并不好把握,因为学生的层次也是参差不齐,难度大了,学生会气馁,难度小了,又起不到预期效果,这需要教师的分层教学了。

总而言之,人类不断的进步,新的时代赋予教师的任务也在不断更新,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课堂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名教师发出的呼唤,更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必须为之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数学课职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有趣的数学课
我的职校我的梦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